给挚爱的刊物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yo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刊寄来的三期《中华奇石》杂志,在仔细阅读之后,我自认为这是当今石界难得合心仪的一本刊物,能感受到贵刊的办刊风格和主旨。以前我曾是《石道》的忠实读者,后来也曾订阅过其他刊物,但越看越乏味,所以也就都舍弃了。
  寄来的三期杂志中要数今年第一期为最好,其中《观点》栏目里:永边的《文化的陪嫁丫鬟》,牧人的《当代中国还能出大赏石家吗?》这两篇文章对赏石现状都有着振聋发聩的“敲打”作用。杨靖的《看什么》,焦洪光的《奇石是一种表达的艺术》也都属赏石艺术的理性回归,值得庆贺。这也就是我要花钱订阅贵刊的缘由。
  我理解一本杂志要在当今现实中生存是多么的不易,从我们《海派赏石》在过去的三年里仅勉强出了六期就能看出。刊物要满足不同读者的口味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总不能一点也不去顾及赏石的艺术本质特征,闭着眼睛随心所欲地去创建什么伪科学的所谓理论体系。
  2月23日上海石协召开了以“海派文化与赏石艺术”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我作了发言,题目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喜看石界理性的回归》。话头是由撰编中的《海派赏石大典》书刊改名为《海派赏石大观》及中石协赏石价格评估教材编写中提“实务”及“案例”而说起。这一来可谓“大水冲了龙王庙”——即原来石界已构建的所谓的理论体系。
  我发言中的主要论据是用英国当代学者一句话:“既不要到个人主义,也不要到某种体制性席位中去寻找权威,而要到某种完全是给予的和超主观的并且由于这种给予性而获得其真正绝对的权威性实在中去寻找权威”——这就是去人类的历史积淀中找权威。人类不能拉着自己的头发去实现跳跃……
  希望贵刊继续以务实、接地气的风格办下去,说出广大石友的心声,以专业媒体的角度真正赏石、论石。祝越办越好,我会持续支持与关注,感谢你们给石界带来泉水般清澈的理论与思想。

其他文献
灵璧石中的莲花石、莲花瓣等品种名噪一时,尤其莲花瓣因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稀少的产量而日益珍贵。徐州也有人在灵璧彩玉石中发现了彩玉莲花石。那么金钱石(也称灵璧皖螺石),可以形成金钱莲花石吗?  这个问题,我从来没有去想过,也从来不曾想到要提出这么个问题。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发现了大量的金钱莲花石。  那是2012年的冬天,去产地淘金钱石,热心的石农朱师傅带着我上山去看他的金钱石大板。突然之间,发现远处
期刊
石种细分,是长江石的当务之急。  抛砖引玉,盼求同心协力,给丰富的长江石种规划一个“名”!  笔者多年来有过多次考察,也经常接触长江石和玩家们,既有收藏又参与过多次鉴评,本应该尽早地为“长江石”打造一个系统的石种分类方案来,但一直冗务缠身,所以一直有愧于心。这迟到的“补课”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笔者自感有责任、有必要按照 “地学基本分类原则”的惯例和方法,根据赏石界、特别是长江石产区的石农、石友
期刊
这是一场存与亡的较量。  岸上的雪,这儿一线那儿一块地坚守着最后的阵地,坚硬的冰已被突破了防线,化成婉转的曲线。整个“战场”,全是穿着绿装的春树新草,它们吹起了进攻的总号角。  春天的喧闹、蓬勃、明丽总会战胜冬天的冷峻、寒萧与肃穆。这是最没有悬念的“战争”。  枯荣交替的沉静中迸发的生机,与土地的厚重,季节的力量,沉淀到所有生命的骨血里,传递了一代又一代。
期刊
前年五月中旬去了一趟台湾,因为几十年来两岸政体相隔比起地理相隔的距离要大得多,对台湾的好奇心也大于风景名胜的吸引力,于是得到机会便立即动身去了。  事实上台湾的旅游资源相对大陆让人震撼的自然胜景、名山大川与人文古迹,可谓小家碧玉,而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确比大陆胜出一筹。看点多是没受人为损害的自然生态与环岛海岸线,以及当代政治人物的生活痕迹。最引人注目的文化亮点,是那十多万件的故宫文物。然而,这批文
期刊
虽常常听人提起相对论,而相对论的实际学理为何,对不甚了解科学理论的我来说,超出了理解能力,然而若单纯从字面意思联想,却引起爱石如痴的我将它看成简单的奇石买卖中买家与卖家的相对理论。“奇石相对论”虽说不是一门学理,但通过奇石买卖双方行为的观察,我们或许可从中发现买家与卖家心理层面的交战。奇石交易中的尔虞我诈,虽大多起源于掏钱的买家,他们总是希望以最低的价格购入心仪之物。然而想收钱的卖方也总是想方设法
期刊
问题来了:谁占里?谁占外?租金又该如何分摊?  A和B各自打起了算盘。  A想:靠外面好,面向走道,客流量大;里面靠墙,且左右封闭,外面的石头如果不够吸引,客人根本不会往里走。我要摊多少租金才不至于吃亏,而B又能同意让外面给我呢?  B想:里外其实没多大区别。淘宝的人偏爱往偏僻的地方钻。见光的即是挑剩的,人稀的角落反而更多捡漏的机会。把外面给A,但得让他多出点儿,我也能省些费用。  A提出:外10
期刊
“奇石是一种发现的艺术”,鲜明地标示了奇石文化的个性,在当代奇石发端之初,成为我们认识奇石艺术,宣传奇石文化的最佳广告语。  时至今日,我们对奇石文化的认知是否需要进一步深入?“奇石是一种发现的艺术”的提法,是否已不适应今天奇石发展的要求?  本刊第1期刊登北京老焦的《奇石是一种表达的艺术》一文,提出全新思路,得到理论界热烈回应。从第二期开始,我们陆续刊登各地理论家的讨论文章,希望对奇石艺术规律的
期刊
满载 而归蓝红格  由杜鹃根演绎为岸上的老树,苍劲依旧,且见证了水乡坞岸斑驳的历史。低垂的树枝为天道酬勤的使者:迎接栉风沐雨辛勤耕作者的归来。“冰山一角”的绿碧玉唯与老树相依,与船呼应,方从水中浮出坞岸的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船已沉淀为一种美学意境。一叶扁舟凸显的审美特征,让作品淡出了春帆远水、秋月钓船、孤蓬落日、野渡舟横的意象,成就了满载而归的审美指向。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水承载了船,留白
期刊
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三届全国观赏石博览会”在乌拉特后旗巴音宝力格镇隆重开幕。  后旗是西部最大的石资源产地之一,盛产玛瑙、蛋白玉、碧玉、树化玉、水晶、黄蜡石、风凌石以及各种宝石级的矿物晶体40多种,名石“小鸡出壳”就出自玛瑙湖。此次观赏石博览会便是市、旗两级观赏石协会依托当地良好的资源,联手打造的一届纯牧民戈壁石展。展会风格独特,广受好评。展会同期还举办了大型石展、精品展、玛瑙湖赏石采风探宝、露天宿营
期刊
节开幕式于阿拉善左旗隆重举行。  每年一届的阿拉善奇石文化旅游节,使阿拉善奇石在国内、国际赏石界的影响力快速提升,使阿拉善成为我国具有重要影响的戈壁石集散地之一。  2011年,阿拉善左旗就开始积极探索奇石宝玉石产业发展的新路子,采取加大从业人员培训以及新市场建设的措施。2013年,该产业由粗放交易型向精深加工型成功转变,阿拉善奇石宝玉石产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图1、简易的摊位在展销会上随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