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类实验课程的教学策划与人才培养

来源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yu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高校化学实验课教学现状,从提高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在结合化学理论知识和应用的基础上,设计了生活化学实验课程,目的在于丰富化学实验教学的方式,建立生动有趣的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策划;人才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课的开展是对“化学”更深的直观阐述,以动手形式让学生理解与体会“化学”的实质。化学实验课的目标在于促进学生提高知识与技能的运用,培养探索与创新的素质。实验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一部分,是必不可少的[1,2]。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将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容易接受的愉快的学习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察绚丽多彩的化学变化自发地探索化学奥秘、自由思考,是铸造学生“C3H3”(Clean Habit,Clear Head,Clever Hands)素质的条件[3],是化学实验教师应该不断研究的课题。
  1 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不够,“按部就班”的实验课程打击学生积极性
  我国的教育体制使得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不够。在中学阶段,学生因忙于应付高考而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在大学阶段,实验学时受到总学时数的限制被大大压缩,使得学生动手的机会减少。种种因素造成学生产生实验课不重要的思想观念。目前大部分的实验课教学循规蹈矩,学生只需在教师详细讲解后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即可,实验行为比较被动。脱离现实生活的实验课内容,让学生产生了学无所用的错觉而感觉课程枯燥乏味。因此,出现了学生实验课前不预习、实验课中不认真、实验课后抄袭报告等一系列“消极怠学”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出现行实验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不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积极性[4-8]。
  1.2 学生对教师过分依赖,质疑精神有待培养
  传统实验课形成的条条框框令学生在实验中完全依赖教师的指导,实验仪器和试剂由教师准备,实验过程由教师详细地讲授,学生在不动脑的情况下机械地完成实验。实验课上的被动地位让学生养成了对现成实验结果过分依赖、人云亦云的习惯,很难培养出勤于思考、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1.3 实验课程及教学过程的设计有待改进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设计贴近生活的实验课程,这种课程更容易让学生建立起知识与应用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与“学”是相互影响的,对于内容比较枯燥的实验课程,教师的授课过程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及听课效果,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不断改善和完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同时,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气氛,锻炼学生思考、猜想和设计的能力。思考是创新的沃土,创新是新世纪人才的必备精神[9,10],因此必须从实验课出发,由点到面激发创新精神。
  那么,如何将化学实验与生活联系起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做了一些尝试。
  2 生活化学实验课程的策划
  为了让学生快乐学习,从2008年开始,我校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设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生活的化学实验。这些实验作为学校公共选修课,授课对象是全校本科生,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化学的密切联系,在思想上给学生搭建起知识与应用的桥梁。实验课的设计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化学与生活的关系,结合兴趣与知识点,让学生想动手,会思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求知欲望。实验课全程采用“做什么—怎么做—是什么—为什么”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教师给出实验结果时,学生能够真正将基础知识点牢固地记住。
  生活化学实验课程要满足以下要求:(1)“实验仪器、药品”都来自于家庭生活,让学生有家的感觉,切实感受到化学在我身边。(2)“实验药品”全部由学生动手配制,有始有终地参与更能满足学生的“胃口”,而且学生在家也可以实现实验的重复,让其感觉到知识应用到了实际生活中,更容易体会到成就感。(3)“实验过程”的设计要有趣味,就像做游戏一样,让学生感受到实验也可以是愉快的。另外,实验过程中要包含“实验拓展”环节,给学生的自由发挥创造条件。(4)“实验步骤提示”要简化,增强学生的主导性。(5)实验采取小班授课,每班不超过16人,2人一组共同完成实验,便于教师跟每一个学生充分地讨论交流。(6)抛弃传统纸质实验报告的模式,要求学生上交图文并茂的电子版实验报告。教师批改实验报告后,将结果反馈给学生。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验过程、实验现象、现象解释。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要求学生通过图片记录的形式完整地展现实验,这种让人眼前一亮的记录方式,一方面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照片随时重温实验现象,巩固知识。现象解释要求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完成,这个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延展了课堂知识。(7)对教师的要求。在思想上,教师必须明确实验课是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课程,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的课程,在课上学生是主角,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实验成果。在行动上,教师必须预做实验,了解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及危险因素,做到心中有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巡视并适时指导,在学生实验失败或者无法进行下一步实验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思路疏导,使其突破原来的思维定式,进一步开拓思路;对学生给予鼓励和肯定,鼓励学生敢于动手,敢于尝试,敢于失败,敢于突破[11,12],肯定学生的实验成果。
  2008年以来,生活化学实验得到了学生的赞许,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这门课程,这种新模式的实验课程也初步达到了我们的设计目的。
  笔者以“密信”实验为例,进一步说明我们的设计思想与教学理念。   3 “密信”实验
  3.1 “密信”实验讲义
  3.1.1 实验内容
  配制各种药水;书写密信,解密其他同学的密信,猜猜未知物的成分;尝试其他写密信及解密方案;观察、记录、解释实验现象。
  3.1.2 实验材料
  A,B,C,D4种未知物(可能是含碘食盐、玉米淀粉、小苏打、碱面),调味盒,白醋,维生素C药片,酚酞药片,医用碘酒,淀粉碘化钾溶液,洗衣粉,肥皂,咖喱粉,25%酒精溶液,pH试纸,加热板,吹风机,小喷壶,咖啡搅拌棒,毛笔,小药杯,标签纸,白纸。
  3.1.3 实验步骤提示
  (1)清洗用具。
  (2)观察调味盒内未知物A,B,C,D的性状并记录,观察各种药品的成分表。
  (3)用A,B,C,D,维生素C,酚酞片等配制成各种药水。
  (4)用A,B,C,D书写密信,晾干或用吹风机的冷风吹干。
  (5)教师指导学生交换密信。
  (6)学生对收到的密信按照隐秘程度进行打分。
  (7)参考表1的提示解密密信,推断未知物的成分。
  (8)实验拓展:尝试设计其他写密信及解密的方案,至少2种实验现象不雷同的方法,填至表1中。
  (9)在整个过程中拍照记录实验现象。
  (10)整理实验台,清洗实验用具。
  (11)解释实验现象。
  3.2 实验设计与实施思路
  “密信”,顾名思义,就是秘密的书信,实验题目的选取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实验药品选取碱面、盐等生活材料,实验器皿有厨房调味盒、小药杯、咖啡搅拌棒等生活用品,这些都拉近了化学与生活的距离。实验原理主要包括酸碱中和反应、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等,由于校选课程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他们的化学知识参差不齐,相对简单的实验原理便于学生课后查找资料解释实验现象。实验过程的趣味性通过猜谜、自由探索、同学之间相互解密密信来实现。言简意赅的实验步骤,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教师在课程开始,引导学生思考“密信”在现代生活中的用途,建立起知识和应用的联系,列举生活中其他密信材料,如各种蔬菜水果等,更大范围地贴近生活,让学生感觉到原来化学就在身边。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展示各种“密信”方式,拓展学生思路。在实验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如配制各种药水时药品与溶剂的比例是多少,从哪里入手设计其他方案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自由探索。
  实验过程中,通过2个人共同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实验前后清洗实验用具,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在配制各种药水,探究物质的酸碱性及“密信”的制成、解密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方案设计过程中,锻炼了学生思考、猜想和设计的能力。同时,实验还让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4 结束语
  对于化学专业的学生而言,生活化学实验课的实验原理相对简单,但是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及课后反馈结果分析,不论是化学专业的学生还是人文英语专业的学生,每位学生在课上都有收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热情高涨,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发现与探索,为小小的成就感而欢呼,对“化学”这一专业词汇另眼相看,也充分体现了团队合作的精神,避免了实验中抄袭其他同学实验结果的现象。用学生的一句话来说—“上这门课是快乐的”。通过实际情况分析,本门课程初步达到了我们的设计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叔平.实验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3):1-3.
  [2] 陈叔平.实验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续)[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4):1-4.
  [3] 白广梅,王小逸,刘淑珍.改革无机化学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C3H3素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114-116.
  [4] 白广梅,林兴桃,客慧明.浅谈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6):139-151.
  [5] 雷刚,杨雄,陈禅友.生命科学基础实验课程结构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1):89-92.
  [6] 彭永臻,崔有为,王淑莹.公共课程立体化实践教学的建设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9):19-22.
  [7] 卢红梅,符剑刚.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学术探索,2012(10):177-179.
  [8] 林兴桃,王小逸,客慧明.基于建构主义的公共选修课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5):121-122.
  [9] 白广梅,王小逸.创新型实验教学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2):28-156.
  [10] 汪东风,林洪,徐玮.在本科生中开设创新实验的若干做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2):21-23.
  [11] 韩云海,吴焕周,丁晓玲.化学探索性实验的教学过程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148-150.
  [12] 陈彦,姚列明.论实验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3):107-110.
其他文献
分析和评价导航雷达系统对于雷达系统功能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导航雷达系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层次将指标予以量化,为雷达系统的评价提供了科学
针对现有的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SRGM)适用性较差、预测精度波动大的问题,使用自适应步长布谷鸟搜查(ASCS)算法对模糊神经网络(FNN)的权重和阈值进行寻优,利用得到了最优权重和阈值的FNN建立SRGM。在使用缺陷数据对FNN训练的过程中,利用ASCS来调整FNN的权重和阈值,以此提高在预测过程中的精度,同时采用多次预测结果取均值的方式来减小FNN预测的波动性,以此建立基于结合自适应步长布谷鸟搜
魅力,就是对人的吸引力。一个教师若有魅力,学员就喜欢多亲近,聆听其教诲,所谓“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新形势对干部教育培训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名党校教师要赢得
现代教育技术为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给高校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从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学带来的新特征入手,主要探讨了最近几年高校教学应用的六大教育技术,为现代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比较繁琐,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才能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本文从档案管理社会化的可行性方面入手,阐述档案管理方式,提升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部党组确定的跨越式发展战略,是一个具有大力度,大举措、大变革特征的伟大壮举.在这一伟大实践中,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本着把握精髓,领会实质,立足创新,体现特色的原则,切实发挥
摘 要:从教学实验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和社会服务平台的搭建以及网络化建设、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具有特色的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为高校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实验教学;科技创新;社会服务  1 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建设目标  高等学校实验室承担着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创新、技术开
电力企业在将反汇编技术应用于嵌入式智能电表软件一致性检测模型时出现了因不同硬件而产生差异的字节序问题和程序运行时的嵌入式设备内存受限问题,从而影响了模型整体的性能。针对这两个关键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嵌入式智能电表内部特征和硬件体系架构理论的深层探讨,依次提出了目标代码双逆置预处理算法(CDIPA)和分段反汇编算法(SDA)。对原代码使用目标代码双逆置预处理算法得到调整字节顺序的代码,分别将原代码和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