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区环境资源保护机制刍议

来源 :西部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rimpdra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疆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通过调研查阅新疆地区环境资源现状,及对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本地区环境资源恶化的原因,并提出几点有助于环境资源法律机制完善的建议,这对于保护该地区环境资源具有一定的理论上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环境资源;制度建设;保护
  随着人类对生存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与当代科技水平的发展,迫使人们必须运用宇宙和全球的观点,从实际出发站在新的起点上对生态环境领域进行深入探索,促进地球环境科学事业发展。新疆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发展的核心地带,环境管理工作水平亟待提升,关于环境资源管理论述大多都是从相关法律机制的完善的建议以及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方面入手,很少从更深层次、更为本质的角度去叙述,本文结合新疆工作实际,从环境资源基本理念加以论述,将生态安全或环境安全理念植根于人们思想深处。
  1. 新疆环境资源现状
  新疆主要面临的环境资源问题有水土流失、荒漠化、草场退化、耕地质退等。
  1.1 自然资源情况
  新疆地域辽阔。全区国土总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1/6,其中农用地9.46亿亩、建设用地0.19亿亩、未利用地15.32亿亩,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37.89%、0.75%和61.36%;全区农林牧可直接利用土地面积10亿亩,占全国农林牧宜用土地面积的1/10以上。根据2010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结果,现有耕地7682万亩,人均耕地3.45亩,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有后备耕地2.23亿亩,居全国首位。[1]
  新疆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战略资源的重要基地。目前发现矿产138种,有5种居全国首位、41种居前十位、23种居西北地区首位。发现矿产地(点)5000余处。石油、天然气预测资源量分别占全国陆上资源量的30%和34%;煤炭预测资源量占全国的40%以上,铁、铜、镍、铅、锌等有色金属的预测总量居全国前列,钾盐、钠硝石等非金属矿藏也很丰富。地下水补给资源量629.6亿立方米/年,可开采资源量252亿立方米/年。[2]
  1.2 荒漠化扩展
  荒漠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与资源问题,涉及各大陆的100多个国家(包括澳大利亚、美国、苏联以及欧洲南部的一些国家),全球约有10亿人口受到危害,土地荒漠化是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新疆是我国荒漠化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省区,通过对遙感影像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后可以看出新疆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全区有1/3耕地和一半的宜农荒地受到盐碱侵害。草地严重退化,草地面积仍在逐年减少。近2/3的土地面积和1200多万人遭受荒漠化危害。荒漠化土地面积为79.59万平方公里,土地沙化仍以每年1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
  1.3 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力流失,风力侵蚀。新疆水土流失面积达10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28.9%,且有流失加剧之势,理所当然被列为全国治理面积最大、治理任务最重、治理难度最大的省区。全疆近7万平方公里的绿洲面积中,有两万平方公里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
  1.4 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新疆远离海洋,气候干燥,属于典型大陆性气候,大气降水稀少且很不均匀,其特点是北疆大于南疆,山区大于平原,西部大于东部,如山区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84%。从大气降水角度来看,新疆的缺水程度相当严重。
  2. 环境资源保护理念的解读
  2.1 “对污染宣战”的理念
  我们都生存在自然环境中。防治污染、治理污染、对污染宣战,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能在一个好的环境下生活,无疑才是最大的民生,甚至是全世界人类的福音。要完成向污染宣战的决心,笔者认为,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要向“污染物”宣战,污染物的种类很多,分为物理类、化学类、生物类,其中化学类污染所占比例较大,大体上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生物类污染归根到底是由于环境要素中存在促使生物、微生物繁殖、成长的无机物或者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凡是有利于人体健康和人类生产生活环境改善的物质,我们大可认为是有益的;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量变引起质变”(意思是:一个事物当数量上发生变化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本质的变化)的哲学思想告诉我们,环境介质(空气、水、土壤等)中存在的不论哪类物质都应具有合适的量,这里就含有了一个物质含量的下限和上限的问题,物极必反。为此,从技术层面来讲,我们向引起“质变”的污染类物质进行宣战,有很多物质的活化、迁移、转化、富集规律我们还没搞清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信心,以这些污染物质为对象,攻坚克难,研究透它们的习性,深挖其污染规律,以便于向有利于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的方向迁移富集;二方面是向具有产生、排出这些污染物质的行为宣战,当今社会,各类矿山、化工等企业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不惜牺牲环境,大量的、冒着巨大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风险,源源不断地向外界排出废弃物、污染物。例如:新疆准东地区在煤炭业发展时,将大量工业废弃物排入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大片宝贵的植被遭到破坏,带来生态危机。
  2.2 “环境安全”理念
  在影响我国安全的诸多因素中,环境安全是一个重要因素,它是其他一切安全的基础条件。环境安全是可持续发展观的一个重要观点。环境安全作为一项基本理念,理应贯穿在环境资源法整个体系之中,其中一个重要体现便是拥有关环境安全或生态安全的专门法律。[3]那么,在维护新疆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诸多因素中,环境安全或者生态安全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环境安全问题是我国环境问题的核心和最高形式。[4]新疆地区的环境安全以保护当地居民享有清洁的空气、干净的土地、水质和食物为基本出发点,采取一切措施对生态环境质量加以改善,使其更好地满足不同民族的人们的现实期望,并不影响下一代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即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构建“和谐”社会,其中“和谐”即具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人们不能只是一味地向脆弱的自然界索取资源来满足当下的生活条件,更应该要意识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要敬畏自然,保护环境。新疆具有先天的气候、温差、地域优势,在有限的范围内,很多大气中、水体中的污染类物质在同等条件下易于自净,但是必定环境容量有限,如果只是一味地索取,造成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在将来很长时间段范围内难于恢复,或者不可能恢复。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况且新疆的淡水资源量十分紧缺,相对其他地区来说,环境准入条件较低,有个别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移居新疆。这对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必须筑牢环境安全或者生态安全意识,防止大型特大型污染事故的发生,进而引发社会不稳定事件的发生。   2.3 “民族文化与环境文化”理念
  民族文化是指按照民族习惯、价值取向等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凡是致力于人与人的和谐关系,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形态,即是环境文化。环境文化是人类的新文化运动,是人类思想观念领域的深刻变革,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反思和超越,是站在更高层次上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与敬畏。[5]人口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整个中国的人口分布表现为: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山区与高原人口稀少;距海越远人口密度越稀疏,且递减迅速;温暖湿润地区人口多,寒冷干燥地区人口少。[6]民族文化的形成过程与自然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新疆的民俗文化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质、地貌、水文、植被等)条件下经过不断的改造、长期的努力适应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族文化与环境文化有着共同的内涵,即包涵公平、正义、安全的理念。据有关资料显示,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具有多达47个民族成分,其中世居民族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等13个。民族内部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自然人同自然环境之间充满着公平、安全的成分。要本着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敬畏的原则去发现问题、解决矛盾。
  3. 机制完善的建议
  3.1 组建新疆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研究中心
  由于历史的原因,新疆的发展基础十分薄弱,而新疆的主旋律仍然是提高经济质量,做大经济规模,促进工业化、城镇化,这便会给未来的新疆地区带来明显的生态压力。充分认识新疆地区成立生态文明制度研究中心的意义,可以集结新疆地区的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校、研究院所,内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如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新疆大学等)组建制度研究中心,制定和完善一系列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科学的生态环境管理机制,以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提升新疆地区发展的质量。这样也有助于形成群策群力的良好氛围,可以切实为生态文明制度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发挥智库作用。
  3.2 出台跨行政区域环境纠纷解决办法
  新疆与8个国家相邻且具有约5600公里的边境线,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四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交界邻国最多、陆地边境线最长的省区。要想新疆地区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不仅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完善相关的跨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增加实施法律实施细则;而且要以更加严厉的处罚手段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跨境河流的水资源与水质污染问题随着内外经济社会的发展,必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邻国关系的潜在因素。而目前新疆关于跨行政区水环境管理的立法,和其他有些省份类似,除了对所有水體都适用的《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河道管理条例》、《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等外,其它针对跨行政区环境管理的正式立法,只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等少数规章,其他立法大多是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复、通知之类的文件,缺乏一定权威性,很难被很好地执行;应不断探讨中国同新疆周边国家的关于资源开发、水质污染、空气污染等得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争端解决办法,明确各自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不至于出现分歧是互相推诿。增加多国技术的有效协调的同时,适当的引进公众参与机制,扩大公众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知情权以便很好的行使监督权,这有利于弥补政府在跨行政区域方面督导机制的短板;由于环境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区域问题,但相对其他地区来说,新疆地区相对独立的地质地貌气象条件,导致环境问题又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那么在疆内外研究成立跨行政区域的环境资源违法案件审判机构,对严格环境执法监管、提高环境监测能力无疑起到推动作用,不仅可以松绑受困于地方保护主义的环境诉讼,也是符合技术层面的要求的。
  3.3 扶贫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齐头并进
  如何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扶贫开发并驾齐驱,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实现新疆的可持续发展,扶贫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扶贫工作有着极大的关联性,生态文明建设重在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矛盾冲突的问题;精准扶贫帮扶的是目前处于贫困状态的人群、目前处于贫困状态的地区的发展问题。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扶贫的有机结合,依托贫困地区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相关产业,加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使得老百姓直接受益、快速受益,是消除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只有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改善生态环境,让贫困群众享受到“生态红利”。加快推进农村乡镇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有计划的促进人畜粪便的高效利用和生活垃圾、污水的有效整治。一方面使贫困群体既享受到扶贫的效果,另一方面也美化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有学者建议,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让有劳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生态保护人员,完善了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其次,确保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持续发展,建设生态产业品牌,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经济补偿机制,一方面要激励经济欠发达地区坚定“守住绿水青山”的信心,也要防止出现因一味地追求生态环境保护而跟不上社会整体发展步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累赘,所以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经济与环境、发展与保护的矛盾。
  4. 结语
  历史进程中,不论哪个时代、哪个地区,人与自然界的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始终没有发生变化,某个特定时代的自然环境与当时的政治、文化、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存着在巨大的联系,我们在这其中依然能够觉察到存在着某些共通性,它们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环境资源在进程中存在着中断、反复,表现为组成其内容上的差异。针对新疆地区特殊的地理地质条件以及其他生态环境条件,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环境资源保护机制的完善,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其意义是无法抹杀的。
  总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疆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将更为突出,或将迎来新一轮的挑战。而制定一部好法律是一项系统工程,环境资源制度的修改完善、确定与建立必须首先明确立法理念,深入挖掘根本出发点,明确目标任务。此外,需要考虑到本领域的所有环节,环境资源保护机制的修改完善不仅要有法律人才参与,更应该由其它如管理、环境、地质人才等来共同出谋划策,集多学科智慧于一体。组建适合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研究中心,立足本地实情,批判地继承前人的环境资源保护实践经验,推动自己向更高阶段、更好态势发展。
  参考文献:
  [1] [2] 新疆国土资源概况[EB/OL]. http://www.xjgtzy.gov.cn/xjgtzy/zygk/index.htm.
  [3] [4] 蔡守秋.环境正义与环境安全—二论环境资源法学的基本理念[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2:1—5+92.
  [5] 潘岳.环境文化与民族复兴[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8,01:54—59.
  [6] 王静爱,毛佳等.中国的自然环境与人口分布[A].研究地理环境与民俗文化遗产:“自然环境与民俗地理学”中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374—384.
其他文献
本文着重剖析了现代信息技术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作用,指出了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服务工作中的各种障碍,以及克服这些障碍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并阐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服务中
反垄断法实施中存在的一些内在冲突,如实施目标的冲突、实施原则的冲突、实施程序的冲突等,不仅影响了反垄断法的实施效率、国家产业政策的布局,而且直接影响到产业发展和国民经
摘要:广东省韶关市316县道K15+000~200段与北江河道并行,一面山地,一面临河,为典型的河道型水库库岸填方路基。2011年12月此路段发生严重塌方,本文根据此路段地质环境条件,分析论证致灾地质作用类型、主导地质环境因素、从属地质环境因素和激发因素。探讨了库水位上升和下降、侧蚀作用及科氏力作用对库岸路基稳定性的影响。  关键词:库岸路基塌方;地质灾害;库水位涨落;成因分析  1.概述  岸坡
舆论监督是社会运行状态的一种监测机制,对解决问题、改进工作、促进改革、保持稳定与发展等方面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舆论监督开展的难度大,要取得好的监督效果就必须寻求社
Business Objects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高树楷说:“在构建高绩效企业的过程中,第一步工作就是要保证用户信赖他们所获得的信息,而一个完整的EIM解决方案将确保每一位决策者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研究传统文化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妥善
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地处我国天山—大兴安岭优地槽褶皱系中—西段;是有色及贵金属矿产的重要成矿区带。文中从区域所处陆块构造位置、构造单元分区、控制区域内构造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