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韵大鼓“刘派”创始人

来源 :北京档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c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到刘派,就不得不细说这位人称鼓界大王的刘派京韵大鼓创始人——刘宝全(1869-1942)。曾用名刘顺全,字毅民,河北深县人。
  刘宝全7岁入私塾,读书之余,喜欢听戏和学着唱戏。9岁时,举家流落到河北关上。父亲刘能靠扎纸活、制冥衣为生,常向木板大鼓艺人王庆和学唱。刘宝全耳濡目染,也爱上了木板大鼓。为了生计,父子一起卖艺,父亲演唱,他弹三弦伴奏,慢慢地自己也学会了演唱。15岁在天津拜名家宋五(宋玉昆)为师,继续学唱木板大鼓。后来有一段时间,他向北京四喜班京剧老生孙玉卿学戏,取艺名月芬,曾随孙去上海正式演出,因在台上出差错,回天津后遂弃京剧,正式拜胡十、霍明亮为师演唱木板大鼓。刘宝全21岁时,到北京献艺,京剧大师谭鑫培听了他的演唱,赞扬了他,并指点他要入乡随乡,改掉怯音。他牢记教诲,都改成京音。
  清末,天津北门外天泉茶楼经理回斗银邀刘宝全去天津演唱,由韩永禄任弦师。为配合他的演唱,弦师革新了伴奏乐器,韩永禄改中三弦为大三弦,霍连仲改影调使用的四胡为顸筒四胡,使伴奏、演唱相得益彰。
  宣统二年(1910),刘宝全再到天津,在四海升平茶园登台演唱,获得很高声誉。民国四年(1915)刘宝全在杂耍园子里的节目场次上取代了单弦牌子曲而跃居“攒底”地位。经过数年用心钻研,终于在以乡音演唱的河间木板大鼓的基础上,脱胎出京韵大鼓的规模。此后,他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汉口、济南等地演唱不辍,民国九年,博得了“鼓界大王”的美称。至上世纪30年代初,他在艺术上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形成京韵大鼓的主要艺术流派——“刘派”。
  1942年,刘宝全在北京吉祥戏院演完《双玉听琴》后,一病不起,不久辞世,享年73岁。《双玉听琴》是他的最后绝响,可惜只唱了一次。
  刘宝全的大鼓唱腔是在综合胡十、宋五、霍明亮三家之长的基础上,加以创造而形成的。他还把京剧、河北梆子、石韵、莲花落、马头调等的表现手法熔冶到京韵大鼓的唱腔和表演中。他创造的唱腔既刚劲又华美,既庄重又俏皮,有时借鉴京剧老生的唱法,真嗓假嗓兼用,娴熟自如地运用胸、喉、鼻和脑后等部位共鸣达到了“低音珠圆玉润,高音响遏行云”的妙境。同时,还完善了似说似唱、说唱交融的演唱方法。他的艺术创造,不仅影响了鼓曲界,也为许多京剧名家在京剧演唱中吸收、借鉴。
  除京韵大鼓外,人称刘宝全还有三大绝技——弹琵琶、唱石韵、唱马头调。在这几方面,他下过很大功夫,借以丰富并提高了大鼓艺术。他唱石韵是以教石玉昆的外孙女弹琵琶为代价,向石玉昆的马姓门婿学来的,但从未作公演。民国元年,他在天津听说北京奎松斋自编自演联珠快书有独到之处,就特地请奎赴津演出三天,互相观摩技艺。经奎指教,他认真改正了表演时脚步太碎而偏乱的缺点,受到同行赞佩。
  谈到生活上,他很特殊。据曲艺名家马砚方说:刘宝全对自己的生活起居约束很严,他不抽烟,不喝酒,不嫖不赌,喜素食,吃饭定时定量,数十年如一日。为了唱好大鼓更爱惜自己的嗓子。
  刘宝全一生的保留曲目共计有24段。学自宋五的段子有:《赵云截江》、《马鞍山》(即子期听琴)、《乌龙院》、《南阳关》、《博望坡》、《游武庙》、《百山图》、《丑末寅初》;学自胡十的段子有《大西厢》、《长坂坡》;学自霍明亮的段子有《单刀会》、《华容道》、《古城会》、《战长沙≯、《关黄对刀》、《草船借箭》、《李逵夺鱼》(即闹江州)。由文人庄荫棠协助整理的段子有《一门忠烈》、《别母乱箭》(即头、二本《宁武关》、《刺汤勤》、《白帝城》、《徐母骂曹》、《活捉三郎》。刘宝全灌制京韵大鼓唱片共计33张,民国二十八年上海中华影业公司曾将他演唱的《宁武关·别母乱箭》拍成舞台记录影片。
  刘宝全正式收徒5人,即白凤鸣、谭凤元、常旭久、钟德海、韩德荣。此外私淑刘派艺术的人很多,著名的有良小楼、小黑姑娘(金慧君)、小彩舞(骆玉笙)、林红玉、章翠凤、桑红林、马书麟、钟俊峰、孙书筠、侯月秋、小映霞等,她们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刘派艺术。白凤鸣和骆玉笙则在继承刘宝全唱法的基础上,依各自的嗓音条件,吸收借鉴旁派艺术,综合改革,分别创立了“少白派”和“骆派”。
  (作者系曲艺世家、著名评书演员)
其他文献
学习贯彻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精神  本刊讯 1月17日,北京市档案局(馆)召开了区县档案局(馆)长联席会,会议就学习贯彻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精神进行了部署。市档案局(馆)党组书记陈乐人、局(馆)长吕和顺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档案局(馆)副局(馆)长徐玉伟、马素萍和副巡视员郭飞及各区县档案部门领导30余人出席会议。  会上,吕和顺传达了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的重要讲话,并结合会议精神部署了今年全市档案工作
档案部门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真正做到入脑入心、见行见效,努力推动全市档案事业呈现新局面,展现新作为,实现新发展。  本期“特别关注”的“宣传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专题”刊载了《科学谋划精准落实——朝阳区档案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创新发展——海淀区档
昌平区档案馆加强婚姻档案数字化副本管理为进一步完善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区档案局对散存在34个全宗48831卷(件)的婚姻档案及其数字化副本进行细致梳理。梳理工作主要包括对遗漏数据进行补录补扫,对扫描不符合规范的数据进行修改。目前,此项工作已全部完成,共梳理婚姻档案21.6万份,基本实现了婚姻档案数字化副本与纸质档案的一致性。(汤路)  东城区档案局部署2016年测评及复查工作为使测评及复查工作取得实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收藏着一份十分珍贵的档案,它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留美期间使用的一本活期存折,由钱学森哲嗣钱永刚教授于2015年7月11日捐赠。据钱永刚教授讲,这份存折是父亲钱学森1949年到加州理工学院任职后,在该校所在城市帕萨迪纳的一家银行办理的,一直使用到1955年回国。据查,当时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担任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以及该校戈达德教授。这本存折中的第一笔存款日期是194
10月16日,在北京市第三届“档案馆日”活动中,石景山区5000余名市民走进档案世界,在深厚的档案文化之旅中,体验档案服务、感受档案魅力。  此次活动以“档案为您服务”为主题,开展了查询体验、参观观摩、主题讲座等8大板块内容,在八大处公园、石景山游乐园分会场进行档案法制宣传和文化展示活动,共接待参观者5000余人,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3种共计3200余份。众多市民朋友走进档案馆参观档案库房及数字化加
2014年10月13日,一位名叫高露的姑娘来到门头沟区档案馆,把一本名为《我的回忆——难忘的岁月》的书捐赠给区档案馆。她说:“这是我父亲的回忆录。”笔者翻开书,两张照片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姑娘指着一张单人证件照说:“这就是我的父亲鲁鸣,原名谭潾,土生土长的斋堂人。”接着又指着一张与毛主席合影的照片说:“这是我父亲1964年与领导人的合影,毛泽东身后的这个人就是我父亲。”接着高露讲起了她父亲鲁鸣的
东城区档案局年度机关档案测评工作圆满完成区档案局按照“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把准方向、敢于担当”的工作原则,以“优服务、抓落实、促提升”为主线,完成本次工作,通过率达94%。测评工作有效提高了东城区机关单位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杨柳)  朝阳区档案馆被评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区档案馆作为“红色资源”的原始保管基地之一,是一个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馆将抓住“红色旅游”快速
本刊讯 以“弘扬档案文化,践行北京精神”为主题的北京市第四届“档案馆日”活动,于9月5日在北京市档案馆、北京市城建档案馆和16个区县国家综合档案馆同时举办并取得圆满成功,80多个异彩纷呈的档案展览、100多项富有档案文化特色的活动以及10多场档案文化论坛、专题讲座,亮点频现、高潮迭起。2.7万市民先后来到各级档案馆,零距离“接触”档案、亲临感悟档案文化,令不少百姓兴致盎然、流连忘返。  
笔者在平谷区档案馆内看到一张尘封已久的档案老照片。照片摄于20世纪80年代,拍摄的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东根据地西部一支令敌寇胆寒的特殊部队——冀热辽军区第十四军分区供给处(原十三团供给处)的遗址。看着这张岁月浸染的珍贵老照片,那段硝烟弥漫、腥风血雨的历史仿佛从远处走来……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年代,冀东根据地的军需生产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英雄的軍需工人们在豺狼窝里、据点丛中
根据《国家档案局关于举办档案法制知识有奖竞赛活动的通知》(档函〔2012〕58号)要求,我市档案系统积极参加2012年全国档案法制知识有奖竞赛活动,将本次竞赛活动作为普及档案法律法规知识、增强社会档案意识的有力契机,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全市有16个区县档案局,120个市属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共76657人参加档案法制知识竞赛活动。这是我市档案系统在全国档案法制知识竞赛中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