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音乐对学生的重要作用,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特质;教学方法
少年儿童学习音乐可以使他们了解生活,熟悉生活,从而更加热爱生活;还有益于扩大他们的视野,陶冶情操,丰富情感,进一步的了解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拓宽知识面。要想有美妙动听的歌声,就应该从平常的音乐课开始。
一、音乐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特质
(一)音乐具有自己的观念范畴
音乐以自身的特有表现手段,如乐音、节奏、旋律、词句、色彩等来传达人们的价值观念。音乐还具有象征性的意义,是想象力开拓的最辽阔、最自由的原野。一位音乐教师,应该是引导学生们在美丽的音乐原野中遨游的向导。
(二)音乐具有极其丰富的色彩
宇宙万物存在着极其丰富的色彩,如青山碧水、蓝天白云、红花绿叶等。著名小说《盲音乐家》曾经出色地描写了盲音乐家怎样在他的音乐启蒙教师的帮助下,以音响的震颤高低来体会视觉形象和自然界的色彩。因此,“音乐乃是人类理智的最强有力的表现之一”。
(三)音乐能陶冶情操,提升素质
音乐教育起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它把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音乐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将美好的情感付诸声音的表达中,能拨动学生心灵中的琴弦,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保持正确的教学观念,才能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从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平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从当前的教学来看,很多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中应试考试的影响,只重视文化课程,而对音、体、美教学不够重视,这种教学观念是不符合当前的教育理念的,并且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认识到音乐教学对学生的重要作用,提高音乐在教学中的地位,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认真对待,从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把情感融入课堂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要与学生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鼓励孩子们成为积极地、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能够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和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小学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不同程度地带有幼儿的特征,他们的音乐感悟大多都需要音乐老师的引导。教师要有爱心和耐心,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学生,侧重对他们音乐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创建轻松、民主、平等、愉悦的课堂环境才能够点燃学生的求知火焰。
(三)适当运用激励教学法
所谓的激励教学就是以各种形式给予小学生心理上的鼓励,激发他们认真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渴望。在形式上来说,可分为两种:语言激励法和竞争激励法。
1.语言激励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语言激励法主要通过语言来鼓励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激励他们主动、自觉的吸收课堂知识点。其前提是教师必须要怀抱着一种赞赏和喜爱的心态,让小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老师是真心在表扬自己,而不是一种习惯性动作。语言的方式,可以将其划分为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两种,所以开展语言激励法的方式亦可划分为:口头语言激励。直接以赞美的言语表扬学生的表现,就是在课堂中找到孩子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当孩子们遇见难题是给予安慰和鼓励。
2.竞争激励法。抓住小学生好胜心强、持久性差的特点,在教学环节中设置个人或小组之间的比赛,从而有效促进教育目标的达成。即:音乐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帮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其竞争活動形式尽量要丰富多彩。如:开展情境表演比赛、歌唱比赛,或者是各种音乐小知识抢答的比赛等。
(四)多用爱心去鼓励学生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要允许学生根据教学任务有独立的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在音乐活动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
(五)运用多媒体突破学习中的难点
面对教学难点,教师重复强调和示范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学习效率不高。研究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在音乐教学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采用动态图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容量大、速度快、效果好,不仅能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地显示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正符合学生的要求,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这样,音乐与孩子的心灵就会靠得再近一些,对孩子的影响也会更有效一些。
参考文献
[1]徐玲群.小学音乐教育新方式浅析[J].课改前沿,2012(01).
[2]方玉凤.浅谈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2(01).
[3]汲婷婷.浅谈音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9(01).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特质;教学方法
少年儿童学习音乐可以使他们了解生活,熟悉生活,从而更加热爱生活;还有益于扩大他们的视野,陶冶情操,丰富情感,进一步的了解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拓宽知识面。要想有美妙动听的歌声,就应该从平常的音乐课开始。
一、音乐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特质
(一)音乐具有自己的观念范畴
音乐以自身的特有表现手段,如乐音、节奏、旋律、词句、色彩等来传达人们的价值观念。音乐还具有象征性的意义,是想象力开拓的最辽阔、最自由的原野。一位音乐教师,应该是引导学生们在美丽的音乐原野中遨游的向导。
(二)音乐具有极其丰富的色彩
宇宙万物存在着极其丰富的色彩,如青山碧水、蓝天白云、红花绿叶等。著名小说《盲音乐家》曾经出色地描写了盲音乐家怎样在他的音乐启蒙教师的帮助下,以音响的震颤高低来体会视觉形象和自然界的色彩。因此,“音乐乃是人类理智的最强有力的表现之一”。
(三)音乐能陶冶情操,提升素质
音乐教育起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它把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音乐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将美好的情感付诸声音的表达中,能拨动学生心灵中的琴弦,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保持正确的教学观念,才能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从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平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从当前的教学来看,很多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中应试考试的影响,只重视文化课程,而对音、体、美教学不够重视,这种教学观念是不符合当前的教育理念的,并且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认识到音乐教学对学生的重要作用,提高音乐在教学中的地位,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认真对待,从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把情感融入课堂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要与学生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鼓励孩子们成为积极地、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能够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和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小学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不同程度地带有幼儿的特征,他们的音乐感悟大多都需要音乐老师的引导。教师要有爱心和耐心,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学生,侧重对他们音乐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创建轻松、民主、平等、愉悦的课堂环境才能够点燃学生的求知火焰。
(三)适当运用激励教学法
所谓的激励教学就是以各种形式给予小学生心理上的鼓励,激发他们认真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渴望。在形式上来说,可分为两种:语言激励法和竞争激励法。
1.语言激励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语言激励法主要通过语言来鼓励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激励他们主动、自觉的吸收课堂知识点。其前提是教师必须要怀抱着一种赞赏和喜爱的心态,让小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老师是真心在表扬自己,而不是一种习惯性动作。语言的方式,可以将其划分为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两种,所以开展语言激励法的方式亦可划分为:口头语言激励。直接以赞美的言语表扬学生的表现,就是在课堂中找到孩子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当孩子们遇见难题是给予安慰和鼓励。
2.竞争激励法。抓住小学生好胜心强、持久性差的特点,在教学环节中设置个人或小组之间的比赛,从而有效促进教育目标的达成。即:音乐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帮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其竞争活動形式尽量要丰富多彩。如:开展情境表演比赛、歌唱比赛,或者是各种音乐小知识抢答的比赛等。
(四)多用爱心去鼓励学生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要允许学生根据教学任务有独立的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在音乐活动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
(五)运用多媒体突破学习中的难点
面对教学难点,教师重复强调和示范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学习效率不高。研究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在音乐教学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采用动态图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容量大、速度快、效果好,不仅能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地显示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正符合学生的要求,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这样,音乐与孩子的心灵就会靠得再近一些,对孩子的影响也会更有效一些。
参考文献
[1]徐玲群.小学音乐教育新方式浅析[J].课改前沿,2012(01).
[2]方玉凤.浅谈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2(01).
[3]汲婷婷.浅谈音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