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港口博物馆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春晓滨海新城,建筑面积40978平方米,于2014年10月16日建成开放,是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国字号港口专题博物馆。港口博物馆展厅总面积近1万平方米,由“港通天下”中国港口历史陈列、“创新之路”现代港口知识陈列、港口科学探索馆、数字海洋体验馆、“水下考古在中国”专题陈列等六部分组成。
“港通天下”作为港口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之一,是国内第一个以港口为题材的专题陈列,其以物说史,彰显古代中国开放的文化品格、不朽的文明成果,多层面、立体地向世人展示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与灿烂成就。
银器作为一种艺术品古已有之,且一直是海、陆丝路交流的重要贸易商品,就其艺术风格而言,高中古时期带有鲜明的宗教艺术色彩,是一种代表权力的神器。高古银器具有青铜艺术一样的的时代特征,礼乐尚法,神圣威严,超出了世人生活的常态。中古银器随着境外宗教的输入以及世俗热情的点燃,呈现出胡风氤氲,异域色彩的滥觞。近代伴随着西方列强殖民战争的胜利,中西文化交流加剧,西方富有人士大量来中国定制外销银器,这时西方银器较中国价钱昂贵,款式又不合中国欣赏习惯,因此银器的文化交流主要是由中国传入西方的单向交流。这使近代银器的风格悄然生变。
近代银制马克杯,高12、口径7.2、底径8.4厘米(图1)。马克杯采用焊接工艺制成,以弓形龙身作杯把,再焊接至圆柱形杯身。马克杯主体纹饰为中国传统题材的人物故事图。器物设计构思巧妙,工艺复杂。
近代银制三足碗,高11.5、口径10、底径9厘米(图2)。碗为六瓣不规则圆形,曲口,平底,下接三足。三足镶嵌在木座上。碗外壁印饰六面双龙拱月图,与木座搭配相得益彰。
近代“庆云”款银元宝摆件,高16.5、通长11厘米,重730克(图3)。由多个构件组成,錾雕模铸拼接成型工艺。整器做工精致,器分五层,最顶层为一孩童人物站立于上,右手执旗,左手微曲,左腿前踏一车轮上,右腿直立。孩童着装具有西洋特色,右脚直接踏于一银锭之上,紧跟着三层往下渐大的元宝组成山型,最下一层元宝底接四足,元宝底款“庆云”。
近代银制珐琅朝珠(图4),长248、直径1.2厘米。仿清代朝珠,银珠镶嵌红色、蓝色和绿色珐琅,朝珠下原坠有4串小珠,现缺一串小珠。该件近代银制珐琅朝珠制作精美,是中国近代出口外销器物。
近代银胎掐丝珐琅花篮(图5),长7.4、宽5、高8.3厘米,由器盖与器身及提梁三部分组成。器提梁成拱型,上有填珐琅花卉嵌饰。器盖嵌瓜果钮,满掐丝,并由多条固梁隔开,隔开的每面各有一填珐琅花卉图案。器身与器盖有子母口,同样满掐丝,并由多条固梁隔开,并于每个窗口有一填珐琅花卉图案。器足錾刻花卉卷草图案。整器工艺复杂,制作精巧。
通过以上几件清代外销银器的赏析,我们大致可以得到如下认识,首先外销银器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都是质次价廉的粗制滥造之物。首先它是西方列强从墨西哥采掘出大量银矿,由于在与中国的茶叶、丝绸和瓷器贸易中出现逆差,使得大量的白银涌入中国。因为中国和外商交易,西方商人主要以银来支付,特别是英国规定本土的银不可出口,要用美国或西班牙的银元来支付贷款,当时银元的银矿主要来自墨西哥或秘鲁。加之中国艺术风靡欧洲,有中国艺术特色的中国银器充斥着欧洲贵族阶层的生活,使用中国银器成为一种时尚,这决定了近代外销银器的艺术水准。其次在制作中除了使用中国传统的打磨镶嵌工艺还使用了西方的焊接工艺,这保证了制作的高水准。
其次外销银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近代上海、苏州、广州开埠较早,经济相对富庶,能工巧匠云集,参与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也较早,一方面西方富有人士来中国大量定制外销银器,他们甚至要求厂商在银器上仿刻英国纯正银器的品质证明标记。另一方面是各银器作坊面对大量来中国旅游,经商的外国人为了扩大销售亦刻意制作迎合外国人审美要求的产品,如上海银器作坊当时就曾在《字林西报上》对外国人打广告促销银器。在十九世纪外销银器的艺术风格中我们可以看出诗情画意的梦想和市民生活的火热是那个时期的真实感受,一种强烈表达君子好逑,物我两悦,渴望心灵与形体双重健美的美学向往被制作家们把握了。他们通过对中国传统题材的精神提炼和融入西方美学的影响,注定使这批外销银器具备迥异于其他艺术的图像感召力,从而产生了持续的美感,感动了当代的视觉需求。这可以说是市场决定生产的典型表现。这些都刺激了外销银器的生产。
最后外销银器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典范,首先近代外销银器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因为几乎每一件清代外销银器都有图案装饰,而这些图案是“画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其中绝大部分纹饰题材内容还是中国的。外销银器的中国主题,包括龙纹,通常龙爪是由一组云承托的,而龙口通常有珍珠。中国式的植物如松、竹、梅,所谓岁寒三友,象征坚毅、忍耐等,亦是银器中常见的纹饰。车前草、葡萄叶亦十分普遍。至于银器的手柄,一般用竹、蔓藤、龙身为装饰。中国文学、历史、神话中的人物景物都会成为出口银器的题材,例如八仙等亦十分普遍。中国传统花卉纹饰;平安祈福,平安吉祥纹饰;亭台楼阁,花鸟虫鱼的雕篆表达出世俗生活中美的存在,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凝结和概括出最具中国活力的艺术,极大地向西方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
同时外销银器作为当时西方社会的奢侈品使用者多为贵族等上层人员,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经常会提出自己在装饰内容和图案上的要求,有时甚至提供图案进行定做。这就使有些外销银器上的图案或内容出现西化现象,有的更是中西结合别有风味。同时一些西方特有的器物也成为银器生产的品类如马克杯。
总之,清代外销银器能在精神层面活跃着一种可贵的精彩,在空间感、立体感上联想到生命的灿烂,给我们看到了民族向上的趋势,抖擞了时代的精神,激越出民族艺术的朝气,扩扬了民族艺术的张力,具有极大的工艺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值得博物馆和收藏爱好者去收藏和深入的研究。
(作者单位:中国港口博物馆)
“港通天下”作为港口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之一,是国内第一个以港口为题材的专题陈列,其以物说史,彰显古代中国开放的文化品格、不朽的文明成果,多层面、立体地向世人展示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与灿烂成就。
银器作为一种艺术品古已有之,且一直是海、陆丝路交流的重要贸易商品,就其艺术风格而言,高中古时期带有鲜明的宗教艺术色彩,是一种代表权力的神器。高古银器具有青铜艺术一样的的时代特征,礼乐尚法,神圣威严,超出了世人生活的常态。中古银器随着境外宗教的输入以及世俗热情的点燃,呈现出胡风氤氲,异域色彩的滥觞。近代伴随着西方列强殖民战争的胜利,中西文化交流加剧,西方富有人士大量来中国定制外销银器,这时西方银器较中国价钱昂贵,款式又不合中国欣赏习惯,因此银器的文化交流主要是由中国传入西方的单向交流。这使近代银器的风格悄然生变。
近代银制马克杯,高12、口径7.2、底径8.4厘米(图1)。马克杯采用焊接工艺制成,以弓形龙身作杯把,再焊接至圆柱形杯身。马克杯主体纹饰为中国传统题材的人物故事图。器物设计构思巧妙,工艺复杂。
近代银制三足碗,高11.5、口径10、底径9厘米(图2)。碗为六瓣不规则圆形,曲口,平底,下接三足。三足镶嵌在木座上。碗外壁印饰六面双龙拱月图,与木座搭配相得益彰。
近代“庆云”款银元宝摆件,高16.5、通长11厘米,重730克(图3)。由多个构件组成,錾雕模铸拼接成型工艺。整器做工精致,器分五层,最顶层为一孩童人物站立于上,右手执旗,左手微曲,左腿前踏一车轮上,右腿直立。孩童着装具有西洋特色,右脚直接踏于一银锭之上,紧跟着三层往下渐大的元宝组成山型,最下一层元宝底接四足,元宝底款“庆云”。
近代银制珐琅朝珠(图4),长248、直径1.2厘米。仿清代朝珠,银珠镶嵌红色、蓝色和绿色珐琅,朝珠下原坠有4串小珠,现缺一串小珠。该件近代银制珐琅朝珠制作精美,是中国近代出口外销器物。
近代银胎掐丝珐琅花篮(图5),长7.4、宽5、高8.3厘米,由器盖与器身及提梁三部分组成。器提梁成拱型,上有填珐琅花卉嵌饰。器盖嵌瓜果钮,满掐丝,并由多条固梁隔开,隔开的每面各有一填珐琅花卉图案。器身与器盖有子母口,同样满掐丝,并由多条固梁隔开,并于每个窗口有一填珐琅花卉图案。器足錾刻花卉卷草图案。整器工艺复杂,制作精巧。
通过以上几件清代外销银器的赏析,我们大致可以得到如下认识,首先外销银器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都是质次价廉的粗制滥造之物。首先它是西方列强从墨西哥采掘出大量银矿,由于在与中国的茶叶、丝绸和瓷器贸易中出现逆差,使得大量的白银涌入中国。因为中国和外商交易,西方商人主要以银来支付,特别是英国规定本土的银不可出口,要用美国或西班牙的银元来支付贷款,当时银元的银矿主要来自墨西哥或秘鲁。加之中国艺术风靡欧洲,有中国艺术特色的中国银器充斥着欧洲贵族阶层的生活,使用中国银器成为一种时尚,这决定了近代外销银器的艺术水准。其次在制作中除了使用中国传统的打磨镶嵌工艺还使用了西方的焊接工艺,这保证了制作的高水准。
其次外销银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近代上海、苏州、广州开埠较早,经济相对富庶,能工巧匠云集,参与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也较早,一方面西方富有人士来中国大量定制外销银器,他们甚至要求厂商在银器上仿刻英国纯正银器的品质证明标记。另一方面是各银器作坊面对大量来中国旅游,经商的外国人为了扩大销售亦刻意制作迎合外国人审美要求的产品,如上海银器作坊当时就曾在《字林西报上》对外国人打广告促销银器。在十九世纪外销银器的艺术风格中我们可以看出诗情画意的梦想和市民生活的火热是那个时期的真实感受,一种强烈表达君子好逑,物我两悦,渴望心灵与形体双重健美的美学向往被制作家们把握了。他们通过对中国传统题材的精神提炼和融入西方美学的影响,注定使这批外销银器具备迥异于其他艺术的图像感召力,从而产生了持续的美感,感动了当代的视觉需求。这可以说是市场决定生产的典型表现。这些都刺激了外销银器的生产。
最后外销银器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典范,首先近代外销银器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因为几乎每一件清代外销银器都有图案装饰,而这些图案是“画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其中绝大部分纹饰题材内容还是中国的。外销银器的中国主题,包括龙纹,通常龙爪是由一组云承托的,而龙口通常有珍珠。中国式的植物如松、竹、梅,所谓岁寒三友,象征坚毅、忍耐等,亦是银器中常见的纹饰。车前草、葡萄叶亦十分普遍。至于银器的手柄,一般用竹、蔓藤、龙身为装饰。中国文学、历史、神话中的人物景物都会成为出口银器的题材,例如八仙等亦十分普遍。中国传统花卉纹饰;平安祈福,平安吉祥纹饰;亭台楼阁,花鸟虫鱼的雕篆表达出世俗生活中美的存在,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凝结和概括出最具中国活力的艺术,极大地向西方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
同时外销银器作为当时西方社会的奢侈品使用者多为贵族等上层人员,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经常会提出自己在装饰内容和图案上的要求,有时甚至提供图案进行定做。这就使有些外销银器上的图案或内容出现西化现象,有的更是中西结合别有风味。同时一些西方特有的器物也成为银器生产的品类如马克杯。
总之,清代外销银器能在精神层面活跃着一种可贵的精彩,在空间感、立体感上联想到生命的灿烂,给我们看到了民族向上的趋势,抖擞了时代的精神,激越出民族艺术的朝气,扩扬了民族艺术的张力,具有极大的工艺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值得博物馆和收藏爱好者去收藏和深入的研究。
(作者单位:中国港口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