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文关怀为着力点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来源 :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zhang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威海职业学院基础部威海264210
  摘要:面对当前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多样化和复杂性现状,急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加以正确引导,然而,受教育者对一种政治理论由认知到认同再到自觉的意志行为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这一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是人文关怀。即要以多样的活泼的人文色彩方式,对受教育者潜移默化的、循序渐进地施加影响,用浓郁的人情味、强烈的亲和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真正实现从情感上的接纳到理论上的认同,这种以人文关怀为着力点所进行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和教育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人文关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点渗透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011-02
  
  1.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现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的主流是好的,他们思想活跃、追求进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参与社会竞争、努力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等等,但也应该看到价值取向上的新变化。表现在:第一,价值取向多元化。这一方面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积极与消极、正确与错误价值观的混杂局面,这种多元化会使青年学生对一些明显不同甚至相对对立的价值观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比如:在今天的青年学生中,似乎一切都是合理的,把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都看成是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和追求的价值取向,与其他人无关。这就很容易使青年学生迷失方向,淡化、冲击甚至曲解正确的价值观。第二,价值目标选择上重个人理想轻社会理想,更多注重自己的发展和眼前的现实利益,对他人、集体、社会漠不关心,缺乏社会责任感。第三,价值评判标准存在偏移。不少青年学生把官职高低、金钱多寡作为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标准,甚至在评价标准上持双重态度,只讲权利,不讲义务,对社会、他人要求高,对自己则放松要求。第四,价值实践上存在着认知与行为的偏离,有的甚至在认知方面存在抵触、逆反情绪,无法实现认知目标,更不用说自觉地应用于实践中了。
  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关键期,面对当前青年学生的价值观状况,急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予以正确的引导和渗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然而,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时却出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撞击,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因为凡涉及基本立场、政治信念和价值方向等方面的内容时,教育者必须具有鲜明的立场,容不得任何动摇、犹豫和多元化,为此说教和灌输是必不可少的,但在说教和灌输过程中,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往往通过政治宣传手段、方式来实现以满足国家社会发展需要为目的教育目标,而对个体需求和心理感受未给予足够的关注,所以一旦个体与整体在价值取向上出现矛盾,就简单地提倡以牺牲个体价值为代价满足整体需要,长期以来这种缺乏人情味和亲和力的传统教育宣传方式,在今天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建立时期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开放性、功利性特点极不协调,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面对当前的时代特点、文化背景,如果我们的教育理念能及时调整,与时俱进,能从人文关怀的理念出发,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方法、手段、机制及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的渗透措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以浓郁的人情味和强烈的亲和力来影响学生,那么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情感接纳和认同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
  
  2.以人文关怀为着力点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的实效性
  
  2.1树立人文关怀理念是提高渗透实效性的前提。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具体到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引导、教育方面,我们认为,人文关怀理念是提高渗透性的前提和基础。一般来说,教育的过程要经历三个阶段,即:理论认知阶段、情感认同阶段、自觉意志行为阶段。要让学生实现情感的接纳和认同,需要在认知阶段采用人文色彩的方式对受教育者进行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施加影响,以人为本,用充满人情味和、体现亲和力的现代教育理念拉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让受教育者首先愿意亲近教育者,接纳、认同教育者,进而激发受教育者认知的欲望。即:在渗透过程中,将经历通过人文关怀——认同教育者——产生认知欲望——达到认同目的——自觉意志行为的渐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人文关怀的前提和基础,就不会有认知的欲望,也就不可能达到认同的目的,更谈不上变成自觉的意志行为了。
  2.2注重人文关怀是提高渗透实效性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中央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这里体现的基本思想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要注重人文关怀。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原则。由此,我们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青年学生时,基本的立足点应该放在以人为本这个基点上,把青年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人,即首先需要研究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思想水平和接受力、领悟力,注意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与受教育者的实际利益、成长需要有机结合。如:在渗透过程中要与学生的就业需要结合、与未来的实际工作需要结合、与个体人生发展需要结合等等。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从自身的短期功力需要出发,把接受高等教育视为获得较好就业机会、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而往往忽略了高等教育对全面发展的内在价值,反映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渗透过程中,部分青年学生表现出的冷漠、抵触甚至排斥态度上。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渗透过程中要更多地把回答焦点问题引入到内容当中,创新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学于其中、乐于其中,这样渗透作用才能真正取得实效性。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帮助他们开通体验生活的渠道,如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让学生处于真实的社会关系中,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真正体会正确价值观对人生发展的意义所在。其次,要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把学生当作有自由思想、有独立人格、有价值追求、有生命尊严的现实人,要善于将社会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为,善于把具有鲜明意识形态性、阶级性、科学性的理论原则问题与灵活的人文关怀方法和手段有机结合,实现两者辩证的统一。这样既可以避免单纯意识形态的枯燥性,也可以避免单纯人文关怀带来的方向的迷茫性,避免两个极端,使两者相互促进,实现社会发展需要与学生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有机统一,达到良好的渗透效果。2.3创建人文关怀的工作机制是提高渗透实效性的根本保证。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青年学生,仅有理念、方法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工作体系和机制,建立完善各类能够体现现代人文关怀色彩的规章和制度,以创新的体制、机制来保证渗透的实效性。
  2.3.1创立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制度,实行全方位的渗透。不仅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作用,还要把各专任教师从事正确价值观渗透过程中的实际效果与他们的考核、评职、晋级挂钩,同时,采取各种具有人文关怀色彩的措施、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如建立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建立自主创优制度或邀请学生代表参加教代会等,拓展民主办学渠道,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价值观渗透,使学生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得到正确的引导。
  2.3.2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把正确价值观的渗透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中,尤其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重视开展教学改革和考试制度的改革,倡导学生快乐学习、快意生活、快速成长,改变传统的灌输模式,代之以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方法,运用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多媒体方式使价值观的渗透到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2.3.3创新网络管理制度,建设校园网,创建各类以人文关怀为特点的主题网站,如名家作品网站、就业指导网站、心理咨询网站、志愿者服务网站、BBS等,通过网络与青年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学习的互动,如名家作品网站可以选取中外名家作品中涉及友情、爱情、亲情、正义、善恶、忠诚、谦卑等各方面的内容作为教授材料,通过网络的互动,旨在促进学生情感的交流与畅通,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怀,开发引导学生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使学生懂得真善美的高贵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3.4创新困难帮扶救助制度,实行“奖贷助补减”政策,帮助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畅通助学贷款渠道,完善奖学金制度,广泛争取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和物质帮助,增加勤工助学岗位等等,采取种种措施体现人文关怀,让青年学生倍感社会的温暖与关怀,更深一步地了解社会、了解这个时代和民族,从而在自己的人生航道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展现生命的辉煌。
  2.4 开展人文关怀的实践活动是提高渗透实效性的基本途径。
  文化素质是引导青年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以多彩的、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而进行的文化素质教育,既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也是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渗透的良好契机。在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校园文化背景下,要努力用良好的校园文化熏陶、引导、鼓舞、塑造青年学生,开展各种校园活动,如校园文化节、文化艺术界、服饰大赛、书法比赛、征文比赛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组成独特的校园文化格局,营造积极、健康、高雅、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利用学生同堂同室的特点,大力弘扬以集体主义和团结友爱、互助为内核的志愿服务精神,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社会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潜移默化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信通过树立人文关怀理念,弘扬人文精神,以人文关怀的方法、机制、途径等全方位的加以引导和渗透,一定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地根植于当代大学生头脑中,作用于青年学生未来的实践工作中,培养出一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山.《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求是》,2008.12
  [2]胡锦涛.《科学发展观》读本,中央宣传部,2009年
  [3]王路江.《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着力点》《求是》,2008.8
  [4]十七大报告读本 中央宣讲材料
  [5]孙丹薇.《 高校思想政治品德考评》第一版,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6:21
  [6]韦吉峰.《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界定的立体考察》《思想政治教育》,2003.7
其他文献
医务社会工作在医院中的开展,可以看出医院服务体系是否符合现代化要求以及相应的服务质量与健康公平程度,同时对于医学模式创新等都有重大参考意义。通过对我国医务社会工作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玉篇校释》作为集文字、音韵、训诂于一体的宏伟巨著,是截至目前《玉篇》最为详细的校注本。它系联了大量的同源字,具有很高的文字学研究价值。绪论对《玉篇》及《玉篇校释
提出了一种网络服务商A类节点与B类节点可以达到共赢的互惠激励机制RIS;分析了在该激励机制下,各个理性节点如何选择存储内容从而最大化自己的收益,并探讨了节点维护网络拓扑信息的范围与节点选择决策的关系。最后使用MIT trace数据集仿真分析了在每个节点试图最大化自己收益时整个机会网络的内容分发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部署了所设计的共赢激励机制后,与无激励机制相比,每个频道的平均接收率提高了18%,平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联合核查表干预在防控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选择2016年7月
老年人是和谐社会的热烈期盼者与重要建设者。我国老年群体的基本特征是大、快、穷、弱,这个基本特征决定了老龄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的战略地位。弘扬孝文化,切实实现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