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下化学实验题的“391”高地

来源 :求学·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jun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题是最容易失分的一类题,也是获取化学高分必须攻克的“391”高地,事关高考化学的成败!本文据此介绍了实验题复习的冲刺攻略,助大家顺利拿下“391”高地,为夺取高考最终胜利奠定坚实基础!
  一、巩固基础性
  若将高考实验题分解开来可以发现大多是化学实验的基础问题,其中考得最多是实验仪器、实验方法的名称以及实验操作要领等,因此在考前阶段复习实验板块时,应着重对这类知识进行精准梳理。
  1.区别相近实验仪器
  易混淆类:分液漏斗(常用于萃取和分液)、滴液漏斗(常用于分次滴加液体试剂)、长颈漏斗、普通漏斗(常用于过滤、防倒吸)等。
  易错选类:蒸馏烧瓶、圆底烧瓶、三颈烧瓶(也有四颈烧瓶等),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量筒、容量瓶、移液管,直形冷凝管、球形冷凝管,干燥管、洗气瓶、洗瓶,电子天平、托盘天平等。
  易错写类:蒸发皿、坩埚、坩埚钳、锥形瓶、砝码等。
  2.明了常见实验操作
  常见操作:蒸馏、萃取、分液、结晶(包括蒸发浓缩、冷却结晶、重结晶等)、过滤(包括常压过滤、减压过滤、沉淀洗涤等)、洗气、灼烧、加热(包括直接加热、水浴加热等)、溶液配制(包括溶解、稀释等)、中和滴定等。
  特别注意:不少相似的操作所用到的实验仪器不尽相同(如,常压过滤用普通漏斗、烧杯等仪器,减压过滤却用布氏漏斗、抽滤瓶、水泵等儀器);晶体或沉淀的洗涤都是在过滤装置中进行,在漏斗中加合适的洗涤剂至浸没晶体,让洗涤剂自然滤出。
  3.掌握重要操作要领
  常考要领:pH试纸使用方法(红色/蓝色石蕊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等)、气密性检查方法(某一个仪器、全套装置或部分装置)、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等。
  4.牢记实验安全常识
  (1)某些强氧化剂(氯酸钾、硝酸钾、高锰酸钾等)或其混合物不能研磨,否则将引起爆炸。
  (2)稀释浓酸、浓碱时,应将其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避免迸溅。
  (3)金属汞洒落在地上,应尽量收集起来,并用硫磺粉盖在洒落的地方,使其转化为硫化汞。
  (4)受酸腐蚀致伤,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或稀氨水、肥皂水洗,最后用水冲洗。
  (5)受碱腐蚀致伤,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最后用水冲洗。
  (6)不慎吸入氯气、氯化氢气体时,可通过吸入少量酒精和乙醚的混合蒸气解毒。
  例1 (2012年浙江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镀锌铁皮的镀层厚度的测定”实验中,将镀锌铁皮放入稀硫酸,待产生氢气的速率突然减小,可以判断锌镀层已反应完全
  B.在“火柴头中氯元素的检验”实验中,摘下几根未燃过的火柴头,将其浸于水中,稍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后,即可判断氯元素的存在
  C.在“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中,为了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应小火加热蒸发皿,直到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
  D.受强酸或强碱腐蚀致伤时,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最后用水冲洗,并视情况作进一步处理
  【简析】A、B、C考查课本实验,选项D考查实验安全常识。答案选A。
  例2 (据江苏省高考题改编)3,5-二甲氧基苯酚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可用于天然物质白柠檬素的合成。一种以间苯三酚为原料的合成反应如下:
其他文献
日本大阪大学蛋白质研究所和姬路工业大学理学部近日宣布,他们已经搞清了在生物呼吸作用中起最重要作用的呼吸酶的分子结构。 研究人员说,了解呼吸酶分子结构,将大大推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