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与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研究

来源 :中华养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sw3_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探讨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与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容城县中医医院收治的9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髋关节置换术,根据随机数表法分成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外侧小切口,观察组实施后路小切口入路方式,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情况、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观察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值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后路小切口,可改善手术指标,缓解疼痛感,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关键词:外侧小切口;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疼痛程度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1-0178-02
  股骨颈骨折是骨折疾病的主要类型,以髋部疼痛、站立或行走困难为主要表现,同时伴随疼痛、畸形、肿胀和功能障碍等体征表现。有研究发现,股骨颈骨折治疗不及时,可导致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活动能力[1-2]。从现阶段发展形势看,术中入路方式尚未形成明确定论,外侧和后路是髋关节置换术中常用的入路方式,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3]。为此,本研究以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探讨外侧小切口和后侧小切口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研究详情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容城县中医医院收治的9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髋关节置换术,根据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在66~85岁,平均(76.21±3.32)岁;骨折至手术间隔24~160 h,平均(78.32±10.15)h。观察组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67~84岁,平均(76.37±3.35)岁;骨折至手术間隔22~165 h,平均(78.45±10.21)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入组患者自愿参与。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经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股骨颈骨折[4];患者年龄不低于65岁。
  排除标准:实质性脏器功能异常者;合并其他类型骨折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接受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接受全麻,以侧卧位接受手术,医生在患者大转子前缘下方作8~11 cm长的切口,将患者表皮组织切开,并拨开臀大肌、阔筋膜组织,确保大转子完全显露。医生将相应组织分离至关节囊部位,作“T”型切口,将关节囊分离,露出股骨颈,在小转子上方1.5 cm的位置将骨折部位的股骨颈进行截断,将股骨近端组织拉起,并置入预先准备好的股骨假体、股骨柄,之后进行复位,缝合等。
  观察组予以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接受全麻,手术体位为侧卧位,医生在患者大转子前缘下方沿着臀大肌的弧形至近后端作6~9 cm切口,对肌肉层组织进行剥离,确保关节囊完全暴露,之后作“T”形切口,确保股骨颈完全显露。之后在患者小转子上方对骨折的股骨颈进行切割。医生置入预先准备的股骨假体,进行复位,缝合。
  1.4  观察指标
  (1)两组手术情况对比。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2)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比。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进行患者疼痛程度和髋关节功能的判定。VAS评分范围在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分数越高证实疼痛感越强烈。ADL分值为100分。得分越高,证实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治疗情况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疼痛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比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疼痛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是髋部骨折疾病的常见类型,采用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出血量少,可明显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这一优势使得该入路方式逐渐被广大关节外科医师和股骨颈骨折患者所接受。该入路方式不会对患者造成明显的创伤,组织剥离少,可对手术风险起到明显的防范作用,从而为患者术后恢复提供保障。除此之外,在肌肉间隙进行手术操作,可对正常肌肉组织和外旋肌群起到保护作用,在此基础上降低手术操作对髋关节功能的损伤。有学者认为,后路小切口可明显提高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治疗效果,在缓解疼痛感,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5]。文中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验证了上述学者的观点。
  综上所述,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效果较好,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宋志勇.全髋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3):3246-3247.
  [2]谢雪涛.年轻患者股骨颈骨折并发症的防治策略[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8,39(5):277-281.
  [3]庄颖.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临床比较[J].当代医学,2018,24(20):145-147.
  [4]张英剑,周治国,吕廷灼,等.三维CT在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的股骨颈骨折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8,34(2):309-310.
  [5]李亮宇,孙科研,白石.不同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中的疗效比较[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9,33(6):447-450.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 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垂体瘤患者术后高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接受经鼻蝶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治疗的垂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住院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基本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术后最高体温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在实施早
摘 要:目的 探究细节优化护理模式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患者对其生活质量及负面情绪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平度市中医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84例功血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细节优化护理模式,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生活质量[采用简易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评估生活质量]及负面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
摘 要:目的 探究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食管癌手术患者中的效果观察。方法 入选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淮安市淮阴医院就诊的8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情绪变化指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时护理满意度高于
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是在我国摆脱绝对贫困后的新时期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而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的状况对于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显著。笔者基于CFPS家庭追踪数据并结合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运用了分位数回归方法对我国的农村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不同分位数条件下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存在差异,经营性收入仍然是农村居民的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在2014年后对于遏制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逐步凸显。转移性收入在2016年后益贫性有所改
摘 要:目的 探討协同护理模式干预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郑州市中医院2016年1月~2020年7月收治入院的5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法分组,对照组27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27例采用协同护理,对患者抑郁、焦虑程度、生活质量(采用QLQ-C30量表)及家属护理能力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抑郁、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QLQ-C30评分及家属护理能
摘 要:目的 分析延伸护理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18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实施延伸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护理满意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在接受3个月的护理干预后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摘 要:目的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通过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进行针对性治疗,研究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2月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作为分组方法,分成观察组(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和对照组(传统开颅手术),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从而评价其治疗价值。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摘 要:目的 探讨对浅表性胃炎者采用健胃行气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四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单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的对照组与联合使用健胃行气胶囊治疗的实验组,每组60例。用药6周后,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出血、反酸、胃灼热和上腹胀痛等)积分以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摘 要:目的 研究在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德州市中医院内科收治的84例患者,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护理事件。结果 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