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仍存在着低效的现象。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如何解决当前高中英语阅读课堂的低效现象,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上落地,是一个被广泛关注和讨论的问题。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3 Unit4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阅读课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如何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阅读教学;英语
根据2017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具备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想要在英语教学中落实对学生上述核心素养的培养,阅读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为英语阅读是学生增加英语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也是理解各国文化内涵,体验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全球视野、尊重差异、批判质疑能力非常重要,而这些都属于核心素养的体现。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地,真正地提高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一个被广泛关注和讨论的问题了。
一、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单调,激发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了赶教学进度或者应付考试题型,当前高中英语阅读课堂往往会采取以讲解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即老师在学生阅读前,给学生简单介绍一下阅读文章的背景知识,讲解重点单词,然后让学生阅读文章,完成相关的练习,最后教师给学生校对、讲评答案,学生知道和明白问题答案,一节阅读课就完事了。在这种单调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是被动地学习,被动地进行阅读,是很难激发起他们对阅读的兴趣,更不要说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了。
2.教学内容过多,达不到根本教学目标
当前高中阅读教材中的文章篇幅长,生词多,句型复杂多样,内容丰富。在40分钟的一节课中,该着重讲哪些,怎样使语篇理解和语言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是需要认真设计与把握的。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没有合理地整合教材内容,有的教师会一节课满堂灌,既语篇理解分析,又整篇文本语言點讲解。这样的课堂教学很容易使学生在学习上“消化不良”,达不到让学生精析文本、理解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题的根本阅读教学目标。
3.问题设计缺层次,不能有效地检测阅读效果
问题设计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现在被普遍使用的阅读教学问题设计形式多样:“True or False”、信息配对、问答、填表等等。但很多时候,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只考虑到问题形式的多样性,没有考虑问题设计的层次性、梯度性,没有根据文章所谈的内容设置特定的情景,学生好像在课堂上完成了很多学习任务,回答了很多问题,但往往只是搬字过纸,照本宣科,导致学生的阅读潜能未能被充分挖掘,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升。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要求
在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有待发展和提高的。教师应通过课堂阅读教学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策略加以培养。教师要在对文本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运用获得的语言知识及技能来领悟隐藏在文本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分析作者的态度、批判地吸收不同的思想和观点,以此帮助学生获得新知识、构建新概念、体现阅读教学的育人价值。教师在开展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文本特点、教学目标需求来选择多种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如图片环游、故事地图、拼图阅读、阅读圈等,这些阅读教学模式可以独立应用,也可以结合使用。教学手段应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铭记阅读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要注意避免为模式而教的错误做法。
三、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PWP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通常都会把教学过程划分为Pre-reading(读前),While-reading(读中), Post-reading(读后)三个阶段,这就是常用的PWP阅读课堂教学模式。随着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对这一阅读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问题和课堂活动设计,有了更明确的指引和要求。
1.主要操作程序
读前:激活、激发、激励
读中:得义、习语、启思
读后:内化、运用、迁移
2.问题活动设计框架
四、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基于对当前高中阅读课堂教学存在问题以及核心素养下理念背景下阅读课堂教学要求、教学模式的认识,现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3 Unit4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为例,对如何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和研究。
1.语篇研读
本文讲述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所使用的文体是说明文。正文共分五段,除第一段“引入”和最后一段“结语”以外,其余三段都是集中在“生命起源”这一主题上。文章介绍了“宇宙大爆炸”使得宇宙中的物质四分五裂,进而形成原子,原子的形成与结合就形成了各种星球,产生了地球。但是水的形成使得地球有别于其它星球,它使得地球上生命的诞生成为可能。因此,绿色植物、陆栖动物、两栖动物、爬行类动物以及哺乳类动物就随之相继出现了。文章还通过最后一句话Whether life will continue on the earth for millions of years to come will depend on whether this problem can be solved,发人深省,引起读者对地球保护的思考。由此,梳理出本文的信息结构图和结构化知识图。 2.学情分析
上课学生正处于高一下学期的学习阶段,对地球生命起源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也有一定的词汇积累和口头表达能力,但本文中有关天文和生物的专业词汇可能会给学生的理解和口头表达带来挑战。此阶段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一般都是停留在表层含义,对文本的深层理解不够重视;懂得如何在文本中定位和获取信息,但不懂得如何整理和归纳信息。
3.教学目标
学生在学习完本篇说明文后,应该能够。
(1)提取语篇大意,梳理文章结构,了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过程
(2)基于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梳理和整合所读文本信息,对文本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深度解读
(3)基于所读文本,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保护环境可以采取的措施,发表自己的看法
4.教学设计与过程
Step 1 Greetings
【关键词】核心素养;阅读教学;英语
根据2017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具备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想要在英语教学中落实对学生上述核心素养的培养,阅读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为英语阅读是学生增加英语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也是理解各国文化内涵,体验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全球视野、尊重差异、批判质疑能力非常重要,而这些都属于核心素养的体现。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地,真正地提高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一个被广泛关注和讨论的问题了。
一、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单调,激发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了赶教学进度或者应付考试题型,当前高中英语阅读课堂往往会采取以讲解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即老师在学生阅读前,给学生简单介绍一下阅读文章的背景知识,讲解重点单词,然后让学生阅读文章,完成相关的练习,最后教师给学生校对、讲评答案,学生知道和明白问题答案,一节阅读课就完事了。在这种单调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是被动地学习,被动地进行阅读,是很难激发起他们对阅读的兴趣,更不要说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了。
2.教学内容过多,达不到根本教学目标
当前高中阅读教材中的文章篇幅长,生词多,句型复杂多样,内容丰富。在40分钟的一节课中,该着重讲哪些,怎样使语篇理解和语言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是需要认真设计与把握的。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没有合理地整合教材内容,有的教师会一节课满堂灌,既语篇理解分析,又整篇文本语言點讲解。这样的课堂教学很容易使学生在学习上“消化不良”,达不到让学生精析文本、理解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题的根本阅读教学目标。
3.问题设计缺层次,不能有效地检测阅读效果
问题设计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现在被普遍使用的阅读教学问题设计形式多样:“True or False”、信息配对、问答、填表等等。但很多时候,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只考虑到问题形式的多样性,没有考虑问题设计的层次性、梯度性,没有根据文章所谈的内容设置特定的情景,学生好像在课堂上完成了很多学习任务,回答了很多问题,但往往只是搬字过纸,照本宣科,导致学生的阅读潜能未能被充分挖掘,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升。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要求
在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有待发展和提高的。教师应通过课堂阅读教学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策略加以培养。教师要在对文本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运用获得的语言知识及技能来领悟隐藏在文本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分析作者的态度、批判地吸收不同的思想和观点,以此帮助学生获得新知识、构建新概念、体现阅读教学的育人价值。教师在开展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文本特点、教学目标需求来选择多种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如图片环游、故事地图、拼图阅读、阅读圈等,这些阅读教学模式可以独立应用,也可以结合使用。教学手段应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铭记阅读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要注意避免为模式而教的错误做法。
三、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PWP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通常都会把教学过程划分为Pre-reading(读前),While-reading(读中), Post-reading(读后)三个阶段,这就是常用的PWP阅读课堂教学模式。随着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对这一阅读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问题和课堂活动设计,有了更明确的指引和要求。
1.主要操作程序
读前:激活、激发、激励
读中:得义、习语、启思
读后:内化、运用、迁移
2.问题活动设计框架
四、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基于对当前高中阅读课堂教学存在问题以及核心素养下理念背景下阅读课堂教学要求、教学模式的认识,现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3 Unit4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为例,对如何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和研究。
1.语篇研读
本文讲述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所使用的文体是说明文。正文共分五段,除第一段“引入”和最后一段“结语”以外,其余三段都是集中在“生命起源”这一主题上。文章介绍了“宇宙大爆炸”使得宇宙中的物质四分五裂,进而形成原子,原子的形成与结合就形成了各种星球,产生了地球。但是水的形成使得地球有别于其它星球,它使得地球上生命的诞生成为可能。因此,绿色植物、陆栖动物、两栖动物、爬行类动物以及哺乳类动物就随之相继出现了。文章还通过最后一句话Whether life will continue on the earth for millions of years to come will depend on whether this problem can be solved,发人深省,引起读者对地球保护的思考。由此,梳理出本文的信息结构图和结构化知识图。 2.学情分析
上课学生正处于高一下学期的学习阶段,对地球生命起源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也有一定的词汇积累和口头表达能力,但本文中有关天文和生物的专业词汇可能会给学生的理解和口头表达带来挑战。此阶段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一般都是停留在表层含义,对文本的深层理解不够重视;懂得如何在文本中定位和获取信息,但不懂得如何整理和归纳信息。
3.教学目标
学生在学习完本篇说明文后,应该能够。
(1)提取语篇大意,梳理文章结构,了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过程
(2)基于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梳理和整合所读文本信息,对文本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深度解读
(3)基于所读文本,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保护环境可以采取的措施,发表自己的看法
4.教学设计与过程
Step 1 Gree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