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乡歌王

来源 :创作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告诉我们,朋友情谊的深厚,并不决定于相聚时日的多少。不少人天天相聚,却永远不会走近。而有的人,极少的交集,却可以达到相知。我和人称“侗乡歌王”的著名音乐家王辉的结缘便是如此。
  王辉先生和我接触不多,但算得上心灵相通的好友之一。我与王辉先生相识,是在二十多年前。那时,我在湖南省委宣传部文化艺术处工作。那年夏天,湖南省音乐家协会和中国音乐家协会以及几家音乐刊物在武陵源联合主办庆祝建党七十周年音乐创作活动。我应邀参加,有幸与湖南音乐界的几位词曲作家相处了半月之久。我与王辉先生便是那时相识的。在此之前,虽然也在广播里听过王辉先生创作的歌曲,但一直没有谋面。第一次接触,我感觉他是一个不事张扬不喜欢抛头露面的人。其实,那时他的创作已经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打倒“四人帮”之后,省里组织音乐创作班,王辉作词作曲的女声二重唱《春风吹侗乡》和他作曲的男中音独唱《千里湘黔铺彩霞》,以其独特的民族音乐韵味,受到了大家的好评。这些歌曲经湖南省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之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1976年播到1978年,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当时,一位地市的音乐作者能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自己的创作歌曲确实是件极其不容易的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王辉先生的创作激情更加勃发。他作曲的女声独唱《侗锦·芦笙和兰花》,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全国流传。这首歌先后由湖南的邓海伦,北京的肖玫、宋祖英演唱,并分别由北京音像公司和湖南金蜂音像公司灌制盒带。肖玫演唱此歌获得第二届全国电视青年歌手大赛“银凤奖”,并在中南海向中央领导汇报演出。宋祖英的演唱则辑入《跨世纪中华歌坛名人名歌珍藏版》CD个人专辑。这首歌曲荣获了全国《民族团结》优秀作品奖。1987年,这首歌曲在《歌曲》刊物首条刊载。在武陵源举办的庆祝建党七十周年音乐创作活动中,他作曲的《牛腿琴》,获全国建党七十周年征歌二等奖。这首歌曲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后向全国播出。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我与王辉先生的再次相聚却是在六年之后。那时我在湖南省委外宣办工作,按照国务院新闻办的要求,带着一个摄制组去怀化侗乡拍摄电视专题片《变化中的中国——来自湖南怀化的报道》。王辉先生是一个特别重感情的人,虽然我们多年未见,但他对我们到芷江侗乡拍摄电视片的工作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我们还没到,他便开始了热心的张罗。他先到我们商定的拍摄点——芷江县板山乡,向乡镇领导说明了拍摄专题电视片的要求,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他把侗乡婚庆嫁娶习俗及侗家合拢宴的现场摆在板山乡客人棚村,还请来了当地茶师傅先进行制作油茶,喝油茶的现场演习。摄制组到了之后,他还细致地给摄制组的创作人员讲解侗族的历史和文化,并给我们演唱了许多侗族山歌,使大家对拍摄对象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开拍那天,整个板山乡像一片欢腾热闹的海洋。由于他的大力支持,整个拍摄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接下来,他又陪着我们摄制组来到新店坪镇拍摄“傩堂戏”的几个传统小节目。一段时间忙下来,我发现王辉瘦了几圈,但他却没有丝毫的疲倦和厌烦,始终热情不减。这部电视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和十几家海外电视台播出之后,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时间一晃又是十年。我与王辉先生第三次见面则是我调到湖南省文联工作几年之后。那是2003年,我参加湖南省音乐家协会召开的各市州音协主席会议。会上我又一次见到了王辉先生。他虽然有些鬓发斑白,但仍是那样谦和帅气,言笑浅浅。两手相握,只觉得一股暖流涌进心田。音乐界的朋友们告诉我,王辉先生一年四季忙到头,退休以后仍然是日程排得满满的。1988年他白手起家,创办了刊物《乡村音乐》,为的是让广大业余词曲作者有一个发表作品的园地。一年一期,他坚持了近三十年,培养了大批词曲作者,发表了上千首音乐作品和上百篇理论文章,深得省内外音乐前辈、专家以及广大音乐爱好者的欢迎和赞扬。别看他平时不求人,但为了《乡村音乐》的编印,他每年都要去想办法寻觅资金。如果实在找不到钱,他就是自己贴钱也要印出来发出去。办刊初期还要发稿费,先要自己垫钱给作者。但这一垫常常就没有钱补回来。这样他前后大约贴进去了两三万元。这种精神,的确难能可贵。
  除了编刊物、抓一些音协建设的多方面工作,他还十几年如一日,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怀化市女子合唱团的辅导训练上。只喜欢唱歌但不懂歌唱方法的女同志通过十几年的训练基本掌握了发声方法和懂得运用于歌唱。在此基础上,王辉先生对他们进行了合唱艺术的训练,在怀化市每年的新年音乐会中大显身手。2008年,怀化市女子合唱团与湖南省歌舞剧院民族管弦乐团联合演出了“纪念毛主席诞辰115周年音乐会”,她们担任了全场的伴唱和合唱,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了省歌舞剧院艺术家和怀化市广大群众的夸奖和赞扬。20l3年,受“第四届维也纳国际合唱节组委会”和维也纳市政府的邀请,他亲自带领怀化市女子合唱团赴奥地利参加第四届维也纳国际合唱节。王辉先生指挥合唱团演唱了一批他创作的充满侗乡情韵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感动了金色大厅里的1000多位维也纳观众,最终赢得了合唱金奖。他本人也获得了“第四届维也纳国际合唱节最佳指挥奖、作品创作金奖”。他夫人江星也获得了“第四届维也纳国际合唱节歌唱家金奖、突出贡献奖”。《音乐中国网》《新华网》《人民网》等媒体对此作了专题报道。
  王辉先生与侗乡有缘。他祖籍河南,出生在芷江,工作在芷江。“文革”中受冲击蹲牛棚也在芷江。美丽的侗乡给了他全部的情和爱,他也回馈给侗乡一片赤子情怀。侗乡哺育了他,也成就了他。原怀化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绵珂在《芷江歌曲一百首》序言中写道,芷江的音乐创作,如果以著名作曲家、声乐教育家王辉先生在上世纪60年代初创作的歌曲《口唱山歌手插秧》和二胡曲《摇春舞曲》作为群众音乐创作的发端之作的话,那么,在“文革”中蹲牛棚的王辉创作的,在全县农村文艺汇演中引起强烈反响,深受人民群众和知识青年欢迎并在芷江广大农村传唱的《金谷献给毛主席》则表明了芷江的群众音乐创作的热潮已经形成。1976年他创作的那一批作品,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后,更使他获得了极高的声誉,产生了更加广泛的影响。他先后被借调到湖南省音协编辑《湘江歌声》刊物,到湖南省文化馆编审“湖南民间音乐三套集成”音响和文字资料。也曾有多家外省的音乐团体欣赏他的音乐才华,要调他离开,但侗乡的情义却使他怎么也迈不开离去的脚步。   王辉先生还是文坛艺苑的多面手。他不光会作曲,还担任过县文工团的高胡(主弦)演奏,当过乐队指挥、声乐教练、艺委会主任;当过县文化局长、文联主席、政协常委。因为工作业绩突出,备受领导的关怀和重用,在当地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尤其是他组织策划和指挥的各种大型群众活动,都获得了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在抓农村文化中心建设等方面,他也有很多很多建树,曾受县委委托向省市领导汇报农村文化建设文化工作经验,所撰写的论文作为导读文章发表于《湖南文化时报》。他经常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和现场办公,给乡镇文化站解决实际问题。他关心干部职工的工作、学习、生活,帮助群众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唯独没有为自己谋取一丝一毫的私利。他既当文化局长又当市音协主席,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侗乡的音乐事业。2000年,怀化市委、市政府授予他“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
  2011年,由中国音乐家协会监制、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王辉、歌唱家江星作品经典》。这部CD唱片专辑收入了包括王辉、江星在内的中国当代50位著名作曲家,歌唱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王辉先生给我寄了一套。我在2013年的《乡村音乐》刊物中读到王辉撰写的文章,得知他将这套作品也赠给了我省著名作家谢璞先生。谢璞先生在回信中写道,“承蒙厚谊,早就赐赠您和夫人合作的经典。收到后,我多次放听,深深感到这是十分珍贵的大作。其中不少作品通过尊夫人天才的演唱出来,的确让我品尝到洗涤尘世烦恼之大美”。2015年12月3日,王辉、江星收到了“中国当代50位著名作曲家、歌唱家,词作家、演奏家系列”评选出版办公室的《表彰函》。函中说,“由中国音乐家协会监制,我办评选,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50位著名作曲家王辉、歌唱家江星专辑》,自2011年发行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为我办争得了荣誉。特发此函予以表彰。”怀化市委书记彭国甫同志得知此事之后,大书“祝贺”二字以示鼓励。
  作为声乐教育家,王辉先生的艺术成就得到了前辈大师的赞扬。声乐艺术大师赵伯梅教授的高足,我国老一辈声乐教育家,王辉的声乐恩师向大勋先生称赞“王辉不仅是家乡的一位卓有成就的作曲家,同时也是最能体现其先师赵伯梅教授声乐体系的最优秀的学生之一。作为声乐教育家的王辉,为侗乡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人才,可谓桃李遍天下。女高音歌唱家江星就是其中最优秀,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如今,王辉这位“侗乡歌王”已经年逾古稀。但他青春不老,笔耕不辍,依然用他那清丽的歌喉和美丽的旋律在为侗乡歌唱。他虽然远在侗乡,省会的朋友们也常常可以听到他音乐创作的喜讯。最近,听说中国文联出版社将出版他的新作《王辉声乐作品选集》,作为朋友,我真为他的成就感到高兴。王辉先生长期扎根侗乡,用自己的心血谱就美丽的歌曲,歌颂时代,赞美家乡,其情真切,其意深长,确实值得我们同道之人学习和效仿。衷心祝福我们的“侗乡歌王”,歌声不停,旋律更美,为美丽侗乡增添更多的动人风景。
  责任编辑 孙 婵
其他文献
鲁迅的《故乡》是为大家熟知的作品,创作于1921年,讲述作者回到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重回故地重见旧人的所感所受。1985年,莫言创作了《白狗秋千架》,讲述“我”回到故乡所遇到的诸种人情世态。本文之所以将这两部不同时代的小说放置在一起进行研究,是基于在知识分子“还乡”叙事上,二者既具有某种创作相似性,同时又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取向。  一、对故乡的观照:  启蒙立场和民间立场  鲁迅是一名真正的思想革命
期刊
吴投文(以下简称“吴”):文学总是与生活息息相关,血脉相连。先简单地谈一谈你的求学与工作经历吧。  李春龙(以下简称“李”):我的求学经历很简单,在村小读到三年级,到隔壁村的片小读完六年级,再在双凤中学初中毕业,考上邵阳师范,然后自考了汉语言文学专科、本科。工作经历也很简单,师范毕业后在乡村教了几年书,然后改行做公务员,到乡镇与机关工作,从来没有出县工作过,估计以后也出不了,能力有限。不过再简单的
期刊
欧阳友权是中国网络文学的学科奠基人和学术研究方面的领军人物,他为中国网络文学研究倾情倾力地立规立法,虔诚执着地立言立行,十几年孜孜以求,乐此不疲。无论是他主持的课题,主办的学术会议和讲座,还是他撰写的著作,主编的丛书和刊物,任凭提及哪一项,都足以写出一本别开生面的学术史。众所周知,随着网络文学产生和发展,近十多年来,相关研究者始终保持着与日俱增的态势,研究队伍之庞杂,以繁星喻之,实不为过。学界同仁
期刊
这样的小说有一股特别的力道。  力道来自刀片一样锋利的叙事。  小说是叙事的艺术,叙事见出一个作家的高下,也见出一个作家的性情。  文西写小说不久,但叙事不凡。写小说属于新领域。在这个新的领域,文西的冷峻和冷酷,似乎不全部来自诗歌资源,文西的诗歌里还时不时会闪烁一点无关紧要的忧伤和怀旧。小说则有意隔绝了这种的潜在的忧伤。  文西的叙事冷峻、狠辣、残酷,与同属楚地的湖北作家陈应松一样笔风狠辣、残酷,
期刊
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坛最富创造精神、最具叛逆性的作家。他成就卓著,影响广泛。他用笔、用心创作的长篇小说,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堪称中国式的巴尔扎克。从《浮躁》《废都》到《怀念狼》,从《秦腔》《古炉》到《带灯》,几乎一部一个台阶,一部一个水准。“每一部都有突破其实很难,但他恰恰做到了,每一部都不同,而且更优质。”①  贾平凹的新作《带灯》是一部关注当下、思考现实,书写“中国问题”“中国经验”的优秀长篇小说
期刊
时间在小说内外的流动从来都是不均质的,读旧海棠的小说,常让人顿生四下静谧,天光渐慢之感。故事往往并不多么复杂,但说故事的人,却像是存了心要将它一丝一缕地抽出来,再有一搭没一搭地缝合回去。在这拆解和缝合的过程中,许多琐碎被抖落出来,一些做了剪裁与机巧,一些做了遗落与留白,故事便慢慢生出细碎的诗意来——而说故事的人呢,仍是气定神闲的。《下弦月》中有一句话,用来形容旧海棠的写作再合适不过,如同祖孙俩的睡
期刊
李春龙17岁开始写诗,至今已逾20年,写作技巧日趋成熟。10年前,他给自己的写作定下方向:只写胞衣地大兴村,这是他诗歌写作技巧以外最引人注目的地方。  一、凝神故乡大如轮  1  双凤岭是邵东县地势最高、最贫瘠之地,大兴村是双凤乡一个行政村,更在双凤岭深处。“层层叠叠的小山脉/ 是双凤大地脸上的皱纹/ 虽然看不见大兴村/ 但我知道/ 在某一条皱纹里/ 有我生了根的童年/和正在与我的童年作伴的父母”
期刊
一、诗人的活命  王威廉:今天很高兴能和两位朋友对话,一位是青年诗人冯娜,一位是青年批评家唐诗人。冯娜被首都师范大学邀请为驻校诗人,我想,我们今天的聊天不妨从这里开始,聊聊文学作品跟诗人、作家的生存状态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一个人的生存状态一定会影响他所写出的作品,诗人、作家为了生存,不得不游走于各种各样的机构之间,这些机构有权力的,也有市场的,它们构成的其实就是一种文学制度。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知
期刊
笑笑不想到深圳,她说只想跟奶奶在一起,一辈子都跟奶奶在一起。  奶奶疼惜地笑着说:“傻妮子,怎么能一辈子跟奶奶在一起呢。奶奶老喽,要死喽,陪不了你多久喽!”奶奶不忌讳死,她信佛,天天念“阿弥陀佛”,她有地方去,不怕死。  笑笑不知道怎么回奶奶的话,过来搂奶奶的脖子。她闻着奶奶几天不洗头的气味,把鼻子往外翻了翻继续搂着。  笑笑十五了,开始懂事了,没有奶奶就没有她。小时候早上奶奶给穿衣服,她叫奶奶叫
期刊
本人在平时的艺术创作实践和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水墨人物画领域出现了许多平面化处理的现象,这在以往是没有出现过的,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现象。平面化处理——在水墨绘画过程中使用平涂、方块状宽笔触、没有太多虚实关系、干湿浓淡、明暗变化的新水墨表现手法;在画面构成元素上力求简洁、单纯、直截了当,减弱墨色层次变化,淡化空间纵深感,不显凹凸变化,力求平整。  为什么一大批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