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乳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

来源 :食品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o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市场的乳制品安全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近年来我国乳品安全事件频发,极大地影响了国内消费者的信心,也使乳品行业受到重创。乳品安全事件频发有其社会基础,也有乳品生产产业链长、存在安全风险的环节多、我国奶牛养殖分散致使原奶质量难以控制等客观原因,还有政府监管不到位、打击违法行为力度不够等主观原因。要保证乳品安全,首先,必须保证原奶的安全;其次,要在乳品企业内部建立完备的质量监管体系,把好乳品加工过程的质量关;再次,政府必须加强立法,并对乳品质量安全进行实时监管,特别要加大对向牛奶中掺杂使假等违法行为的查处与打击力度。
  食品安全问题长期存在的社会基础
  通过对市场实际状况的分析可以知道,如果某个国家有无数的食品生产者,而如今又恰好处于逐利为主要目的的时代,所以存在乳制品在内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必然结果。第一,有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只追求利益而别无他求:第二,食品企业之间存在恶性竞争,所以为了企业能够生存,或者为了将竞争对手打败便出现了不择手段的情况;第三,社會上还有许多以损害公众利益和酿成事端而报复他人或报复社会为目的,必然导致食品安全隐患。除此之外,还存在意外和自然风险的情况,从而引发了食品安全问题。由此可知,食品安全问题要长期坚持并且一刻不能放松,需要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够尽量的避免食品安全问题。
  奶业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特殊原因
  奶业的产业链长,影响乳品质量与安全的因素多。原奶的生产过程不仅包括饲料的生产、奶牛育种和饲养,此外还有挤奶、收奶然后运送到乳品加工厂整个流通环节,原奶生产完成之后还有乳制品的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等环节。其中原奶质量的好坏,对于乳制品的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原奶生产的整个过程中,相比较其他食品加工业的原料生产,其安全隐患与风险相对高很多。
  生产中,有许多因素会对原奶的质量安全产生影响。饲养奶牛的整个过程中,饲料中的农药残留、饲料污染、奶牛的健康状况、兽药的使用、养殖区环境等,都在同时决定着牛奶的质量与安全。此外,挤奶与收奶操作同样对于原奶的质量安全具有决定性影响。牛奶中营养丰富,还含有非脂乳固体,决定了牛奶的营养价值高于其他食品,个别奶农或者奶站只追求经济利益,在牛奶中加入其他物质,有的是有害物质,导致原奶的质量降低,严重的会引发食品安全事件,在生产中应该引起重视和监督。
  即使能够保证乳制品加工中使用的是合格的原奶,但是乳制品加工企业还是会面临许多的产品质量与安全的风险,都需要在生产中加以注意,尽量避免,以保证不会出现食品安全相关的问题。
  乳制品易腐而且不耐储藏,超高温杀菌的乳品和奶粉不易腐败而且可以长久贮存,但是其他的液态奶都应该采取冷链运输、低温冷藏销售的方式,以保证乳制品的质量,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由此可知,乳制品的运输和销售过程中要尽量保证合适的贮存温度,避免对乳制品的质量产生影响,从而损害经济效益。
  原奶及加工过程中违法添加的有害物质难以发现。目前,我国对于牛奶的质量制定了相关的标准,质量检测一般确定为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细菌总数、抗菌素、激素、三聚氰胺等其他基本指标,但是如果收奶站和加工企业采取物理或者化学方法,仅仅是检测到规定的项目或是可以想到的掺假物质,可是如果奶中混入的添加物并不是检测项目中的有害物,那么正常检测就不可能会被发现。如今很多的企业、个人在生产过程中会过度的追求利益,‘心态不正确,同时企业间存在非常残酷的竞争,很多不法分子会想尽办法在牛奶中制假、掺假,就很容易早场比较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由此可知,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科学的检测手段,以避免检测不准确的情况发生。
  除此之外,乳制品行业间存在过度的竞争,企业之间争抢奶源而忽略了对于原奶的质量监管措施,政府打击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提供的监管力度根本不到位等,这样也严重的导致近几年原奶质量普遍下降。
其他文献
为了解冬闲田播种的不同种类牧草田的杂草群落发生动态,调查了30%黑麦草+70%白三叶,30%黑麦草+70%紫云英,30%黑麦草+70%紫花苜蓿,3种不同牧草混播处理下冬闲田杂草的生长特点。结果表明:牧
根据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使用和养护,寻找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分析机械设备在工程施工中的管理,如何调动配套,提高设备完好率和使用率,降本增益.
为了探明有机肥配施肥料增效剂对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于2013年在湖北鹤峰县进行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配施肥料增效剂,增加了烤烟旺长期、成熟期的株高、叶长和叶宽;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