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施工现场是建筑企业的主战场,是企业经济目标向物质成果转化的场所。加强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因此,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越来越受到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和施工企业的重视。
关键词:工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合理的平面布置和资源配置是搞好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措施
1、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现场施工,全面布置施工生产活动,控制施工进度,保证质量和安全,调整劳力和机械的基本依据。同时,能对施工中每一阶段、每一工种可能出现的技术和难题,提出符合施工现场实际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指导施工循序发展,保证了工程质量与进度。
2、合理的平面布置。某工程根据现场空间精心设计、绘制平 面图,放置在醒目处;对搭设临时设施,安装机械设备、堆放材料 构件、水电线路铺设等都认真进行规划,并在平面图上予以标识;对各个场所和通道设计了标识牌和指示牌,对现场各种施工 机具都做了操作规程牌。由于组织设计方案清晰,平面图规划明确,整个现场做到:临时设施布局合理、材料码放整齐、机械操作 范围明确、车辆进出方便、工序衔接紧密、场地卫生整洁。虽然施工紧张,但整个现场却显得忙而不乱,井然有序。
3、合理配置施工资源。这是保证施工现场动态投入生产达到最佳组合,完成各阶段施工任务,获取较大经济效益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人力、材料和机械需求量不断变化,在配置施工资源时应力求均衡。要根据进度计划编制人力、材料、机械进场计划; 根据材料供应与使用情况决定材料储备量;根据主导机械配置 与之能力相适应的附属机械;根据天气情况和实际进度对资源进场计划进行调整。做到人、机、料、环协调统一。
二、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材料量的管理
1、各分项工程都要控制住材料的使用。物资消耗,特别是钢 材、木材、砂石料严格按定额供应,实行限额领料。在材料领取、入库出库、投料、用料、补料、退料和废料回收等环节上尤其引起 重视,严格管理。对于材料操作消耗特别大的工序,由项目经理部直接承包。具体施工过程中可以按照不同的施工工序,将整个施工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在工序开始前由工长、材料员分配大型材料使用数量,工序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材料数量不够,由材料员报请项目经理领料,并说明材料使用数量不够的原因。每一阶段工程完工后,由材料员清点、汇报材料使用和剩余情况,材料 消耗或超耗分析原因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予以奖惩。
2、在项目经理部实行材料包干使用,节约有奖、超耗则罚的制度。
3、及时发现和解决材料不节约、出入库不计量,生产中超额 用料和废品率高等问题。实行特殊材料以旧换新,领取新料由材 料使用人或负责人提交领料原因,材料报废须及时提交报废原因。以上所提到的提交的各种申请及汇报材料无须大篇幅编写, 简单说明原因即可,但必须提交,以便有据可循,作为以后奖惩的依据。
三、认真抓好现场施工的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施工项目现场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施工质量是施工企業的生命,是企 业立足市场的基石,靠质量出信誉, 靠信誉争市场,靠市场增效益。
1、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和领导体系。强化质量意识,落实质量责任,并强化质量技术管理工作,及时对人进行技术交底,强化工人的质量责任心,同时层层签订质量责任保证书,明确质量责任,使质量目标的实现落实到每一个人,并按规 定建立奖罚制度。
2、应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对工程质量进行巡回检查,走动管理,对发现的问题必须查明原因,追查责任,并跟踪检查整 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在全面抓好施工质量的同时,应针对不同阶段的工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大管理措施,严把材料采购和进场质量验收关,杜绝不合格品材料混入现场。
四、施工企业应该制定严格的现场管理办法
为了确保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特制定以下现场管理办法: 所有进入一期改造工程现场的施工人员,需配有XXX公司盖章确认的胸卡,并从专用施工通道出入;进入现场的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系好安全带;严格按照施工作业时间进行施工,如需加班,必须提前通知,另行安排;服从现场的管理人员指挥,遵守现场的警示标志、标语,以及隔离标志;施工人员着装整洁,不得赤膊、穿拖鞋进行施工作业;工作态度认真,不得在施工区内进行追逐嬉闹,不得大声喧哗,施工时尽量避免噪音;施工现场严禁吸烟。
五、善于优化建筑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现场管理实际上是我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同时,它也是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换言之,施工企业若想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应得份额,就必须优化现场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场管理优化水平,代表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建设的综合表现。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内抓现场,外抓市场,以市场促现场,用现场保市场,并在此基础之上,不断优化现场管理。建筑施工企业优化现场管理应该遵循经济效益原则、科学合理原则、标准化规范化原则等三原则。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为施工作业管理、物资流通管理、施工质量管理以及现场整体管理的 诊断和岗位责任制的职责落实等。通过对上述施工现场的主要管理内容的优化,来实现我们的优化目标。
六、建立和完善竞争、激励、约束、监督四大机制。造就一流职工队伍
一是建立竞争机制。自上而下广泛实行竞争上岗制度,按照 “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具体作用有:首先,促进了机关作风 的转变,提高了工作和办事效率;其次,激发了职工的学习热情; 最后,提高了广大职工的劳动生产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施工生产。二是建立激励机制。从改革职工最关心的分配政策人手,彻底打破大锅饭,将职工个人收入与施工产值、质量、安全、成本等 指标挂钩。三是建立约束机制。为了严格执“法”,使各项规章制 度切实发挥效力,建立、健全各项奖惩制度。四是建立监督机制。 围绕提高工程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这一中心,切实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监督机制。
结语:
作为施工企业只有加强现场施工科学管理,才能获得理想的、满足适用要求的工程项目,才能在预定时间发挥效用。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做到做一项工程、创一项名牌、树一块丰碑,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创造更大的效益!
关键词:工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合理的平面布置和资源配置是搞好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措施
1、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现场施工,全面布置施工生产活动,控制施工进度,保证质量和安全,调整劳力和机械的基本依据。同时,能对施工中每一阶段、每一工种可能出现的技术和难题,提出符合施工现场实际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指导施工循序发展,保证了工程质量与进度。
2、合理的平面布置。某工程根据现场空间精心设计、绘制平 面图,放置在醒目处;对搭设临时设施,安装机械设备、堆放材料 构件、水电线路铺设等都认真进行规划,并在平面图上予以标识;对各个场所和通道设计了标识牌和指示牌,对现场各种施工 机具都做了操作规程牌。由于组织设计方案清晰,平面图规划明确,整个现场做到:临时设施布局合理、材料码放整齐、机械操作 范围明确、车辆进出方便、工序衔接紧密、场地卫生整洁。虽然施工紧张,但整个现场却显得忙而不乱,井然有序。
3、合理配置施工资源。这是保证施工现场动态投入生产达到最佳组合,完成各阶段施工任务,获取较大经济效益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人力、材料和机械需求量不断变化,在配置施工资源时应力求均衡。要根据进度计划编制人力、材料、机械进场计划; 根据材料供应与使用情况决定材料储备量;根据主导机械配置 与之能力相适应的附属机械;根据天气情况和实际进度对资源进场计划进行调整。做到人、机、料、环协调统一。
二、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材料量的管理
1、各分项工程都要控制住材料的使用。物资消耗,特别是钢 材、木材、砂石料严格按定额供应,实行限额领料。在材料领取、入库出库、投料、用料、补料、退料和废料回收等环节上尤其引起 重视,严格管理。对于材料操作消耗特别大的工序,由项目经理部直接承包。具体施工过程中可以按照不同的施工工序,将整个施工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在工序开始前由工长、材料员分配大型材料使用数量,工序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材料数量不够,由材料员报请项目经理领料,并说明材料使用数量不够的原因。每一阶段工程完工后,由材料员清点、汇报材料使用和剩余情况,材料 消耗或超耗分析原因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予以奖惩。
2、在项目经理部实行材料包干使用,节约有奖、超耗则罚的制度。
3、及时发现和解决材料不节约、出入库不计量,生产中超额 用料和废品率高等问题。实行特殊材料以旧换新,领取新料由材 料使用人或负责人提交领料原因,材料报废须及时提交报废原因。以上所提到的提交的各种申请及汇报材料无须大篇幅编写, 简单说明原因即可,但必须提交,以便有据可循,作为以后奖惩的依据。
三、认真抓好现场施工的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施工项目现场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施工质量是施工企業的生命,是企 业立足市场的基石,靠质量出信誉, 靠信誉争市场,靠市场增效益。
1、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和领导体系。强化质量意识,落实质量责任,并强化质量技术管理工作,及时对人进行技术交底,强化工人的质量责任心,同时层层签订质量责任保证书,明确质量责任,使质量目标的实现落实到每一个人,并按规 定建立奖罚制度。
2、应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对工程质量进行巡回检查,走动管理,对发现的问题必须查明原因,追查责任,并跟踪检查整 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在全面抓好施工质量的同时,应针对不同阶段的工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大管理措施,严把材料采购和进场质量验收关,杜绝不合格品材料混入现场。
四、施工企业应该制定严格的现场管理办法
为了确保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特制定以下现场管理办法: 所有进入一期改造工程现场的施工人员,需配有XXX公司盖章确认的胸卡,并从专用施工通道出入;进入现场的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系好安全带;严格按照施工作业时间进行施工,如需加班,必须提前通知,另行安排;服从现场的管理人员指挥,遵守现场的警示标志、标语,以及隔离标志;施工人员着装整洁,不得赤膊、穿拖鞋进行施工作业;工作态度认真,不得在施工区内进行追逐嬉闹,不得大声喧哗,施工时尽量避免噪音;施工现场严禁吸烟。
五、善于优化建筑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现场管理实际上是我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同时,它也是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换言之,施工企业若想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应得份额,就必须优化现场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场管理优化水平,代表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建设的综合表现。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内抓现场,外抓市场,以市场促现场,用现场保市场,并在此基础之上,不断优化现场管理。建筑施工企业优化现场管理应该遵循经济效益原则、科学合理原则、标准化规范化原则等三原则。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为施工作业管理、物资流通管理、施工质量管理以及现场整体管理的 诊断和岗位责任制的职责落实等。通过对上述施工现场的主要管理内容的优化,来实现我们的优化目标。
六、建立和完善竞争、激励、约束、监督四大机制。造就一流职工队伍
一是建立竞争机制。自上而下广泛实行竞争上岗制度,按照 “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具体作用有:首先,促进了机关作风 的转变,提高了工作和办事效率;其次,激发了职工的学习热情; 最后,提高了广大职工的劳动生产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施工生产。二是建立激励机制。从改革职工最关心的分配政策人手,彻底打破大锅饭,将职工个人收入与施工产值、质量、安全、成本等 指标挂钩。三是建立约束机制。为了严格执“法”,使各项规章制 度切实发挥效力,建立、健全各项奖惩制度。四是建立监督机制。 围绕提高工程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这一中心,切实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监督机制。
结语:
作为施工企业只有加强现场施工科学管理,才能获得理想的、满足适用要求的工程项目,才能在预定时间发挥效用。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做到做一项工程、创一项名牌、树一块丰碑,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创造更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