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绵阳诗二首签考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gangh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见》是杜甫的名篇,不但为许多杜诗选本收录,甚至许多唐诗选本也要选入。而且因为它是杜甫怀念李白的最后一首诗,有很大的重要性,作于何时何地,尤为研究者所重视。此诗自仇兆鳌《杜诗详注》定为上元二年(761年)作以后,诸家并宗其说,其主要理由就是李白卒于次年。这写作年代是据李白逝世之年而作的推论,并不是根据杜甫的原文来考察。其实除了这种说法,早就还有另一种意见,仇兆鳌说:“梁氏编在宝应元年(762年)梓州作,不知是年(李)白已卒矣。”但我认为,
其他文献
目的克隆艰难梭菌毒素C(tcdC)基因并构建TcdC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从艰难梭菌标准株(ATCC43255)基因组DNA中扩增获得tcdC基因的部分片段,连接到原核表达
《月令粹编》四引隋杜台卿《玉烛宝典》说:“蜀中乡市,士女以人日击小鼓,唱《竹枝歌》,作鸡子卜。”何谓“鸡子卜”?《史记·孝武本纪》张守节正义:“用鸡一狗一,生,祝愿讫,即杀鸡狗,煮熟又祭,独取鸡两眼骨,上有孔裂,似人物形则吉,不足则凶”。三星堆出土的众多眼睛器物及其造型,当是这种“鸡子卜”的源头之一,属于一种原始巫风,反映出古蜀人的鸡崇拜观念。三星堆带有眼睛刻纹的I型高柄豆和封口部分捏出眼睛形状的
有机氯杀虫剂(OCP)广泛存在于环境中,被人体吸收后可在体内累积数年并危及健康。OCP与多种代谢异常所致的疾病有关。体内、外研究发现,OCP暴露可增加脂肪酸合成,并因损伤肝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