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逊政府在越南战争中的核选择:决策与禁忌(1964—1968)——基于对有关解密文档^*的解读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iang1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军事上逐步升级的过程,也是其核选择(指使用战术核武器)被美国军政高级官员日益严肃考虑并几度欲付诸实战的过程。依据有关解密文件及当事人回忆录,考察了越战时期约翰逊政府进行核决策的过程,认为致使约翰逊政府最终放弃核选择而宁愿承受很高人员伤亡的因素,除了冷战背景下美国对中国、苏联可能的核报复的忌惮,还有美国军政双方在使用核武器的决策过程中一直存有严重分歧;核禁忌观自朝鲜战争以来对美国政府的军事政策产生日益持久的政治和伦理制约;美国考虑到单方面有限使用核武器不仅缺乏足够的军事功效
其他文献
近日,商务部以部令形式发布《对外援助管理办法》,成为我国在对外援助管理方面颁布的第一个综合性的部门规章。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就该办法作出解读,称援外工作将配合“一带一路”和周边战略,新增援助资金主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周边国家倾斜。  此外,我国还将围绕“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来重点实施一批重大的战略项目,推进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既包括公路、铁路、港口这些方面的互联互通,也包括能源、运输线路、
光纤谐振腔是谐振式光纤陀螺系统的核心单元,其品质因数直接影响陀螺的极限灵敏度。因受限于光在谐振腔内的损耗,其品质因数常常被制约。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利用掺铒光纤和980nm激光器实现对光在谐振腔内损耗的补偿。通过1∶9和1∶99耦合器制作了两个直径为10cm的谐振腔,实验测试结果显示在分光比为1∶99的耦合器下得到了最高品质因数为1.09×109的光纤谐振腔。相比于加入掺铒光纤之前的谐振腔,品质
首先阐述了单模-多芯光纤的设计和制造,然后讨论单模-多芯光纤传输系统组成和关键光器件,最后分别介绍了在单模-多芯光纤上实现14350km和560Tb/s的传输实验。
针对杂散电流传感器的温度敏感性问题,采用圆柱螺旋光纤构建传感器的矩形敏感环路。基于几何旋光效应推导矩形敏感环路的琼斯矩阵,结合传感器的光路结构,建立传感器的输出表达式;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矩形敏感环路的结构参数,确定结构参数的最优值。在此基础上,对传感器进行温度实验。结果表明,当矩形敏感环路的长边为1024mm、螺旋个数为35,短边为876mm、螺旋个数为28时,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不大于0.4%。
针对光交换节点处配有大量计算和通信资源数据中心的特点,提出一种虚拟节点聚合的虚拟网络映射算法。通过把同一虚拟网络的多个虚拟节点聚合映射到一个光节点上,聚合节点之间的通信由光节点配置数据中心的内部实现,非聚合节点之间的通信由光节点之间的通信带宽实现,以减少虚拟网络映射对光网络带宽资源的需求,从而降低业务阻塞率。借助MyEclips和JAVA语言进行编程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以有效降低虚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