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教育和其他各个社会教育的重要区别就在于通过正确及时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年轻一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职业技能教育 就业指导 就业形势 职业生涯
一、引言
现代学生学习的环境,它虽没有以上描述环境的包罗万象,但也包含着诸多内容的范畴。如:校园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等。同样,也包括我们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对我们的影响,好比手机、电脑、MP3等等。这些环境与物质都时刻围绕着我们的生活,给予我们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在生活学习中影响着我们的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是长期进行不能间断不可放松的,今天,我们强调正确与及时,是指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因此,对青少年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不但不能放松,而且必须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政治教育也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学习成绩。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固有的一种需要,它不是人们主观上喜欢不喜欢、需要不需要就能够改变的事实。客观上,它对人才的成长,德与才的并行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上的很多不良现象折射回来又影响到学校的学生,各种思潮和倾向性表现出来了,学生本应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问题成了次要问题,学习成绩好坏也就无需关心了。推动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适应社会需求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学生的需要,提供学生发展的动力。
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所面临的问题
(一)教育存在不平等的关系
在我国大部分高校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老师在教育方面占据着绝对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的地位,而且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老师更是占据着主要地位,学生只是老师灌输政治思想的对象。这样下去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而且会使学生心理产生被歧视的感觉,这种不平的关系还直接影响了授课的效果,学生会没有兴趣上课甚至是厌恶政治思想课,上课根本没有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因此这种单向的、灌输性的政治思想教育方式,会使学生从内心里产生非常大的抵触心情,直接导致思想政治课的授课效果很差。
(二)教育内容空谈、乏味
在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中,基本上都是一些空谈、乏味的缺乏理性的教学内容,过分的强调政治教育,基本上都是灌输性的教育,不管学生能不能理解或者能不能相信,就是一味的大谈什么最高理想、什么政治教育的,缺乏实际性。这直接导致跟当代高校学生脱轨,不能将政治思想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能培养学生具有实际意义的政治,这样下去就会导致学生不愿意学习政治思想,政治思想课也就在大学生里面不好应用。
(三)教育方法落后
好多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课还是跟十几年前一样,一个黑板、一个板擦、一个老师在讲台上从头到尾一遍又一遍的讲,而且所涉及到的内容还只是存在课本上的,严重跟现在的信息社会断轨,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在学生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实际意义,不能学到真正的政治思想课,这样学生在离开学校后经常会感觉到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做什么等等,甚至对社会产生陌生感,对社会上的东西不知道怎么处理,也不能正确认识社会,处理社会上的问题,使学生的思想不够成熟。
(四)不够重视学生的心里问题
在我国大部分高校还是存在只重视大学生的学习情况,注重培养学生人生观、思想观、政治观这些学习上的培养,而对学生的心里健康问题却是没有重视起来,甚至是不会管的,这就直接导致现在好多学生的心里健康出现问题,心里素质非常差,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很好的处理,甚至有些过激的想法。
三、社会潮流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社会舆论是一种集体现象,亦称公众意见。舆论一经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固定化的心理制约力量,即风尚。由于风尚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形式,因此对人的行为也具有约束力量。社会舆论和社会风尚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这要看社会风气的状况与倾向而定。不论是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它都是潜移默化的,往往生活在这种气氛中的人不能直接和明显地感到它的教化作用。如前一个时期,几代人竞相读书,有的读电大、有的靠自学,有的通过函授、刊授等途径学习。虽然其中也不乏混学历的人,但其主流是好的。青少年勃发奋进,中年人也要弥补由时代造成的文化上的“先天不足”,甚至许多进入不惑之年的同志也跃跃欲试,形成了一種以求知为荣的社会舆论和风尚。它督促了所有的有志于求知的人,使之感到这是一种精神需要和文化饥渴感。这就是社会舆论和风尚的积极作用。
良好的社会舆论和风尚还包括良好的法制观念,两个文明的共同进步,良好的文化与文风等等。在某个时期的舆论与风尚中,如果有一个主流是积极良好的,它能起统帅作用。其它各方面也都会向积极方向发展,但如果其中一主流是坏的,它将起到浊其清流的消极作用,所以我们绝不可轻视舆论与风尚的作用。社会是由每个家庭组成的,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大事,也是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大事。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和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尹刚.天中学刊. 2010
[2]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可持续发展[D].钱以积.南京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职业技能教育 就业指导 就业形势 职业生涯
一、引言
现代学生学习的环境,它虽没有以上描述环境的包罗万象,但也包含着诸多内容的范畴。如:校园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等。同样,也包括我们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对我们的影响,好比手机、电脑、MP3等等。这些环境与物质都时刻围绕着我们的生活,给予我们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在生活学习中影响着我们的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是长期进行不能间断不可放松的,今天,我们强调正确与及时,是指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因此,对青少年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不但不能放松,而且必须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政治教育也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学习成绩。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固有的一种需要,它不是人们主观上喜欢不喜欢、需要不需要就能够改变的事实。客观上,它对人才的成长,德与才的并行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上的很多不良现象折射回来又影响到学校的学生,各种思潮和倾向性表现出来了,学生本应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问题成了次要问题,学习成绩好坏也就无需关心了。推动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适应社会需求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学生的需要,提供学生发展的动力。
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所面临的问题
(一)教育存在不平等的关系
在我国大部分高校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老师在教育方面占据着绝对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的地位,而且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老师更是占据着主要地位,学生只是老师灌输政治思想的对象。这样下去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而且会使学生心理产生被歧视的感觉,这种不平的关系还直接影响了授课的效果,学生会没有兴趣上课甚至是厌恶政治思想课,上课根本没有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因此这种单向的、灌输性的政治思想教育方式,会使学生从内心里产生非常大的抵触心情,直接导致思想政治课的授课效果很差。
(二)教育内容空谈、乏味
在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中,基本上都是一些空谈、乏味的缺乏理性的教学内容,过分的强调政治教育,基本上都是灌输性的教育,不管学生能不能理解或者能不能相信,就是一味的大谈什么最高理想、什么政治教育的,缺乏实际性。这直接导致跟当代高校学生脱轨,不能将政治思想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能培养学生具有实际意义的政治,这样下去就会导致学生不愿意学习政治思想,政治思想课也就在大学生里面不好应用。
(三)教育方法落后
好多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课还是跟十几年前一样,一个黑板、一个板擦、一个老师在讲台上从头到尾一遍又一遍的讲,而且所涉及到的内容还只是存在课本上的,严重跟现在的信息社会断轨,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在学生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实际意义,不能学到真正的政治思想课,这样学生在离开学校后经常会感觉到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做什么等等,甚至对社会产生陌生感,对社会上的东西不知道怎么处理,也不能正确认识社会,处理社会上的问题,使学生的思想不够成熟。
(四)不够重视学生的心里问题
在我国大部分高校还是存在只重视大学生的学习情况,注重培养学生人生观、思想观、政治观这些学习上的培养,而对学生的心里健康问题却是没有重视起来,甚至是不会管的,这就直接导致现在好多学生的心里健康出现问题,心里素质非常差,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很好的处理,甚至有些过激的想法。
三、社会潮流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社会舆论是一种集体现象,亦称公众意见。舆论一经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固定化的心理制约力量,即风尚。由于风尚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形式,因此对人的行为也具有约束力量。社会舆论和社会风尚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这要看社会风气的状况与倾向而定。不论是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它都是潜移默化的,往往生活在这种气氛中的人不能直接和明显地感到它的教化作用。如前一个时期,几代人竞相读书,有的读电大、有的靠自学,有的通过函授、刊授等途径学习。虽然其中也不乏混学历的人,但其主流是好的。青少年勃发奋进,中年人也要弥补由时代造成的文化上的“先天不足”,甚至许多进入不惑之年的同志也跃跃欲试,形成了一種以求知为荣的社会舆论和风尚。它督促了所有的有志于求知的人,使之感到这是一种精神需要和文化饥渴感。这就是社会舆论和风尚的积极作用。
良好的社会舆论和风尚还包括良好的法制观念,两个文明的共同进步,良好的文化与文风等等。在某个时期的舆论与风尚中,如果有一个主流是积极良好的,它能起统帅作用。其它各方面也都会向积极方向发展,但如果其中一主流是坏的,它将起到浊其清流的消极作用,所以我们绝不可轻视舆论与风尚的作用。社会是由每个家庭组成的,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大事,也是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大事。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和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尹刚.天中学刊. 2010
[2]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可持续发展[D].钱以积.南京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