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乃教育之本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zq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育是建立在德育的基础之上,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战略任务,居于重要的地位、起重要作用。在小学阶段是儿童初步走出家庭、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学习知识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和基础心理素质开始形成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儿童的身心发育速度很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亦很強,所以思想品德教育,会对儿童今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需要学生自身的长期努力和教师不断的督促引导及家长的积极配合。
  【关键词】 德育模式  家校结合  情感教育
  一个人从小的思想品德会长远地起作用,甚至会影响一生。作为教师,要引导好、培养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应该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和谐的语言、规范的行为和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启迪、塑造每一位学生,那我们的学生将沐浴在师德无限魅力的阳光雨露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创建 “11366” 德育模式
  学校为了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创建了“11366” 德育模式,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围绕“1”个核心理念(“博——博学、雅——文雅、乐——乐观”),达成“1”个目标(好习惯在此养成,幸福人生从此起步),围绕“3”个教育重点(中小学生守则及行为规范、奉节县中小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十条、奉节县中小学生道德规范十条),坚持“6”个结合(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自律与监督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整体推进与班级联动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学校评价相结合),养成“6”种好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安全习惯、卫生习惯、文明习惯和劳动习惯)。
  (一)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学校通过班会进行文明礼仪、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集中教育,各个班级在每周三进行教育,政教处按时督查。对少数学生还要进行个别教育,使他们不良行为能得到及时纠正。
  (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烙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他们终身的教授,在人一生的教育中,家庭教育处于初始和基础的地位。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父母不知不觉中忽视了德行的教育,“重智轻德”成为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学校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科学引导,举办知识讲座。并与家长相互之间及时沟通信息,交换意见,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方式,互相配合,共同教育,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体现教育的整体性。通过学校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并搭建好家校联系平台,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发扬家长对学生行为的指导和监督的作用。
  (三)自律与监督相结合
  要求学生自律,自己约束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还要互相监督,学校还设置了文明监督岗和值周监督岗,以便监督学生的行为习惯。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学校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各班级学生结合实际进行一些实践活动。
  (五)整体推进与班级联动相结合
  在学生养成教育形成的基础上,各班根据教育主题活动,每月开展一次主题教育活动,更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六)自我评价与学校评价相结合
  学生对自己的养成教育进行自我评价,同学之间互相评价,各班主任不定期对学生养成教育进行检查,学校每一学期进行检查评价,并将检查情况纳入班级评比,构建养成教育的评价体系,不断地进行总结,努力把良好习惯养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规范的行为和勇于负责的品格。
  二、对学生进行爱的情感教育
  “只要人人都奉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人间”。从小培养爱的情感,可使同学之间、家庭之间、师生之间充满爱的氛围,增强亲情、友情,增强凝聚力和团结精神。平时可以从一件小事做起:让学生做件让父母高兴的事、让学生亲手为老师、父母端上一杯热茶。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学之间的真诚,师生之间的融洽和谐,使他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习惯教育
  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能造就人才、助人成功;不良的生活习惯则能埋没人才、毁人一生。为了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正确的行为习惯教育,平时要求学生自觉按照《小学生手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具体做法是:一要礼貌待人;二要团结同学;三要尊敬师长;四要助人为乐。一争做好人好事;二争说真话;三争做三好全优。及时开展“四要三争”的行为教育活动,在学生中间引进竞争激励机制,相互监督,互评互学,短期内可使学生行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美好的道德风尚蔚然成风,从而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良好行为习惯,有益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在生活中用行为魅力影响学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主题。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起到表率作用。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所以教师平时面对学生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平时教师走进学校、教室,一发现地面有废纸、垃圾就自觉拾起扔到垃圾箱里,扶正学生弄歪的课桌椅等,久而久之,学生受到的影响也都会自觉坚持学习。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做出的比喊出的有分量。小事情大内涵,大道理小行为。”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光动嘴去说服教育学生,更多的时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教师自身的表率让学生受到教育,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自觉树立起尊敬师长、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品格观念。
  总之,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需要学生自身的长期努力和教师不断的督促引导及家长的积极配合。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多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数学知识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也无法满足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坚持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重视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理论知识学习为基础,强化学生举一反三的数学能力,强化学生利用数学思维看待社会问题,形成能够终身受益的数学思考能力、自主分析能
期刊
【摘 要】 阅读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能力,是拓展学生知识层面的前提保证,是提高学生读写水平的主要途径,对小学生今后的长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措施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对日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 小学阅读教学 阅读兴趣 阅读快乐 有效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增强
期刊
【摘 要】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时期学生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基础,阅读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形成更加深刻的语文印象,累积大量的生字与词汇,在阅读中感悟大千世界的奇妙,让学生的想象力不断延伸。现阶段的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自主讨论的机会,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基于学生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日常阅读的意识,注重学生阅读中的思维发散,引导学生走出阅读的误区,热爱阅读并主动参
期刊
【摘 要】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今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我们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以兴趣作为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动力,以实践作为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基础,以探究作为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方法,以宽松作为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环境,实现学生创新素质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 小学 数学 创新 教育  斯托利亚指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也就是思维活动的教育。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
期刊
【摘 要】 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身心潜能,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习惯和运动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体育教学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体质和体质,而且要担负起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  【关键词】 小学体育 创新教学 德育渗透 德育评价  道德发展不仅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的研究与文化学
期刊
【摘 要】 耐力素质是指人们进行大量的体育活动或者劳动而不感觉到疲劳,累的能力,也能体现出人们的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但是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们也更加愿意享受生活,这就会使一些子女被宠坏,这种现象在独生子女身上体现的特别明显。他们安于现状,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庭里,都不会进行太多的体力活动或是体育锻炼。所以,怎样提高小学生的耐力素质,加强他们的身体素质都将成为令我们值
期刊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盛行,现阶段的高中政治教学在高中学科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体制的影响,教师过于重视课堂理论知识及技能的教学,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们核心素养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利于高中政治教学水平的提高。为了分析基于高中政治核心素养提升的教学方法,笔者针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中政治 核心素养 提升方法 
期刊
【摘 要】 班主任管理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部分,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依据。班主任管理工作是否合理有效,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在小学教育中,班主任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地更新教育理念,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擇不同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对小学教育中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进行深入的分析及探究,并提出相应有效策略。  【关键词】 小学 班
期刊
【摘 要】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外,还要引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本文就小学美术教育与思维开发的关系,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育 开发 思维  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要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本文主要从在小学美术
期刊
【摘 要】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通常应用的教学方式为被动式的“填鸭式”。在这种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之下,大部分时间学生只是教师教学思维的跟随者,没有机会体现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因此学习效果难以提升。本文主要介绍了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意义与有效途径,希望能够起到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自学能力 培养  在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