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ka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
  二、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指导预习,教方法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如在教学《孔子拜师》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记号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2.上好精讀课,教学法。
  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
  四、培养阅读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有位教师教了《蜘蛛的网》后,有个学生提出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是什么原因?”教师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教师随机应变,发动学生,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动脑筋爷爷》那本书上看到的。”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
  总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要进一步提高复习效率,首先要研读大纲,明确目标,注重双基,以课本为主;然后要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授之以渔,各个击破;还要进行科学有效的系统地进行作文训练。教学是一门艺术,指导学生复习更是一门科学。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在复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学到的知识组织起来,
语文学科具有积淀丰厚的人文魅力,它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与情感世界。语文教材中,有情景交融的诗歌,诗情画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本,篇篇都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正如于漪老师所说:“如果打开用汉字写的一本书,就好像进入一个画廊,一幅幅画争先恐后地向你的感官申诉它的喜怒哀乐。”面对小学生,教师如何有效地进行语文教学,让小学生乐学、好学呢?这是教育教学新课改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的点滴
期刊
【摘要】: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忽视和抹杀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 有效方法 学生为主 个性  小学阅读教学应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是社会发展的要求。语文学科是融人文性与知识性于一体的学科,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个性的培养。一是要
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在逐渐上升,且常被忽视和误治以至于引起心脏各种并发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对本病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工作已经引起世界医学界的重视。 中医中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关系到其学习水平的高低,还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效果。本文主要论述了从教学的方式上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学生自主学习 交流互动方式 多媒体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的方式会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带来一定的影响作用,采用互动交流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同时也增加了自己学习语文的信息,
【摘要】: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户,它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蕴藏情感的最佳途径。小学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提倡以朗读为主,理解为辅,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朗读的情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领会表达,当学生读入景、入情时,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望被调动起来了.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有效的朗读指导非常必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指导 有效性  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唐
CIElab颜色空间坐标是氮化锆薄膜非常关键的技术指标,而氮分压对氮化锆薄膜颜色坐标有较大的影响。应用中频反应磁控溅射技术沉积氮化锆薄膜,通过对炉内分压强和氮化锆薄膜颜
自主学习,简单地说,就是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生当成生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在具体实践中,就是要破除传统观念,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敢于放手,多给时间让他们去安排,多给机会让他们去把握,多给权利让他们去选择,多给问题让他们去解决,多给是非让他们去明辨,多给疑难让他们去探讨……让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产生自觉接受教育的内在动机,掌握自我学习的本领,
期刊
摘要:“作文先导式”的语文教学模式,是通过“语境,语用”为主要线索,对小学语文教学板块进行重新整合,更好的落实“阅读与升华,表达与交流,活动体验”的三大要素,结合作文教学的进度和实际需要,灵活的穿插作文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拼音教学以及观察力和思想力的训练,从而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字:作文先导式 小学语文 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的重点已经由传统的“语言内部结构”转向了“语言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