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方式与作用

来源 :教育观察(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bqf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是未来的主人,对他们渗透环境教育尤其重要.信息技术是一门与科技联系最紧密的学科,在信息技术教学渗透环境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进行渗透:通过网络教育,让学生认识环境问题;开展活动,对学生进行全面环保教育;应用教学,培养学生日常环保行为.
其他文献
水稻作为世界上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提高水稻产量和改善稻米品质意义重大,同时也是水稻育种追求的重要目标。水稻粒型是由粒长、粒宽、粒厚三个因子共同决定,是千粒重最重
本研究以浙江省丰产性、抗性、生育期相仿,而品质遗传背景差异较大的早籼稻主栽品种:优质高产嘉早935和中质高产浙733为稻米品质研究材料,1999年(气温比常年明显偏低、多雨寡照的凉夏)和2000年(气温比常年略偏高,降雨与日照接近常年)分别在不同纬度的沿海平原——苍南、温岭、宁波、绍兴、嘉善和内陆丘陵——泰顺、遂昌、开化、临安、安吉十个地点进行大区对比种植,考察记载其生育动态和结实期的气象因子——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目前已成为遗传学和基因组研究的单子叶模式植物。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有关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发掘和利用一直倍受遗传领域和育种界重视,但这些性状多数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使遗传研究和育种工作增加了难度。近二十年来,随着水稻高密度分子连锁图谱的构建,有关水稻产量、品质、抗性及许多重要农艺性状的QTLs定位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由于全球物种遗传多样性和数量性状基因Q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