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路在何方

来源 :党员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337958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净整洁的农家院落,宽敞明亮的两层小楼,楼下有农机车库和农具房,门口处是配备了抽水马桶和淋浴间等现代设施的浴卫房。门口的小树下,有一只毛色油亮的小黄狗在看家护院,旁边的菜地里,一只老母鸡带着一群浅黄色的小鸡在觅食捉虫。
  像这样的农家小院,是钟祥市胡集镇湖山村村民的“标配”。到过湖山村的人大多会提出同一个问题:一个无自然资源优势、无区位地理优势、无特殊政策扶持的普通贫困村,何以在短短5年间,摇身一变,成为了小有名气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要知道,5年前的湖山村,是钟祥市远近闻名的“穷、软、乱”后进村。我们深入探访后才发现,这一“湖山奇迹”的背后,有一位誓言带领乡亲走出“强村富民”之路的当家人——村党委书记郑雄。

回归家乡,筑起十年强村梦


  2011年底,郑雄正式回村参加村“两委”换届选举,并高票当选了村党委书记和村主任。在第一次党员群众大会上,郑雄当众宣誓:“一年打基础,三年大变样,五年换新天。”并立下了“自己不拿一分钱工资,公益事业不要村民出一分钱,自己的企业不跟村里有任何利益关联”的三不原则,大大振奋了湖山村党员群众的精神。“要做就要做好,我不会给自己留后路!”郑雄斩钉截铁地说。为了落实自己的誓言,郑雄将自己的企业交付给职业经理人打理,并让妻子辞去公职专门负责企业管理,而他自己则把全部的心血和精力投注到了村里。
  決心有了,但要找到一条适合湖山村发展的道路,并非易事。为了找到出路,郑雄自费走上了取经之路。2个月的时间,他跑了全国各地的17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住在农家,实地调研。但越走,郑雄的心越凉:这些经验,没有一个能够用到湖山村的!
  湖山村既无资源禀赋,也无大树乘凉,更不会有项目叠加重金打造的政策倾斜。而且郑雄清醒地意识到,湖山村的发展,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要走出一条“自力更生,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富带民富,村民共富”的路子。
  回村后的第一件事,郑雄就组建了一个不同于普通村“两委”的班子,他借鉴企业管理经验,在市、镇两级党委的支持下,试行“三个三分之一”配班子,就是本村选的干部占三分之一;聘请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干部占三分之一;面向社会公开选聘有志于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占三分之一。此举解决了干部的宗派、宗族、年龄问题,他的现任“班底”中,有退休小学校长、有从北京招来的年轻大学生。
  要振奋村民投入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必须先干起来。当年冬天,郑雄个人捐资近100万元,硬化了7条通组主干道,开通了所有农户的自来水,改造升级了电网,打了2口机井,扩挖了20多口堰塘。大年三十晚上,70多岁的老书记代表全村村民,给郑雄送了一百个土鸡蛋。郑雄流泪了:“只要大伙对我满意,这个书记再苦再难我也要干下去!”
  随后,郑雄又做了一件令村民们难以理解的事,他自费40多万元,请华农、武科的专家教授编制了《湖山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村民们都说我是个‘榔头’,败家子。”郑雄笑着回忆。从珠海抱回7大本规划的他,在心中勾勒着湖山村未来的美景: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工业园、农业园、种植园、别墅区、路边的美化园林……憧憬之后,郑雄必须面对现实。要建设,钱从哪来?他不禁又陷入了冥思苦想中。

“三资”清理,敢叫湖山换新天


  说到“湖山奇迹”,背后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所谓奇迹,说的就是湖山村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在5年间如变魔术般,从一穷二白一举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年收入80多万元,积累近2000万元的奇迹。
  “湖山的奇迹完全可以复制。”郑雄抛下了一句简短的话,毫不藏私,“其中的秘密就是‘三资清理’。”
  所谓“三资清理”,就是对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清理、逐一清查,对被非法侵占、违规发包的资源、资产,协议清回或依法清收。郑雄的方法是,用法治的力量打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子。全村8500亩耕地,确权面积仅2500亩,大量耕地、山林、堰塘、水库、鱼池被少数干部和“狠人”非法侵占。有的土地每年租金不足10元,一租30年,“合约”就写在一张纸烟盒的背面;200亩鱼塘,30年租金仅10万,只是租户与时任村书记的一个口头约定;有的土地缺乏监管,你挖一点,我挖一点,久而久之,就成了私人自己的……   当时,很多亲友为郑雄担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触碰别人的既得利益,怕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但他已下定决心:“对的就是对的,依法治国就要依法治村!”
  “真难,可以说是刀光剑影。”郑雄感慨地说。在清理过程中,郑雄从自家亲戚入手,为此,有亲戚差点跟他反目成仇。不知是哪里的混混,将郑雄母亲的墓碑打断。但他决心如铁:“‘三资清理’,是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来源。农村该分的分完了,部分资源非法落入到少数人手中,必须通过法律的手段收回,要斩断农村不公平、不稳定的根源。”
  为清理集体资源,郑雄请来法律顾问,打了7场官司,有2起上诉到高院,取消不合法、不公平合同20多个,清理出土地2000多亩,堰塘206口,鱼池300亩,水库2个,全部收归村集体。
  “我们心里很高兴,气也顺了。”村民王先和说。那段时间,郑雄自己也兴奋得睡不着觉——有了这些宝贵的资源,实现强村富民十年梦就有指望了。
  清理出来的土地,500亩包给村民耕种,500亩通过资本运作,筹集1500万元发展资金,其余则分类规划,用来发展村公共事业及招商引资。村里引进15家企业,办起了粮食收储公司、万只育肥羊基地、锦鲤养殖基地、千亩农业生态园示范基地。“村里把路肩地经营权置换给公司,他们种上金银花和苗木。綠化村里不但不出钱,每年还坐收公司9万元土地租金。”郑雄补充说。
  有了钱,还要钱生钱,郑雄开动脑筋,采取助企获息的方式,村集体借贷200万元资金支持企业发展。为规避风险,仅有少量资金入股,其余部分作为借款获取利息,旱涝保收。这一项就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8万。村集体也建立常态收入机制,资源性收入、企业固定分红等,总收入去年达到80多万元。
  为了保证村里投资的资金安全,郑雄通过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实现了真正的村企共建。村干部在村企业兼职,监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为企业协调各种矛盾、保驾护航。村副主任白长山介绍:“企业进村,要参与村里基础设施建设,村干部通过服务解决部分工资,参与企业管理,一举多得。”
  有了钱以后,湖山村新农村的美景就如在一张白纸上尽情挥洒。全村实现了水通、路通、网通、电通。按当时重金设计的规划,村里先后建起了占地100亩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院校专家科研培训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建设了湖山村第一个生态农民小区。同时,还引进了多家企业进村投资,目前已办起了液化气站、10万吨的粮食收储公司、万只育肥羊基地、千亩农业生态园及高效农业示范基地,高标准幼儿园正在建设中。村里所有建设资金90%靠自筹,没有向村民收一分钱,也没有新增一分钱的债务。
  “所有的变化都是这5年来发生的。当初村里连个办公的地方都没有。半夜12点,我还看到郑书记在村里转悠。”湖山村副主任李先春感慨地说,“事搞不好,郑书记是饭吃不香,觉睡不着。”

因地制宜,不让乡愁成追忆


  “郑书记不一味拆迁腾地,而是注重考虑老百姓需求,不是把农村建成城市,而是更像农村。”出生于1988年的包安娜,是村里的副主任兼妇女主任。2011年,她从网上看到招聘启事,义无反顾地从北京来到湖山村并从此扎根。思维活跃的她,最认可的是郑雄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的思路和魄力。
  2013年,湖山村计划开始第一批村居集中新建改建,规划100余套,村民积极性很高,缴纳了3000余万元的建房款。一大笔资金入手,郑雄感觉不对了:各种包工头请吃饭的邀约、领导打招呼的条子都来了。再看到有些村因为集中建房引发了各种矛盾。他开始思索,有没有既能防止腐败又让老百姓满意的方法?
  经过慎重研究,郑雄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把收上来的钱全部退还给村民。无论新建改建,一律采取互助共建模式,村集体统一规划,配套水电路气,明确户型,农户自备料请工建房。”实践下来,湖山村取得了村民省钱满意、防范村干部腐败的双赢局面。老百姓自己建房子,老砖老房都可以利用,互相换工,每平米比市场最低价还节约600多元,质量也有保证。“郑书记是实心实意为我们做事!”郑雄的威信在这一举措中,再一次大幅提升。
  “他没有别的绝招,就是把心放在中间,只要公平了,老百姓就支持了。”胡集镇党委书记宋兴宇说。目前,胡集镇已将这一经验铺开,不再允许村里统一建房,而是学习湖山村的经验,统一规划、农民自建。
  一套组合拳下来,湖山村已经旧貌换新颜。村民依靠土地流转获取一部分收入,还可在家门口引进的企业就近务工获取劳务收入。郑雄还扶持村民因地制宜,搞特色种养殖,多面开花。2015年,湖山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0元。但郑雄并不满足,他尖锐地指出:“湖山面子上是新农村,里子还不是。”建设好了硬件还不够,关键还要提升老百姓的素质,涵养文化的绿洲。
  看到自己小时候的同学,五十出头的年纪,就只围着几个孙子打转,完全与外界隔绝,郑雄叹息;看到村里留守妇女家长里短、矛盾迭起,郑雄着急……2011年,他果断开通了村里停用了30多年的高音喇叭,每天按时播送新闻联播、湖北新闻、农家小常识和天气预报。潜移默化间,村民们知道了中央政策,知晓了国家事、身边事,懂得了法律常识。有人听了广播,来找郑雄解释中央惠农政策在村里如何落实。郑雄非但不烦,反而大喜过望:“我的目的达到了。”
  在村干部的管理上,郑雄也有一套现代的理念,他要求村“两委”干部必须每天按时上下班,晚上有人值班。让村里的公章从干部包里走出来,进入大厅、专人管理、使用登记、季度公示,让公权在阳光下运行。“过去农村公章管理经常出问题,我们就设计了一套制度来严格规范。”郑雄说。
  为了在村里树立起文明新风,郑雄也和村“两委”一班人精心设计,开展了“好女儿”“好媳妇”“好公婆”的评选。2015年,村民李颖精心照顾生病的婆婆,家庭和睦,被评为湖山村“好儿媳”。郑雄和村“两委”班子带着腰鼓队,敲锣打鼓将证书和奖金送到了她的娘家,一时引起轰动,整个家族为之荣耀。全村的道德风气为之一变,人人都想当模范典型。此外,湖山村还探索开展了党员干部群众积分制管理,劳动模范、创业模范、道德模范的评选等活动,出台了12章120条村规民约,奖惩分明。“郑书记给我们创造了好的条件,现在村里风气和睦,我们活得自由自在,非常幸福。”村民詹万保说。
  春日,走在湖山村,本地最常见的粉紫色美人樱,热热闹闹地开在路边。年轻妇女推着婴儿车在干净的路上散步,小孩子在房前无忧无虑地玩耍。包安娜的父母和10多家亲戚都来到湖山村安家落户。“我们都觉得湖山村未来大有希望,成为湖山村的村民很骄傲。”
  在村民道德建设上,郑雄不仅高度重视,而且率先垂范。他除了每年私人掏腰包,拿出一定资金扶持村里的公益事业,还利用自家开医院的有利条件,每年为村里70岁以上村民和村里历任老干部提供一次免费体检。他收养了村里的两名孤儿,精心培养、教育。有一次郑雄生病了,乡亲们纷纷到家里看望他,村民董国祥代表大家对他说:“没有你的日子,我们非常想你,没有我们的日子,你要好好保重自己。”令郑雄感动不已。
  5年间,郑雄用无数个殚精竭虑的日夜和大胆创新的探索,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和感激。湖山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湖北省文明村、湖北省生态宜居村,他也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湖北省人大代表、钟祥市劳动模范等荣誉。但郑雄始终牢记着那个让乡亲们过上幸福日子、留住那一份永恒乡愁的梦想,不断进取,不敢懈怠。
  荆门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本举这样评价湖山村和郑雄:“湖山村的发展之路是一条适合大多数普通村发展村集体经济、强村富民的道路,它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可推广、可复制。郑雄是一个具有奉献精神、实干精神、创新精神的带头人。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就需要千千万万个像郑雄这样的探索者和领路人。”
其他文献
4月1日,湖北省纪委监察厅通报了10起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及其查处情况,18名党员干部和员工分别受到处分和处理。  一、违规发放津贴补贴或福利问题  1.2013年至去年,经黄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周治文同意,该中心违规发放年终奖等多种津补贴5次共计57.6723万元。该中心还用公款购买烟酒、副食共计22.14万元,用于接待和送礼。今年2月,市纪委给予周治文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市监察局给予
省民政厅优抚处(省双拥办)是管理和服务全省优抚对象、承办拥军优属工作的职能处室。2015年,优抚处抓基础,确保“第一责任”落细落小,每当节假日来临和下乡调研之前,及时给全处同志“拉警报”,有效防止了违纪情况发生;抓创新,增强支部工作活力,支部建立了党员学习摘抄制度和午休一小时学习制度;抓落实,促进党建业务融合发展,以厅办名义通报广水市民政局优抚数据二代身份证信息采集认证比例偏低问题,引起广水市高度
去年以来,枣阳市在镇村基层干部中大力实施“2 5”干部驻村工作法,着力建立健全乡镇(街道)干部“岗位在村、重在服务、责在联心”工作机制,提升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  明确驻村时间和任务。以加强乡镇驻村干部管理为切入口,在总结基层实践的基础上,在全市全面推行基层干部联系服务群众“2 5”工作法,规定乡镇干部每周二和周四两天时间必须下到所驻村,与村干部一起集中办公,具体完成5项任务,即召开“两
从1995年起,当时年仅23岁的黄德印在保康县寺坪镇邮政支局当上了乡村投递员。  19年来,他穿烂了120多双解放鞋,骑坏了5辆自行车、2辆摩托车,跋涉28万多公里山路;没延误一个班期,没丢失一封邮件,救活“死信”218封,做好事260余件,投送邮件410万余件,代办各种证件上万件。一年四季奔走在乡村邮路上,黄德印渴了就喝一口山泉水,饿了啃几口方便面,累了就在岩洞或路边躺下,他落下严重的胃病和风湿
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得民心,这是仙桃市通海口鎮“4·20”便民服务体系的魅力。  “点面”惠农家  这是一个晴朗的冬日,在通海口镇桂花台村,洒满田野的阳光,在苍翠的林木上跳跃,蜿蜒的小河,平坦的水泥路,挺拔的广玉兰绽放着热情的笑脸。秀美的风景和清新的农家小院给绿树环绕的桂花台村平添了别样风采。  走进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正抱着3岁多的小孙子与远在深圳打工的儿媳视频通话。一旁
今年以来,荆门市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发展一线作为培养锻炼、检验考察年轻干部的主战场,大力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园区、企业、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一线挂职锻炼。专门举行全市优秀年轻干部赴发展一线挂职锻炼出征仪式,选派2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荆门高新区、1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漳河新区挂职锻炼,同时选派5名专业技术干部到产业分局担任招商顾问。截至目前,市、县、乡三级共选派356名年轻干部到发展一线挂职锻炼
保康县紧贴实际践行群众路线教育,把“转作风、强党建、惠民生、促发展”作为此次活动的焦点,为山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强劲动力。  抓住纠正“四风”的问题点,实现干部作风根本好转。党的作风体现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人心向背和事业成败。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我们紧紧抓住“四风”的问题点,展开“假如我是服务对象”的大讨论,通过“三查一促”、“治庸问责”和电视问政,全力转变干部作风,优化了保康的发展环境。在
一年前,为推进精准扶贫,荆州市大力实施“百个后进村帮扶提升行动”,力争用3年时间,帮助100个贫困村实现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示范带动全市贫困村与贫困户同步脱贫。目前,该行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百个贫困村平均集体经营性收入由2014年的13198元提高至32351元,其中30个村收入已过5万元。  选配一个好书记  帮扶提升,首先要有一个好书记。随着农村人口的空心化和老龄化,少数村找不到适合的书记人
编者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要求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為方向,健全基层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我省网格化建设尤其是农村网格化建设卓有成效,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恩施州巴东县等地考察时,对其运用网格化平台开展“农民办事不出村”综合服务给予高度评价
罗天军,2009年—2016年3月担任湖北省审计厅原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处处长、党支部书记,现担任省审计厅投资处处长、党支部书记。  3年来,罗天军带领全处党员干部,先后完成了全省环保专项资金、全省扶贫资金、全省种粮补贴审计等审计工作,审计资金总额292.04亿元,查出各类违法违纪及管理不规范问题39.91亿元;向省委省政府報送的审计报告和审计信息宣传材料52份,被批示采用23份(次)。向纪监检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