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乳母:得体退出有多难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z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在很多人的少年记忆里,家中都有一个《红楼梦》中宝玉的乳母李嬷嬷这样的长辈:嘴碎爱唠叨,什么都要管,哪儿都要插一脚,一点儿都不识趣,让人怎么看她怎么多余。在少年人的眼里,她就像一只烦人的家养苍蝇,拍又不能拍,赶又不好赶,只能任由她嗡嗡,心里烦得不要不要的。
  少年会长大成人,偶尔一天回忆起她,间隔的岁月如柔光,往事一夕变作怀旧风格:她的种种毛病不那么讨厌了,让人竟然开始念起她的好,因为她对自己点点滴滴的关怀都是真的。人们这才反省当初自己对她那么多的厌弃怠慢,是多么混蛋——而这时候,她也许已经不在了。
  宝玉一共有李、赵、王、张四位乳母,其中李嬷嬷的身份最特殊,她哺乳过宝玉,而其余三人都是南方人所谓的“干干”,即不哺乳、只照料。宝玉过生日时,要按规矩去给乳母们磕头以示感恩,李嬷嬷排序第一。
  动物界的杜鹃鸟有个习惯,喜欢把自己的蛋下在其他雌鸟的窝里,让后者替它孵化,孵化出來后,雌鸟对这只外来的幼鸟一视同仁,不眠不休地悉心照顾。直至一天,翅膀硬了的小杜鹃一飞冲天,头也不回,只剩雌鸟对天悲愤哀鸣。
  李嬷嬷就是这样的雌鸟。
  她觉得有奶便是娘,只要宝玉吃过自己的奶,就是自己的娃。外加贾府对资深佣人无原则的尊崇,更使得她理直气壮起来,动辄拿贾政吓唬宝玉:“你可仔细老爷今儿在家,提防问你的书!”那口气比宝玉的亲娘王夫人还霸道。
  王夫人操心儿子靠遥控:“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耳神意时时都在这里。”办法是安插眼线,风格是抓大放小,只要宝玉不犯原则性错误,小节上她倒不见得多干涉。李嬷嬷则完全相反,朝夕相处、事必躬亲,给她的分工是管鸡毛蒜皮。阶段性任务完成,她完全可以功成身退、回家享清福,但她仍不肯退出宝玉的世界,什么都要跑来再管一管。“宝玉如今一顿吃多少饭,什么时辰睡觉”“这是他的屋子,由着你们糟蹋,越不成体统了”……生活、作息、卫生,简直就没有她不操的心。
  她的角色也没及时转换过来,好像怡红院的家还是她当似的:“只从我出去了,不大进来,你们就越发没个样儿了。”这口气,和袭人说过的“一时我不到,就有事故儿”同声同气。李嬷嬷曾说,袭人是自己一手调教出来的,看来不是胡说。弄不好李嬷嬷就是老年版的袭人:从前也和气过、娇媚过,是岁月把珍珠变成了死鱼眼珠子。
  二
  第八回,宝玉在薛姨妈处要酒喝,李嬷嬷在一旁三番五次拦阻,奈何薛姨妈是个没原则的家长,黛玉是个任性的妹子,李嬷嬷孤掌难鸣,只得怏怏作罢。当时她还是宝玉的监护人,所以采取了说自家孩子的口气:“姨太太不知道,他性子又可恶,吃了酒更弄性。”自揭其短,其实是申明主权,标榜自己对宝玉脾性的了解无人能及。
  乳母的身份很特殊,主子年幼时,她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充当母亲的角色,一个娇嫩的小婴儿全权托付给她,责任心必须得强。与之相伴的是,责任大了,权力就大,吃喝拉撒睡,样样要由她操心,自然样样也由她说了算。天长日久,她便被惯出了一身臭毛病,直把杭州作汴州,误认他乡做故乡,拿主家当了自家,产生了角色混乱。
  清代史料曾记载清王室子女的乳母一手遮天、挟制主子的事,公主格格们想见一回驸马都得经她们批准。有个公主结婚好几年了,回到皇宫委屈地问父皇:“阿玛给女儿指了个什么样的额驸(清宗室、贵族女婿的封号)?”原来是被乳母拦着,夫妻俩还从来没见过面,简直耸人听闻。
  李嬷嬷不也是这样吗?桌上盖碗里的酥酪必须是她的;怡红院里的豆腐皮包子自行打包给孙子,理由是“宝玉未必吃了”;著名的枫露茶事件也因她而起。这茶好但费时,宝玉泡了整整一天才出色,李嬷嬷说喝就喝了,惹得酒醉而归的宝玉冲大丫鬟茜雪大发一火,连茶杯都摔了。“他是你哪一门子的奶奶,你们这么孝敬他?不过是仗着我小时候吃过他几日奶罢了,如今逞的他比祖宗还大了。如今我又吃不着奶了,白白的养着祖宗做什么!”宝玉不是小气人,他是烦透了李嬷嬷,正好借酒盖脸,发泄对李嬷嬷积存许久的不满。
  枫露茶事件之后,两个人离开了怡红院。一个是茜雪,从此销声匿迹;一个就是李嬷嬷,她“告老解事”了。
  出门之后,李嬷嬷一夕老去。她再出现时,就拄上拐棍了。
  骤然的清闲会加速衰老。照管宝玉曾经是她一生引以为荣的事业,当生命中最重要的支撑被拿掉,她需要一点儿形式上的支撑才能站得稳。
  此时的李嬷嬷变得越发不可理喻:敏感、易怒、易激惹,特别能作——又是污言秽语地大骂袭人,又是鼻涕一把泪一把地控诉宝玉。宝钗劝宝玉让一步,袭人则是百般忍耐,王熙凤干脆连哄带骗地把她拉走。对她,大家都是息事宁人的态度,认为她老糊涂了。
  她哪里是老糊涂,不过是患了“退休综合征”。乍然被退休,很多人无法适应新常态,对现状充满了无力感,觉得全世界都开始欺负自己,导致负面情绪爆棚。人这一生,有多少难过都是源于没有处理好和自己之间的关系。
  李嬷嬷没有向内的智慧,只会迁怒于外,连打牌输了点儿钱都要找茬发飙,而且总是剑指袭人——只能是袭人。她对袭人满腔的仇恨,因为是袭人取代了她的位置。于是袭人在她口里成了心机女:“谁不是袭人拿下马来的!”这些被“拿下来的人”中,就包括她自己。
  她一趟趟地往怡红院跑,是惯性使然,对于往日那点儿蝇头蜗角权力的留恋使她停不下来。她还让自己的亲儿子李贵接了班,留在宝玉身边伺候,现实点儿说,这在贾府的奴仆里算是一份美差。站远点儿看,她这也是“献了青春献儿孙”。
  三
  她对宝玉的挂心也没有停下来,但正值青春期的宝玉开始叛逆,有了自己的主见,开始讨厌她没完没了的束缚。她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死心:自己巴心巴肺奶大的孩子会这么没良心?她执意要吃掉宝玉给袭人留的那一碗酥酪,就是一种孩子气的挑衅,是对宝玉这个小白眼狼“有了媳妇忘了娘”的气不忿。她恨宝玉的凉薄。   李嬷嬷最可爱的一次,是在第二十六回。小红在沁芳亭畔遇到她,上前问候,她将手一拍,很兴奋地“诉苦”,说宝玉逼着自己去找贾芸来。小红问:“你老人家当真的就依了他去叫了?”李嬷嬷的回答很有意思:“可怎么样呢?”语气宠溺。
  是的,可怎么样呢?她对宝玉一点儿办法都没有,能被他需要已经是一种莫大的幸福,拄着拐杖替他跑腿她也愿意。
  曹雪芹写李嬷嬷先抑后扬,最后干脆来了个反转。到了第五十七回,宝玉得了癔症,大家先去请的不是亲娘王夫人,而是乳母李嬤嬷。李嬷嬷来了摸了脉门、掐了人中,见宝玉没反应,“呀”的一声便搂着宝玉放声大哭,捶床捣枕地说自己“白操了一世心了”!这一声大哭尽显母子情深,让她的种种可厌全被覆盖。
  这一笔真是既写实又通透,读者当下就谅解了李嬷嬷:之前她的歇斯底里不过是因其付出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关心则乱才会姿态难看,上赶着的不是买卖。宝玉少年不识爱滋味,看不到她咋咋呼呼的外表下那一颗柔软的慈母心。
  照看宝玉的责任再一次落到了李嬷嬷身上。她带领着几个老嬷嬷用心看守,辛苦着,也幸福着,日子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张爱玲在以自己为原型的《小团圆》里写过这样一个细节:每天早起奶妈都用舌头舔她眼睛,像老牛一样,因为口水有“清气”,可以明目。虽然颇不卫生,但这种舐犊情深是至亲之间才会有的动作。从前的李嬷嬷对宝玉一定也如此疼爱过,只是一个等闲变却,一个刻舟求剑,他们被生生分隔在了亲情两岸。
  眼下这场病“正当其时”,让黛玉和宝玉情比金坚的同时,也让一对形如冤家的母子尽释前嫌。他们再在一起时,画面变得温暖起来:宝玉过生日,用感恩的姿态上门给李嬷嬷磕了头。
  当宝玉恭恭敬敬一个头磕下去,那一刻的李嬷嬷应是满心的欣慰和成就感,有再大的不甘、失衡,也该烟消云散了。老的对小的总是特别心软,记不起仇来。
  这真是再好不过的收梢了。
  李嬷嬷与宝玉,这一对特殊母子的相爱相杀映射了人与人之间的诸多关系,每一种关系其实都是有有效期的,要永远保持一种珍惜而超然的态度。当一段关系到了转折,哪怕心中有千般不合,也要忍痛放手,留一点儿余地给彼此,实在不必苦苦相逼到图穷匕见,露出人性深处的丑陋。其实峰回路转之后,焉得没有另一种柳暗花明?
  李嬷嬷就此从书中淡出,不再折腾。宁愿她是心结从此解开,找到了新的人生定位,安享晚年、含饴弄孙就好。宝玉既已长大,她就应从他的生活中得体退出,正合龙应台那段著名的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编辑/葡萄
其他文献
1968年,18岁的美军列兵蒂姆·约瑟夫抵达马里兰州埃奇伍德兵工厂,执行一项为期两个月的“特殊任务”——为军方测试新式武器。次日早上,約瑟夫被要求填写一张表格。之后,一名军官把他叫到旁边说:“你是自愿来这里的,必须服从指挥,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否则就得进监狱,或被派往越南。”  很快,约瑟夫的“特殊任务”开始了,“有时候是打一针,有时候是服一颗药丸”。他向研究人员打听这都是些什么药,有什么作用,对
北宋名医唐慎微出生于医学世家,他医术精湛,却甘愿长期在民间行医,悬壶济世。他对待病人总是有求必应,无论天气多么恶劣,只要病人家属来请诊,他都会毫不迟疑地前去诊治,而且不论病人贫富尊卑,他都会平等相待。  作为名医,唐慎微为人低调,从不张扬,他的名望是由被他治疗好的病人口口相传建立起来的。不过,唐慎微也有自己的个性,为病人诊治时,他言辞较少,点到即止。不了解他脾气的病人或家属若过多追问,惹他不高兴,
张之洞训练新军,一天阅操时,他骑了一匹老马,踯躅而行。途中过一小山,上坡时,有四个士兵拥着马一起上山,很顺利地就上去了。没想到下坡时,那匹老马突然跃起,狂奔而下。张之洞大惊失色,急忙趴在马背上,死死抓住缰绳不敢放手,等马下到平地,他才重新坐起。士兵们无不掩口而笑。  有次张之洞视察某学堂,因为匆忙,忘了穿里面的衬裤,只穿了马褂和开气袍。到了学堂,张之洞开始一脸严肃地视察,没想到忽然刮起一阵大风,将
北宋官员邵晔任四川蓬州录事参军时,其上级领导杨全是个独断专横的人。州内百姓张道丰等被诬告为抢劫犯,杨全不顾张道丰等三人的哀求与申辩,将他们全部定为死罪。  人命关天,不可不慎。邵晔通过调查,发现这是个冤案,就拒绝在判决文书上签字,要求杨全复审核实。杨全不听,坚持要将张道丰等三人执行死刑。刑场上,三人呼冤,不服判决。杨全无奈,只好暂将他们收监。不久,邵晔抓获了真正的抢劫犯,张道丰等被无罪释放。杨全因
@懒人帮 我发现最神奇的事莫过于把闹钟关掉后又闭上眼睛,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可实行的穿越方法,闭眼五秒钟就能抵达两小时后甚至更远的未来!  @牛乐乐 如果一样东西你得到了,卻觉得不过如此,那么这个想得到其实就是你的欲望;如果一樣东西你得到以后依然爱不释手,这才是你真正想要的。
明英宗年间,北京城有一个市井无赖,名叫马甲,他整日在里坊之间晃荡,打架斗殴更是寻常事,堪称明朝版的“老炮儿”。  马甲所在的里中,有一个胡人妇女,颇有姿色。但这胡妇行为放荡,整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时不时地对过往的俊俏男子抛媚眼。马甲也是个浪荡登徒子,形象还算湊合,因此便不可避免地和那妇人勾搭上了。  胡妇的丈夫在衙门当差,衙门离家很远,往来一次非常不易,所以他不经常回家。  某日,马甲又来到胡妇家
商周时期,人们就已经懂得將冬季的冰块贮藏在冰窖之中,夏天凿一些冰加到水里饮用,达到降温的目的。后来还出现了被称为“瑶浆”的饮料,即用新鲜的水果榨成果汁,先装瓶沉到井底降温,然后再加入些冰块,使得“瑶浆”更为清凉,这也是我国最早的冰镇果汁。不过由于当时贮藏冰块的技术和能力有限,所以冷饮是只有皇家贵族才能享用的琼浆玉液。  到了唐宋时期,商品经济急速发展,冰块的贮藏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贮藏规模扩大,
爸爸说,他小学时写过一篇类似的作文,大意是二十年后回故乡,他在文中写道:“二十年后,我携娇妻弱女坐宇宙飞船回到了故乡。”现在看来,距离他的理想还有十万八千里,他娶了我妈妈这个铁打的“女汉子”,“娇妻”是泡汤了。“弱女”也成了镜花水月,只有个“萌娃”——那就是我,我每天忙着翻筋斗、打怪兽,让他不胜其烦。至于宇宙飞船嘛,爸爸跟妈妈说:“万万没想到,二十年后,我还得骑着那辆破自行车回老家。”  所以,我
作为瓜分中国的列强之一,意大利的起步实在是太晚了。意大利在1866年曾派代表团入北京,向清政府吹嘘自己是古罗马帝国,全世界的宗教中心也在意大利,不过清政府对这些言辞并不感冒。在这一阶段,意大利的殖民目光仍停留在非洲,除了传教士,很少有私人或者企业对东方的事物感兴趣,意中关系似乎是可有可无。  1896年,17000名意大利殖民军在非洲埃塞俄比亚当地向导的诱骗下中了埋伏,被埃塞俄比亚军队消灭了700
爸爸在成都工作,很少回家。我和爸爸平时都是通过电话联系。  今天我給爸爸打电话,爸爸的声音不像往常那般欢快,有些低沉。“咦,咋回事儿?累了,还是不高兴?”我心里嘀咕着。“爸爸,你最近很忙吗?”我问道。“不算忙,但要处理很多琐碎的事情。”爸爸同我闲聊起来,语气渐渐轻快了,一扫起初的低沉。  “你最近学习任务重吗?学校里有没有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儿?”这下轮到爸爸反问了,语气中充满了期待。“我的学习很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