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评丑”要坚持下去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806026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昆山市巴城蟹文化馆

  日前,由建筑畅言网主办的“2020第十一届中国十大丑陋建筑”公布,引发媒体关注和网友热议。对于上榜项目,网友们一方面吐槽某些建筑确实“丑”得“辣眼睛”“污染视觉”,一方面也对某些建筑被入选不理解,觉得“看上去还不错呀”。
  多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贪大、媚洋、求怪”等建筑乱象在全国层出不穷。2020年4月,针对此类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要求治理乱象,贯彻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新时期建筑方针。
  为此,《瞭望东方周刊》联系了中国十大丑陋建筑评选项目的评审专家、建筑评论家顾孟潮,就城市建筑美与丑的话题进行了专访。

  评丑使人们头脑清醒,认识到建筑需要回归公众建筑理念。

评丑使人头脑清醒


  《瞭望东方周刊》:2020年的榜单发布以后,网友们对入选的多数项目称“辣眼睛”,但也对某些建筑入选榜单表示不解,如江西省图书馆新馆。你对此有何回应?
  顾孟潮:在回答网友疑问之前,我先讲讲评选丑陋建筑的意义。
  评选结果出来后,很多媒体进行了报道,说明经过11年,这个项目越来越得到关注,这是好现象。但很多标题和评论集中在“有趣”“可笑”,還有人说“乐一乐之后很快就过去了”,这可不是!这是一个长远而且重要的事情,绝不仅仅是看个热闹。
  美和丑是一对辩证的美学概念,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美和丑是相生的,所以讲审美,就一定要讲审丑,这是事物的两个方面。美丑也是相对的,有人认为美的,别人认为丑,没有永恒的、绝对的美和丑。
  过去我们很少谈“丑”,国内的美学研究也没有很好地研究审丑。评丑的意义在于,知耻近乎勇——知道存在的问题了,才会改善,才能进步。过去一味评美、审美,陶醉在审美的状态之中,我们的建筑设计水平提升得不多,跟这个有关系。
  审丑是一种反思和批评,甚至是一种觉悟。评丑是一个持久的公众活动,是一个需要逐步普及、提高的学术问题,也是具有普遍性和群众性特征的、提高艺术鉴赏力的问题。
  评美与评丑要互相切磋、互相辅助,甚至相互交换,以达到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境界。
  一开始,“十大丑陋建筑”项目组以为做个三五届就会结束,但现在举办十一届了,因为很多地方没从观念上、体制上、过程上做好,丑建筑还在不断诞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也认为,这个项目有利于推动和培养积极的大众建筑审美。
  评丑使人头脑清醒,建筑需要回归公众建筑理念,而不是为了打广告吸引眼球,不是为了争名争利,搞奇奇怪怪的东西。
  《瞭望东方周刊》:公众建筑指的是什么?
  顾孟潮:建筑要为公众负责,尤其公共建筑,它的主人是城市的市民,而不是开发商,也不是管理人员,很多丑陋建筑的出现就是在这个问题上态度没摆正。因为要做广告,就要很花哨、招摇过市,那些大金元宝、大白菜类的建筑,就是明显的代表。还有些人想出政绩,想升官发财,丑建筑是社会观念、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
  2020年十大丑陋建筑的榜首是广州某公共文化项目。堆砌大红、丝绸、龙凤这些元素,是一种非建筑文化的引导,不是设计应有的品位,而且出现在广州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实在是不合适。我们给它的评语是:“创意牵强附会,胡乱拼贴中国元素,形态怪异,伤害城市形象。”
  有不足的地方就是丑,只是没有那么丑,我们也许能容忍它5%、10%的丑,但现在有些项目实在是太丑了。当然,十一届下来,建筑整体水平也在提升,大酒瓶子楼、山寨版白宫都看不到了,但远没有达到我们期待的程度。

  所谓“丑陋”不只针对外形,还针对设计思路、建筑和环境的关系、使用功能等。

被忽视的“平庸之丑”


  《瞭望东方周刊》:美丑有很强的主观性,专家评审的标准又是什么?对于今年网友们的不同意见,你怎么看?
  顾孟潮:评选十大丑陋建筑,由网友提名、网络投票,在此基础上,经过专家终审产生。网友票选出前70名,专家们阅读有关材料,内部讨论,经过2-3轮投票,最后决定榜单前十名,并写出简明扼要的评语。对于有争议的项目,会反复斟酌、商议,甚至再投票。
  建筑畅言网上公布了网友票选的排名情况,票选前十名和最终榜单有一些出入,是因为评审专家们对排序做了一些调整。
  2010年这个项目启动的时候,评委会制定了丑陋建筑评选的“九大标准”:1、建筑使用功能极不合理;2、与周边环境和自然条件极不和谐;3、抄袭、山寨;4、盲目崇洋、仿古;5、折衷、拼凑;6、盲目仿生;7、刻意象征、隐喻;8、体态怪异、恶俗;9、明知不可为而刻意为之。
  除了第2条考虑到环境因素外,其他几条都是从单体建筑本身考虑。评委会打算从下一届开始,在生态、绿色发展等方面补充,对标准进行升级。
  评选整个过程透明、民主,出现争议不奇怪,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任何事情都无法百分百让所有人满意。
  《瞭望东方周刊》:近年来仿生类建筑有很多上榜,具象的螃蟹、乌龟、地球仪造型都出来了。
  顾孟潮:对。回应网友有争议的江西省图书馆新馆,它犯的毛病主要是第7条:刻意象征、隐喻。它的造型像一本打开的书,其实跟仿生是一个思路,从构思开始,找一个现成的东西模仿。这是全国第三大的省级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6层楼高,如此大体量的建筑物,要模仿一本书,能模仿像吗?   为了表面造型像书,而且是本翻开书页的书,使图书馆的功能受到影响,影响了采光,影响了立面。这种思路走错了方向,一开始就把自己的思维束缚了。它是万众瞩目的公共项目,几乎可以算2020年江西省的一号工程,但最终高开低走。
  在我们看来,所谓“丑陋”不只针对外形,还针对设计思路、建筑和环境的关系、使用功能等。在网友评选阶段,本来这个图书馆位列第15名,后来专家终审阶段时,把它提到了第8名。
  和榜单上其他的一些建筑相比,江西省图书馆确实不那么奇奇怪怪,似乎不那么“丑”,但评审专家团认为它“陋”。它代表的是被长期忽视的一种“平庸之丑”——艺术创作过于简单、简陋。设计者想通过单纯地仿古、仿洋、仿生的思路做设计,不从使用功能出发做创新,那是走不通的,如齐白石大师所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再举个例子,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吉祥物是熊猫,当时北京做了两个大的熊猫雕塑,一个是亚运会运动场内的盼盼,它以熊猫为原型做了艺术化的变形,做了创新,大家都很喜欢,争着和它合影。另一个几乎是真实版的熊猫,简单地把尺寸放大,失去了亲切感和可爱感,这就不美了,没多久就被拆掉。违反美学艺术创造规律,这种“丑”在丑陋建筑评审项目中比比皆是。

不宜只讲“人定胜天”


  《瞭望东方周刊》:自2016年開始,中国建筑学会等启动了“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旨在发掘经典建筑宝藏,吸取营养,至今已有5批近500个项目入选, 你如何看待这个项目?
  顾孟潮:这涉及建筑的科学发展观,也是丑陋建筑的评选理念之一。
  建筑学有其科学规律,不是哪个人拍一下脑袋就能定的,保存、保护、发展是建筑科学发展观的三个环节,保存、保护是基础和前提。重视建筑遗产,就是在保存、保护基础上促进发展。
  在建设、发展之前,首先得搞清楚哪些是要保存,保护的,有生存才有发展,这是再普通不过的道理。所以,每一项城市建设和规划设计,都不能从零开始,而要“接上”城市的自然条件、人文状况、历史文脉,一上来就大拆大建很糟糕。过去动不动就说一穷二白,零起点,从零开始,这不对!
  一个城市,尤其历史文化名城常常是几百年、上千年的历史,它的自然资源、环境是有延续性的,建设必须考虑到地下水、土壤、气象、文脉发展等。
  很长时间里,我们有一种人定胜天的概念,其实古语原话为“人定则胜天,天定则胜人”,在城市建筑设计上尤其不宜只讲“人定胜天”。目前我们不少建筑与周围的环境极不和谐,需要反思,要有所行动。
河北白洋淀荷花大观园金鳌馆

  2020年十大丑陋建筑里,第五名是贵州的某项目,单从建筑本身,有的网友觉得它似乎也称不上丑,但它的欧式城堡风格和贵州本地原生态山水环境严重冲突,因而显得突兀怪异。2019年十大丑陋建筑的榜首重庆朝天门某广场项目,也是犯了这个大忌,当时我们给它的评语是“野蛮践踏重庆历史文脉,粗暴破坏山城环境尺度”。
  总的来说,建筑设计要符合保存、保护、发展的建筑科学发展观,要遵循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八字方针。
  明代园林设计大师计成在其著作《园冶读本》中提出设计思维的“六字真言”:因、借、体、宜、主、费,主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本小册子仅万余字,但内涵极为丰富,问世近四百年仍有重要指导价值。
  我从中提炼出建筑设计的“四因”,即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时制宜,因景而借。很多时候借景就行,不需要造景,不需要花很多钱。像颐和园、故宫里很多地方都体现了这一点。这些都是优秀建筑文化遗产,不管是内行、外行,多琢磨,定会受益。
  建筑遗产有物质的一面,也有非物质的一面,不要光看外形去评价建筑与环境的好坏。

建筑选址要有整体观


  《瞭望东方周刊》:关于建筑与城市的关系,你有什么看法?
其他文献
早上5点从床上爬起来,以最快的速度整理好自己,拎上背包就出了门。坐在出租车上边吃着早点边打着盹,早起对于爱睡的我来说,真是件痛苦的事情。不过,工作已满两年的我已经完全适应了这种频繁的和老外出差的外事工作,而且我得说我喜欢这样的工作——充实而富有挑战。  这些老外在中国人眼里估计都是工作狂。跟他们一起,必须要有效率,反应敏捷,更重要的是随时准备着应对他们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我们一些司空见惯的想法和做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看重的是物质利益却忽视了更重要的精神食粮,慈善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自从我涉足这个领域,才知道慈善的范围有多广。有太多的困难家庭和学生,他们的生活远比你想象的差很多,因为贫困,有的人有病不能看,因为贫困,有的孩子上不起学。但是现在有了慈善,很多企业和个人也都积极主动地响应,有的企业救助困难学生,在灾难面前,有的个人捐款捐物,这都是慈善的体现。因此,我就更坚定了一个信念
在浙江省东南沿海,在美丽的瓯江之畔,居住着790万勤劳、善良、有着乐善好施传统美德的温州人民。经过了30年改革开放和7年慈善事业的洗礼, “慈善”和慈善事业是他们生命中的最爱,是和谐、吉祥的象征;对于全市12万户低保户、近50万残疾人、300多万新温州人来说,“慈善”和慈善事业在他们心中则更是一种对生命的珍重,对生活的关怀,对善良的信赖。如今温州市慈善总会在温州市首届慈善大会上提出的“爱心温州”
凛冽的寒风可以阻隔阳光的温暖,却挡不住爱的暖流。12月23日至24日,由中华慈善总会李本公常务副会长带队的“慈善情暖万家”活动山西慰问团冒着严寒先后至山西省太原市儿童福利院、长治市武乡县和平顺县进行慰问,为福利院的孩子和600多户困难群众送去了20万元慰问金和1200条毛毯。12月的山西天寒地冻,但老区人民的心间却流淌着滚烫的真情,这真情融化了冰雪,为寒冬中的三晋大地送来了一缕春意,捧出了一轮冬日
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对世界做出的重大承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将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近期,多部委密集发声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北京、天津、山西、山东、海南、重庆等地提出了明确的碳排放达峰目标,经济结构绿色转型正按下加速键。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对“十四五”开局起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深远意义。城市是碳减排的基础所在。自2010年开展低
信息专用邮箱:197lling@sina.com  北京    ▲1月4日,美国谢尔曼·思特灵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北京市慈善协会捐赠暖气设施竣工仪式在通州区兴顺实验小学举行。美国谢尔曼·思特灵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捐资14万余元为该校两个校区36间校舍安装暖气,让近千名农民工子弟可以在温暖的教室上课。北京市慈善协会副秘书长张坤义、王景良,通州区统战部副部长刘景龙,美国谢尔曼·思特灵律师事务所中国区
3月22日,北京西单大悦城内,人流日益恢复(张超/ 摄)  疫情防控期间,虽说“宅在家就是为国家作贡献”,但对多数人来说,他们更想早点恢复街头“逛吃”的生活,享受人间烟火。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地商场商圈、大型购物综合体等消费场所正逐步恢复营业。公众是不是可以放心“逛吃”了?存不存在安全隐患?消费行业复工复市存在哪些“堵點”?对此,《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进行了走访。多地“逛吃玩”陆续回归
他,一个一脸和善、一脸福气,人情味儿十足,浑身上下充满活力的美国人。  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无论城市还是乡村,许多人,许多贫困的患者、贫困的家庭,许多好心的医生、无数的百姓和各界的爱心人士都熟识这个面孔,更熟悉他的名字——白涧龙(Brian Mullaney)。  就是他和美籍华人王嘉廉(chaxles Wan曲先生共同创造并启动了让失去的微笑和希望重返人间的“微笑列车”。他是美国“微笑列车”总裁
6月26日,为了奖励和资助本市贫困家庭中的“三好学生”,激励他们在经济困境中完成学业,由天津市慈善协会、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大田集团协办的第六届“大田杯”慈济育才奖学颁奖大会在天津市新华中学举行。市慈善协会会长陆焕生出席颁奖大会并讲话。市慈善协会、市教委、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天津市大田集团等有关方面领导以及全市18个区县的198名“自强学生”和学生代表近200人参加了表彰活动。 
进慈善总会工作快一年了,经常想:慈善工作者该如何“行善”?“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哪怕是很微小的“善行”,也能给弱者带去无限的温暖。作为一名慈善工作者,唯有在平时的工作中,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为捐赠者和受助者做好服务,才是自己真正的“善行”。  2007年 8月16日,我随总会副会长、秘书长徐阿富和副秘书长周顺永到黄湖镇给低保户发放“慈善流动超市”物资。一到单位就感到今天的天气异常闷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