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忆旧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ml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革”期间牛棚无数,牛棚里面总要贴上一张对牛鬼蛇神的告示:“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这种告示,有一些出自书法家手笔,如果保存下来,如今拿到拍卖行,很可能卖出好价钱呢!
  我当年进牛棚是在1967年4月1日,是跟同事又是大作家任大星一起进去的。刚进牛棚,一位同志就拿着“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告示进来,贴到墙上。多漂亮的书法啊,龙飞凤舞,字体有吴昌硕、王个簃之风,后面附有日期:四月一日。一看这日期,我突然产生出幽默感,推推旁边的任大星,悄悄对他说:“你看看今天是什么日子。”任大星还省悟不过来。我悄悄加上一句:“四月一号,今天是愚人节啊!”任大星连忙摆手,叫我别说话。我看那告示就像在品书法作品。那位写字的同志把告示贴好后就走了。他是我们少年儿童出版社一位美术编辑,不是造反派,只是个普通群众,造反派因为他字写得又快又好,总是要他帮忙写标语,写告示,一来新的“最高指示”,就让他马上抄写出来贴到出版社大门口。不过如今他已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书画家,假如那张告示还在,想来会很值钱的。
  过了一段日子,出版系统造反派忽然心血来潮,要把各出版社的牛棚集中起来,地点在当时打浦桥的科技出版社。我们社派几个牛鬼先到那里去收拾,我在其内。那是科技出版社靠大門的一排平房,有点像洋学堂的教室,一家家出版社的牛棚都分好了。我们把自己的牛棚整理好,就缺一样非有不可的东西,即“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告示。我们没有带来笔墨,准备向其他出版社的牛鬼借笔墨来写告示。有人灵机一动:“也别借来借去了,就那么几个字,请他们代我们写一写算了。”一位牛鬼马上到隔壁牛棚请他们代写。隔壁牛棚的牛鬼也真帮忙,马上就写。我们的牛鬼把写好的两条大字拿回来,我一看,傻了:这是真正的书法作品啊,这两条大字像是一副对联,是欧阳询的字体。我问是谁写的,回来的人说隔壁是辞书出版社的牛棚,写字的人好像是傅东华。傅东华老先生是大学问家,中文西文都了不起,他的著作我读得多了。我们把字条贴在门口两边,就真是一副对联。不过不知怎的,造反派又改变了主意,我们收拾好的牛棚没有用上,各出版社的牛棚还是各管各。傅东华老前辈的墨宝如能保存下来,该有多好!
  说到写字,没想到我的字竟然也有一个造反派看中,他写了大字报(是写在小纸上)总要我代他抄成大字报。我反正闲着没事,倒真当作练字那样大抄其大字报。不过那已经是后来在干校了。
  (作者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本栏目责任编辑 周峥嵘
其他文献
对高产花生的光合特性进行初步研究,在花生生育期间,通过对叶面积系数、叶绿素含量、光合强度、干物质积累等生理指标的测定分析,为花生高产栽培的一些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分析当前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问题,提出完善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几点想法,认为实施"以人为本,以能力为本"的培训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是高职教学改革
看了中央出台的新规定,提出领导出访不让警车开道等等,我觉得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是本来就该是这样的,只是这些年来被人忘记了。这让我想起了当年周恩来总理的几件“小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在北京看过一场京剧《红灯记》,那时这出戏还没有成为“样板戏”,是刚创作成功不久的京剧现代戏。开演前,场子里观众坐得满满的,忽然,我感觉大家有些骚动,在纷纷议论什么,还都在回头张望,我也回头看去,原来周总理和他的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的木偶皮影戏观摩演出会于1955年4月1日在北京开幕,4月15日结束。
介绍了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指明原有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新模式下存在的局限性,对"工学结合"模式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做了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