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仅仅是序幕”
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的国有电力企业和石油企业,开春以来业绩频频告急。
4月5日,华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码:600726,下称华电能源)发布一季度业绩预亏公告,“煤炭价格进一步上涨,新一轮煤电价格联动没有启动,以及机组利用小时数同比下降,预计今年一季度将亏损。”
次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386,上海交易所代码:600028,下称中石化)在香港发布2007年业绩报告,尽管获财政部123亿元补贴,全年净利润仍只有549亿元人民币,仅实现个位数增长,与2006年同期28.08%的增幅相去甚远。
不仅中石化,另外两大中国国有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857,上海交易所代码:6001857,下称中石油)和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883,下称中海油)此前发布的年报都表明,2007年两公司利润增长幅度亦有所放缓。分析人士对两家公司一季度的财报均不表乐观。
“这仅仅是序幕。”一位业内资深分析师对《财经》记者说。不出意外的话,受政府严格价格管制的石油和电力行业,一季度的业绩都将很惨淡。
业绩一片惨淡
4月8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公布了2008年前两个月电力行业的利润情况分析报告,由于煤价上涨、财务费用增加等多种原因,电力企业利润水平大幅下降,亏损面则大幅上升。
根据报告,进入国家统计局统计范围的规模以上电力企业4773家中,有1990家企业亏损,亏损面达41.69%。这一比例比2007年亏损面最高时还要高6.35%。1月-2月电力行业累计亏损额达到137.92亿元,比2007年同期增加了218.29%;发电企业亏损占行业亏损总额的69.55%。
此次亏损,除了中小企业,也波及到行业龙头——五大发电集团。在3月召开的一个发电企业内部会议上,来自华能集团的一位内部人士透露,一季度五大国有发电集团中,除了华能,其余四大发电集团均陷入亏损。
“五大集团的上市公司是电力行业中最优良的资产,其他发电企业的亏损程度可想而知。”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一家上市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今年没有一个行业像电力这么惨。”
电力之外,同样受政府价格管制的石油行业,今年的业绩也将滑入亏损边缘。4月8日,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0338;上海交易所代码:600688,下称上海石化)发布预亏公告称,尽管2008年一季度计入了2.47亿元的政府补贴,但预计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仍将出现亏损。
统计数字显示,今年1月-2月,工业企业利润增幅仅有16.5%,与去年的增幅相比,显著下滑。增幅快速下滑正是主要来自电力和石油炼化加工行业的拖累。
“油荒”“电荒”并存
与两个行业亏损相伴的,是“油荒”和“电荒”来临。尽管各级政府多次召开会议,要求确保成品油供应,然而随着国际原油价格飙升,国内各主要城市中高挂“维修停业”的加油站越来越多,一些加油站前车辆排长队也成为城市一景。
一位石油业内人士告知,“现在无论是炼化企业还是加油站,都是越供越亏,所以能维修的都赶着维修了。”
4月上旬,北京市内多家加油站均表示,供应比较正常,没有对成品油进行供应限制。不过,北京城区中石化旗下一家加油站工作人员对《财经》记者表示,中石化没有限制柴油供应,能够保证对过往车辆的正常供应。但是对于油罐车和拿油桶等器皿前来购买柴油的“概不售卖”。业内人士称,这是为了防止某些机构囤积油品,待价而沽。
由于油价实行价格管制,防止成品油供应短缺,已经成为发改委的一项重要任务。
今年柴油供应不足,既有零售价格低于生产价格的原因,也有炼油加工和运输能力不足的原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政府委托地方炼厂炼油,给予每吨400元补贴加工费。“‘十五’期间关闭的地方炼厂,现在都开始炼了。实际上是两大集团不愿意炼,越炼越亏。”石油业一位内部人士指出。
“油紧”之外,在年初雪灾过去后,“电荒”又显迹象。据广东省统计,目前广东电力供应缺口已达300万千瓦,缺电形势蔓延到整个珠三角地区。广东部分高耗能企业不得已开始错峰用电,这比往年的迎峰度夏提前了半个月。
电煤价格已成为最大的矛盾焦点。
在2月底召开的中电联2008年经济形势与企业改革分析预测会上,中电联秘书长王永干说,尽管国务院自1月下旬组织了应急状态下的电煤抢运工作,电煤库存有了一定增长,但电煤紧张将成为影响电力供应和运行的最主要矛盾之一。“如果不能很好地从机制上解决电煤供应的量、价、运力安排问题,今年电力供需的严峻形势仍会出现。”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总经理陆启洲表示,由于目前“市场煤、计划电”,煤价上涨而电价不涨,电厂利润必然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亏损。
根据中电联燃料分会的统计,按照今年的重点电煤合同,电煤价格比去年平均每吨上涨35元-45元,发电企业将增加成本支出205亿元-265亿元。
“原来的理由是没有煤,政府突击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后,这个理由不太好说了,就转说煤价过高造成的。”虎杰咨询首席分析师张寅分析说。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则对《财经》记者表示,不解决机制问题,“油荒”和“电荒”就会不断出现。“中国‘油荒’和‘电荒’的特点是,油价或者煤价一涨,企业就不积极,‘油荒’和‘电荒’就来了;政府一旦施压,短缺就过去了。”林伯强说,“企业都是国企,不会不供应,只是会不断地重复消极供应,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补贴负效应
3月19日晚,中石化及其附属公司上海石化分别发布公告,宣布获得国家财政补贴,其中中石化获得123亿元,上海石化获得3.4亿元。这是中石化第三次获得财政补贴。
与前两次补贴一样,这次补贴,也是用于因价格管制而严重亏损的原油进口业务。可是,中石化获补贴的消息一出,顿时在其他受到价格管制的国有企业中引发连锁反应。
“电力企业认为,同样是因为价格管制造成亏损,政府给中石化补贴,不给别人,有点说不通。”五大电力集团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大家就都开始哭穷,说如果不进行煤电联动,就应该给发电企业进行补贴。”
另一家石油企业的财务部经理则戏称,“这个补贴政策是一个鼓励亏损的政策。因为财政部决定补不补的依据就是亏不亏损。”
在今年3月“两会”期间,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小琳表示,“没有形成煤电正常有效的价格协调机制,因此,电煤供应的危机难以避免……如果煤炭价格必须反映能源稀缺和环境成本,电价也必须反映这两点。”
3月下旬,国务院国资委业绩考察局在中电投集团总部召集电力企业开会。在会议上,中电投、华能、大唐、华电和国电等多家电力企业,纷纷呼吁尽快启动第三次煤电联动。国务院国资委与会代表表示,对电煤价格上涨给电力企业带来亏损的情况表示理解,并承诺对电煤价格上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后,向国务院进行专门汇报。
面对企业的呼声,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表示,煤炭价格上涨后,今年没有相应调整电价,主要是考虑今年价格总水平上升幅度较大。至于煤电价格什么时候联动,曹长庆认为“需要认真研究”。
扭曲的价格之下,企业的行为也在扭曲。
“我们经营得好一些,就不给补贴。现在一方面是对油价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又要按过去低油价情形下制订的标准征收特别收益金。中石油现在怎么拼绩效都没有用,国家一个政策就可以让企业的努力化为乌有。”中石油集团内部一位人士说。
从去年年底以来,中石油一直在争取对特别收益金征收办法重新调整,方案之一是提高起征点;方案之二则是争取原油每桶68美元以上免征特别收益金。中石油的理由是,2006年确定征收特别收益金时,国际油价仍在低位运行,因此,将起征点确定为40美元/桶,而当时预想的油价上限为每桶60美元左右。现在国际油价的涨幅已远远超过当时的设定,而国内油价没有与国际接轨,当时确立的征收标准已远远落后于现实。
一方面,财政部只对进口原油和成品油进行补贴,以自供为主的中石油被排除在外;另一方面,由于原油价格已经接轨,中石油的自供部分仍必须按照100美元以上的价格来缴纳特别收益金。由于中石油目前生产的原油均以自供为主,为了少交特别收益金,中石油试图调低内部自供原油的价格,但申请被国家发改委拒绝。
据业内人士介绍,为了避免中石化亏损,国家近期还将出台返还进口关税的政策,即对原油进口先按17%征收进口税,再按税额的75%实行退税。但这并不是一个好政策。中石油上述人士称,“政策制定的出发点都是应急,导致每一个政策都有连锁反应,而政府再一一灭火,结果必然是火越灭越多。”
根据年报,2007年中石化进口原油1.13亿吨,中石油进口量约为3000万吨。
中石化获补贴的“负效应”还在扩大。一位消息人士说,甚至钢铁等基础产业也希望“拱一下”,以铁矿石价格过高为理由,游说政府在出口关税上“不要卡得那么死”。
“都说亏损,但是到底有没有钱?为何亏损?国企不透明,可以说都是一本糊涂账。”虎杰咨询首席分析师张寅说。
“看得见的手”
面对种种压力,有关部门仍然表示要继续维持价格管制。
4月9日,国家发改委在全国纠风工作会议上表示,2008年各级发展改革和价格主管部门将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中央加强价格监管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坚决防止少数品种的价格异常波动引发价格全面上涨。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一位官员表示,不是不让涨价,而是要有秩序、有限度地上涨,这样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现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毕井泉在广州举行的全国价格监督检查工作会议上亦指出,促进市场价格稳定和秩序规范将成为市场价格监管的重中之重。
对此,《财经》特约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中国过去几年面临的问题是没有及时启动价格体制的改革,直到现在,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采取的仍是以发改委为核心的微观管理模式,核心是控制价格。这种模式会导致很多矛盾,而且由“看得见的手”管理,如何能够准确判断瞬息万变的市场供需情况?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则认为,价格机制扭曲还会导致垄断进一步加剧。“国企能熬,民企没法熬,这在石油行业特别明显,民营加油站现在纷纷被收购,这样不利于能源行业提高效率。要提高能源行业效率,就必须打破垄断。”林伯强说。
“洪水来了,有一个办法是筑坝,还有一个办法是泄洪。今年应该是泄洪的时候,可是却在不断筑坝,筑坝是要出大事的。”谢国忠说。
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的国有电力企业和石油企业,开春以来业绩频频告急。
4月5日,华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码:600726,下称华电能源)发布一季度业绩预亏公告,“煤炭价格进一步上涨,新一轮煤电价格联动没有启动,以及机组利用小时数同比下降,预计今年一季度将亏损。”
次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386,上海交易所代码:600028,下称中石化)在香港发布2007年业绩报告,尽管获财政部123亿元补贴,全年净利润仍只有549亿元人民币,仅实现个位数增长,与2006年同期28.08%的增幅相去甚远。
不仅中石化,另外两大中国国有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857,上海交易所代码:6001857,下称中石油)和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883,下称中海油)此前发布的年报都表明,2007年两公司利润增长幅度亦有所放缓。分析人士对两家公司一季度的财报均不表乐观。
“这仅仅是序幕。”一位业内资深分析师对《财经》记者说。不出意外的话,受政府严格价格管制的石油和电力行业,一季度的业绩都将很惨淡。
业绩一片惨淡
4月8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公布了2008年前两个月电力行业的利润情况分析报告,由于煤价上涨、财务费用增加等多种原因,电力企业利润水平大幅下降,亏损面则大幅上升。
根据报告,进入国家统计局统计范围的规模以上电力企业4773家中,有1990家企业亏损,亏损面达41.69%。这一比例比2007年亏损面最高时还要高6.35%。1月-2月电力行业累计亏损额达到137.92亿元,比2007年同期增加了218.29%;发电企业亏损占行业亏损总额的69.55%。
此次亏损,除了中小企业,也波及到行业龙头——五大发电集团。在3月召开的一个发电企业内部会议上,来自华能集团的一位内部人士透露,一季度五大国有发电集团中,除了华能,其余四大发电集团均陷入亏损。
“五大集团的上市公司是电力行业中最优良的资产,其他发电企业的亏损程度可想而知。”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一家上市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今年没有一个行业像电力这么惨。”
电力之外,同样受政府价格管制的石油行业,今年的业绩也将滑入亏损边缘。4月8日,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0338;上海交易所代码:600688,下称上海石化)发布预亏公告称,尽管2008年一季度计入了2.47亿元的政府补贴,但预计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仍将出现亏损。
统计数字显示,今年1月-2月,工业企业利润增幅仅有16.5%,与去年的增幅相比,显著下滑。增幅快速下滑正是主要来自电力和石油炼化加工行业的拖累。
“油荒”“电荒”并存
与两个行业亏损相伴的,是“油荒”和“电荒”来临。尽管各级政府多次召开会议,要求确保成品油供应,然而随着国际原油价格飙升,国内各主要城市中高挂“维修停业”的加油站越来越多,一些加油站前车辆排长队也成为城市一景。
一位石油业内人士告知,“现在无论是炼化企业还是加油站,都是越供越亏,所以能维修的都赶着维修了。”
4月上旬,北京市内多家加油站均表示,供应比较正常,没有对成品油进行供应限制。不过,北京城区中石化旗下一家加油站工作人员对《财经》记者表示,中石化没有限制柴油供应,能够保证对过往车辆的正常供应。但是对于油罐车和拿油桶等器皿前来购买柴油的“概不售卖”。业内人士称,这是为了防止某些机构囤积油品,待价而沽。
由于油价实行价格管制,防止成品油供应短缺,已经成为发改委的一项重要任务。
今年柴油供应不足,既有零售价格低于生产价格的原因,也有炼油加工和运输能力不足的原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政府委托地方炼厂炼油,给予每吨400元补贴加工费。“‘十五’期间关闭的地方炼厂,现在都开始炼了。实际上是两大集团不愿意炼,越炼越亏。”石油业一位内部人士指出。
“油紧”之外,在年初雪灾过去后,“电荒”又显迹象。据广东省统计,目前广东电力供应缺口已达300万千瓦,缺电形势蔓延到整个珠三角地区。广东部分高耗能企业不得已开始错峰用电,这比往年的迎峰度夏提前了半个月。
电煤价格已成为最大的矛盾焦点。
在2月底召开的中电联2008年经济形势与企业改革分析预测会上,中电联秘书长王永干说,尽管国务院自1月下旬组织了应急状态下的电煤抢运工作,电煤库存有了一定增长,但电煤紧张将成为影响电力供应和运行的最主要矛盾之一。“如果不能很好地从机制上解决电煤供应的量、价、运力安排问题,今年电力供需的严峻形势仍会出现。”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总经理陆启洲表示,由于目前“市场煤、计划电”,煤价上涨而电价不涨,电厂利润必然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亏损。
根据中电联燃料分会的统计,按照今年的重点电煤合同,电煤价格比去年平均每吨上涨35元-45元,发电企业将增加成本支出205亿元-265亿元。
“原来的理由是没有煤,政府突击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后,这个理由不太好说了,就转说煤价过高造成的。”虎杰咨询首席分析师张寅分析说。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则对《财经》记者表示,不解决机制问题,“油荒”和“电荒”就会不断出现。“中国‘油荒’和‘电荒’的特点是,油价或者煤价一涨,企业就不积极,‘油荒’和‘电荒’就来了;政府一旦施压,短缺就过去了。”林伯强说,“企业都是国企,不会不供应,只是会不断地重复消极供应,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补贴负效应
3月19日晚,中石化及其附属公司上海石化分别发布公告,宣布获得国家财政补贴,其中中石化获得123亿元,上海石化获得3.4亿元。这是中石化第三次获得财政补贴。
与前两次补贴一样,这次补贴,也是用于因价格管制而严重亏损的原油进口业务。可是,中石化获补贴的消息一出,顿时在其他受到价格管制的国有企业中引发连锁反应。
“电力企业认为,同样是因为价格管制造成亏损,政府给中石化补贴,不给别人,有点说不通。”五大电力集团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大家就都开始哭穷,说如果不进行煤电联动,就应该给发电企业进行补贴。”
另一家石油企业的财务部经理则戏称,“这个补贴政策是一个鼓励亏损的政策。因为财政部决定补不补的依据就是亏不亏损。”
在今年3月“两会”期间,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小琳表示,“没有形成煤电正常有效的价格协调机制,因此,电煤供应的危机难以避免……如果煤炭价格必须反映能源稀缺和环境成本,电价也必须反映这两点。”
3月下旬,国务院国资委业绩考察局在中电投集团总部召集电力企业开会。在会议上,中电投、华能、大唐、华电和国电等多家电力企业,纷纷呼吁尽快启动第三次煤电联动。国务院国资委与会代表表示,对电煤价格上涨给电力企业带来亏损的情况表示理解,并承诺对电煤价格上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后,向国务院进行专门汇报。
面对企业的呼声,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表示,煤炭价格上涨后,今年没有相应调整电价,主要是考虑今年价格总水平上升幅度较大。至于煤电价格什么时候联动,曹长庆认为“需要认真研究”。
扭曲的价格之下,企业的行为也在扭曲。
“我们经营得好一些,就不给补贴。现在一方面是对油价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又要按过去低油价情形下制订的标准征收特别收益金。中石油现在怎么拼绩效都没有用,国家一个政策就可以让企业的努力化为乌有。”中石油集团内部一位人士说。
从去年年底以来,中石油一直在争取对特别收益金征收办法重新调整,方案之一是提高起征点;方案之二则是争取原油每桶68美元以上免征特别收益金。中石油的理由是,2006年确定征收特别收益金时,国际油价仍在低位运行,因此,将起征点确定为40美元/桶,而当时预想的油价上限为每桶60美元左右。现在国际油价的涨幅已远远超过当时的设定,而国内油价没有与国际接轨,当时确立的征收标准已远远落后于现实。
一方面,财政部只对进口原油和成品油进行补贴,以自供为主的中石油被排除在外;另一方面,由于原油价格已经接轨,中石油的自供部分仍必须按照100美元以上的价格来缴纳特别收益金。由于中石油目前生产的原油均以自供为主,为了少交特别收益金,中石油试图调低内部自供原油的价格,但申请被国家发改委拒绝。
据业内人士介绍,为了避免中石化亏损,国家近期还将出台返还进口关税的政策,即对原油进口先按17%征收进口税,再按税额的75%实行退税。但这并不是一个好政策。中石油上述人士称,“政策制定的出发点都是应急,导致每一个政策都有连锁反应,而政府再一一灭火,结果必然是火越灭越多。”
根据年报,2007年中石化进口原油1.13亿吨,中石油进口量约为3000万吨。
中石化获补贴的“负效应”还在扩大。一位消息人士说,甚至钢铁等基础产业也希望“拱一下”,以铁矿石价格过高为理由,游说政府在出口关税上“不要卡得那么死”。
“都说亏损,但是到底有没有钱?为何亏损?国企不透明,可以说都是一本糊涂账。”虎杰咨询首席分析师张寅说。
“看得见的手”
面对种种压力,有关部门仍然表示要继续维持价格管制。
4月9日,国家发改委在全国纠风工作会议上表示,2008年各级发展改革和价格主管部门将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中央加强价格监管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坚决防止少数品种的价格异常波动引发价格全面上涨。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一位官员表示,不是不让涨价,而是要有秩序、有限度地上涨,这样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现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毕井泉在广州举行的全国价格监督检查工作会议上亦指出,促进市场价格稳定和秩序规范将成为市场价格监管的重中之重。
对此,《财经》特约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中国过去几年面临的问题是没有及时启动价格体制的改革,直到现在,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采取的仍是以发改委为核心的微观管理模式,核心是控制价格。这种模式会导致很多矛盾,而且由“看得见的手”管理,如何能够准确判断瞬息万变的市场供需情况?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则认为,价格机制扭曲还会导致垄断进一步加剧。“国企能熬,民企没法熬,这在石油行业特别明显,民营加油站现在纷纷被收购,这样不利于能源行业提高效率。要提高能源行业效率,就必须打破垄断。”林伯强说。
“洪水来了,有一个办法是筑坝,还有一个办法是泄洪。今年应该是泄洪的时候,可是却在不断筑坝,筑坝是要出大事的。”谢国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