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浩瀚的大洋底下,有一片神秘的区域令科学家困惑不解——数千平方千米的地壳神秘失踪了,裸露出人类原本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地幔,如同打开了一扇观察地球内部秘密的“窗口”。
2007年3月5日,价值4 000万英镑的英国海洋科考船“詹姆斯·库克”号满载着科学家和先进仪器设备驶向纵贯大西洋中部的海底山脉“大西洋海岭”(也就是“大西洋中脊”),进行了它的处女航。
请你想象一下,在一个被无边黑暗笼罩着所有一切的世界里,那里的压力是如此之强,毫无防护的人体倾刻间就会被压成肉浆。这样的世界的确存在,它就藏在我们这颗星球海面之下2 000~6 000米深处,那是一个冰冷刺骨的深幽王国。我们曾以为了解它们——直到这些陌生小动物的奇异照片让我们目瞪口呆……现在,让我们跟随摄像机的镜头来一睹它们的真容。
啥东东?看上去像个由设计师设计的时尚电灯。当时发现这个奇怪生物的科学家肯定也是这样想的,因为他命名它为“落地灯海绵球”。但这些美丽的词藻却掩盖着一个致命的陷阱,因为它那布满微型小钩的表面就像捕蝇纸一样有黏性!小型甲壳动物或者蠕虫一旦不幸附上它的表面,不消几天便会被这食肉海绵消化殆尽。
外表常常会蒙蔽我们的双眼,这些美丽的“铃铛”其实并非花朵,而是一群胶质动物。它们沿一条茎柄排列聚集,组成一个独立的生物体。生物学家称其为管水母。顶端的“铃铛”用它们的伞膜划水来带动整体。底部的“铃铛”要小得多,它们混迹于一大团耷拉在下面的橘黄色物体中,负责用能分泌毒液的触须捕捉食物,供整个群落食用。每个管水母还不到40厘米长,但管水母中间的柄却长达几十米,触须更接近100米。
连海葵都好动!看看这只海葵。它本应安分守己,紧附在洋面以下50米岩石上。然而,摄影记者却在深海处拍到它在嬉戏玩耍,那里距离海平面300米!它在海洋深处寻找什么?不得而知。
这只漂亮的动物,它的背壳像一张十分快乐的人脸。因为它的大螯上生活着一种奇特的海葵,就像“砰砰”炸开的烟花一样,所以被命名为“砰砰蟹”。砰砰蟹的大螯已经退化,不能用于捕食,得靠海葵帮忙。砰砰蟹大螯上的海葵与它是共生关系。砰砰蟹带着海葵四处爬行,海葵则收集珊瑚礁上的有机物,一些自己吃,一些则提供给砰砰蟹。
闪耀如一朵异域奇花,这戴盔的水母以大胃之王闻名。它将近1米长,葬身它腹中的牺牲者不计其数。这个妖娆的生物还有着广阔的活动范围,它能下潜至7 000米的深海,也乐意浮向海面表层。
2007年3月5日,价值4 000万英镑的英国海洋科考船“詹姆斯·库克”号满载着科学家和先进仪器设备驶向纵贯大西洋中部的海底山脉“大西洋海岭”(也就是“大西洋中脊”),进行了它的处女航。

请你想象一下,在一个被无边黑暗笼罩着所有一切的世界里,那里的压力是如此之强,毫无防护的人体倾刻间就会被压成肉浆。这样的世界的确存在,它就藏在我们这颗星球海面之下2 000~6 000米深处,那是一个冰冷刺骨的深幽王国。我们曾以为了解它们——直到这些陌生小动物的奇异照片让我们目瞪口呆……现在,让我们跟随摄像机的镜头来一睹它们的真容。

啥东东?看上去像个由设计师设计的时尚电灯。当时发现这个奇怪生物的科学家肯定也是这样想的,因为他命名它为“落地灯海绵球”。但这些美丽的词藻却掩盖着一个致命的陷阱,因为它那布满微型小钩的表面就像捕蝇纸一样有黏性!小型甲壳动物或者蠕虫一旦不幸附上它的表面,不消几天便会被这食肉海绵消化殆尽。

外表常常会蒙蔽我们的双眼,这些美丽的“铃铛”其实并非花朵,而是一群胶质动物。它们沿一条茎柄排列聚集,组成一个独立的生物体。生物学家称其为管水母。顶端的“铃铛”用它们的伞膜划水来带动整体。底部的“铃铛”要小得多,它们混迹于一大团耷拉在下面的橘黄色物体中,负责用能分泌毒液的触须捕捉食物,供整个群落食用。每个管水母还不到40厘米长,但管水母中间的柄却长达几十米,触须更接近100米。

连海葵都好动!看看这只海葵。它本应安分守己,紧附在洋面以下50米岩石上。然而,摄影记者却在深海处拍到它在嬉戏玩耍,那里距离海平面300米!它在海洋深处寻找什么?不得而知。

这只漂亮的动物,它的背壳像一张十分快乐的人脸。因为它的大螯上生活着一种奇特的海葵,就像“砰砰”炸开的烟花一样,所以被命名为“砰砰蟹”。砰砰蟹的大螯已经退化,不能用于捕食,得靠海葵帮忙。砰砰蟹大螯上的海葵与它是共生关系。砰砰蟹带着海葵四处爬行,海葵则收集珊瑚礁上的有机物,一些自己吃,一些则提供给砰砰蟹。

闪耀如一朵异域奇花,这戴盔的水母以大胃之王闻名。它将近1米长,葬身它腹中的牺牲者不计其数。这个妖娆的生物还有着广阔的活动范围,它能下潜至7 000米的深海,也乐意浮向海面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