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出生时两种气门芯断脐方法效果比较。
方法:对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1日来我院妇产科病区出生、阿氏评分为8—10分的正常足月新生儿600例(包括顺产和剖腹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研究新生儿出生后,行气门芯断脐的两种方法进行脐带脱落时间、72小时后行二次断脐有无出血情况,出生后脐带出血安全系数的差异及结扎后脐带残端24小时、48小时的干燥程度的效果比较。
结果:对新生儿出生后用二个气门芯进行断脐的方法在脐带脱落时间、72小时后行二次断脐时出血情况、出生后脐带出血安全系数及24小时、48小时脐带残端干燥程度等数据研究和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新生儿出生后使用两个气门芯断脐方法,能更好地护理新生儿脐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025-02
脐带是供胎儿与母体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和代谢产物排出的重要通道。而新生儿出生断脐后,脐带残端却成为病原微生物侵袭新生命的危险通道。因此,脐带残端脱落、愈合越早,新生儿脐部感染机会就越小[1]。目前,出生后结扎脐带的方式有多种,如棉线结扎法,气门芯结扎法,脐带夹结扎法[2]。较常用的有气门芯法及脐带夹法。本研究采用的是气门芯结扎,但就气门芯结扎方法在临床也有不同的两种操作,第一种是在新生儿出生后1~2min用一个气门芯套住脐带根部进行结扎,第二种是在新生儿出生后1~2min用两个气门芯并列套住脐带根部进行结扎[3]。研究随后的出血情况及其安全系数、24小时48小时后脐带残端干燥程度,72小时后实行二次断脐时是否出血、及脐带残端自然脱落情况有非常大的不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1日600例阿氏评分为8—10分的正常足月新生儿600例(包括顺产和剖腹产)。所选两组新生儿体重情况见下表1。
两组新生儿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阿氏评(肌张力、喉反射、呼吸、肤色、心率)为8-10分、分娩方式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选取满足一下条件的新生儿作为两种不同方法比较的基本条件:①产妇无严重内、外科疾病及妊娠并发症;②宫内妊娠37~41周;③胎儿无宫内感染;④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
1.2方法。
1.2.1观察组。操作方法是:第一次断脐在新生儿出生后1~2min,脐带停止博动后,将新生儿放于辐射台无菌区上,房间温度在25-28℃,用止血钳套带丝线气门芯距脐根0.5cm处夹住脐带,在止血钳上方2cm处剪断脐带,将带线气门芯滑至脐根处结扎,注意不可套住皮肤。随后再并列套一个气门芯,剪断气门芯上的丝线,以防止在护理新生儿时拉伤脐部。常规处理后,覆盖消毒纱布并包扎健婴宝胎毒清结扎包。待次日沐浴后取去纱布,每日用75%酒精常规消毒,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并用脐带结扎包进行包扎。到72小时后(可在新生儿沐浴后做完新生儿疾病筛查时)行二次断脐。备一消毒断脐包,包内有:剪刀1把、止血钳1把、纱布1块、棉球3个、棉签3根。另备新生儿脐带结扎保护带1个、云南白药、75%酒精或碘伏等。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脐带,用止血钳剔去气门芯,提起脐带残端,沿脐轮上缘剪去脐带残端,用明胶海绵条或云南白药敷在脐带断端处,纱布覆盖,外用新生儿脐带结扎保护带包扎,嘱家属尽量让新生儿安静,防止因新生儿哭闹用力,引起脐部残端结痂处再次出血。保持脐部干燥。于剪后0.5h、2h观察脐部渗血情况,如出血较多,局部应用凝血酶原粉再常规包扎,以后每天消毒。包扎24~48小时后拆除。以后每日沐浴后常规用75%酒精消毒脐部至脐部残端处长成正常皮肤。
1.2.2对照组。操作方法是:第一次斷脐在新生儿出生后1~2min,脐带停止博动后,将新生儿放于辐射台无菌区上,房间温度在25-28℃,用止血钳套带丝线气门芯距脐根0.5cm处夹住脐带,在止血钳上方2cm处剪断脐带,将带线气门芯滑至脐根处结扎,注意不可套住皮肤。剪断气门芯上的丝线,以防止在护理新生儿时拉伤脐部。常规处理后覆盖消毒纱布并包扎健婴宝胎毒清结扎包。待沐浴后取去纱布。每日用75%酒精常规消毒,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随后同观察组一样进行常规新生儿脐部护理及二次断脐。
1.3结果。通过对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脐部出血情况,工作人员观察并记录脐部出血安全系数,二次断脐时的出血情况,72小时脐带脱落情况。5天后脐带脱落情况,24小时48小时后脐带残端干燥情况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方法结果优于对照组的结果,更适用临床工作,两组情况见表2。
2护理
2.1新生儿沐浴的室温为26—28度,关闭门窗,水温37-40度,房间湿度60-80%,注意给新生儿保暖。
2.2每日给新生儿沐浴后用75%酒精消毒肚脐,保持干燥。
2.3在加强护理工作的同时,指导产妇及家属正确的护理脐部是预防脐部感染的重要环节。重点是观察脐窝是否有分泌物,脐轮周围有无发红,换尿裤时婴儿的内衣不要置于尿裤内,尿裤要向外翻下,切忌盖在脐窝上,且爽身粉等不要洒在脐窝内,注意保持脐部干燥清洁[4]。
3讨论
3.1脐带大小因人而异,当脐带大时,与皮肤相连处的脐轮则大,产生的脐孔伤口则大,愈合就会慢。同时,当脐带在干洁过程无收缩或干洁程度欠佳时,则容易引起脐部出血,而且脐带高蛋白胶质组织营养丰富,细菌极易繁殖,如果脐部伤口大,愈合慢,极容易引起脐部感染[5]。新生儿出生后,常规用脐带夹、棉线或气门芯在距脐根0.5cm处结扎脐带残端后,需脐带自然脱水硬痂后才自然脱落,所需时间在6~10天以上,胶质脐带则需更长时间,个别还会有新生肉芽出现。在住院期间,大部分新生儿脐带都不能自然脱落,出院在家中脐带与脐周皮肤形成凹陷有渗液或异味,护理时还会牵扯脐带残端引起出血、脱脐,易引起家长们的担忧而抱来就诊[6]。 3.2使用气门芯结扎脐带根部,一方面使脐带动静脉、胶质组织缩细,加速血管收缩、胶质干洁;另一方面,在脐带干洁的过程中使脐轮内收、脐孔缩细、变窄,利于伤口愈合。因气门芯内收使脐轮(脐根部)直径缩小、脐残端容易干燥脐部愈合快、脐感染机会少[7]。
3.3在常规结扎脐带30小时后进行新生儿二次断脐,由于剪去脐带残端组织,脐部干燥,使脐孔闭合时间提前,避免了潜在的院外感染,方便家长对新生儿进行护理。
3.4由于二次断脐48小时后基本上脐部不需包扎,减少护理环节,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纱布等用物,而且使用气门芯经济,每条气门芯价格极低,一条气门芯可分成许多只来结扎脐用,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
3.5对住院新生儿观察和出院新生儿的随访发现,观察组方法断脐后脐孔恢复良好、美观,无1例发生继发感染,家长满意率100%。
4结论
新生儿脐部护理中常见的问题有脐带出血、脐部发炎,造成脐带结痂脱落愈合时间延迟,严重者可合并全身感染,危及新生儿生命安全。
观察组的操作方法是安全可靠的結扎方法,关键操作是使用2个气门芯结扎脐带,可达到操作简单、日常护理方便、二次断脐不出血、脐带脱落早、新生儿安全等效果。在行常规护理的情况下,等待其自然脱落,可减少脐部并发症[8]。对照组新生儿此法结扎脐带后于24~48h后行脐带残端剪除,消毒,止血再包扎固定24h,虽然也能促使脐部创面早期愈合,但若处理不当,极易发生新生儿脐部出血和感染及护理安全问题。
为实现减少脐部出血和避免脐部感染,我科在临床实践中,采用新生儿于出生后用2个气门芯结扎脐带,实行标准护理,等待其自然脱落。结果显示:操作简单,出血情况明显减少,几乎无感染,随访愈合好[9]。符合病理生理发展规律,不必采取脐带残端修剪[10]。本次两种方法效果比较,观察组的方法更适用于临床,能促进新生儿脐带断端的愈合,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缩短脐带结痂脱落时间,防止出血,有利于新生儿脐部观察及护理。对促进新生儿身体健康,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菊区.81例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J].实用护理杂志,2011,17(4):252
[2]夏海鸥主编.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6974
[3]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等主编.实用新生儿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96297
[4]叶彩眉,马冬梅;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2,08(3):137-143
[5]刘亚红,冯海云,罗静.新生儿脐部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2011,12(5):94-98
[6]梁秋霞.不同干预措施对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综合版);2011,01(8):40-42胡传军;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1,06(7):121-122
[7]李文平;新生儿脐部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08(2):29-32
[8]李娟,王庆红,吴红,等.2005年中国城市产科新生儿出生状况调查.中国当代儿科杂志[J].2012,14(1):7-10
[9]陈红.暴露脐根部断脐对新生儿脐带水肿护理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0.10-14
[10]王俊青,李莉苹,李波,商存平.改良式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0,01(5):93-95
[11]党利梅.两种新生儿脐带残端护理方法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4):151-152
[12]张宏玉,华少萍,郑思华.新生儿出生后脐带自然搏动的生理特征与意义.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6):743-745
[13]华少萍,张宏玉(通讯作者).晚断脐和早断脐对母儿结局影响.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2):1572-1575
方法:对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1日来我院妇产科病区出生、阿氏评分为8—10分的正常足月新生儿600例(包括顺产和剖腹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研究新生儿出生后,行气门芯断脐的两种方法进行脐带脱落时间、72小时后行二次断脐有无出血情况,出生后脐带出血安全系数的差异及结扎后脐带残端24小时、48小时的干燥程度的效果比较。
结果:对新生儿出生后用二个气门芯进行断脐的方法在脐带脱落时间、72小时后行二次断脐时出血情况、出生后脐带出血安全系数及24小时、48小时脐带残端干燥程度等数据研究和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新生儿出生后使用两个气门芯断脐方法,能更好地护理新生儿脐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025-02
脐带是供胎儿与母体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和代谢产物排出的重要通道。而新生儿出生断脐后,脐带残端却成为病原微生物侵袭新生命的危险通道。因此,脐带残端脱落、愈合越早,新生儿脐部感染机会就越小[1]。目前,出生后结扎脐带的方式有多种,如棉线结扎法,气门芯结扎法,脐带夹结扎法[2]。较常用的有气门芯法及脐带夹法。本研究采用的是气门芯结扎,但就气门芯结扎方法在临床也有不同的两种操作,第一种是在新生儿出生后1~2min用一个气门芯套住脐带根部进行结扎,第二种是在新生儿出生后1~2min用两个气门芯并列套住脐带根部进行结扎[3]。研究随后的出血情况及其安全系数、24小时48小时后脐带残端干燥程度,72小时后实行二次断脐时是否出血、及脐带残端自然脱落情况有非常大的不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1日600例阿氏评分为8—10分的正常足月新生儿600例(包括顺产和剖腹产)。所选两组新生儿体重情况见下表1。
两组新生儿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阿氏评(肌张力、喉反射、呼吸、肤色、心率)为8-10分、分娩方式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选取满足一下条件的新生儿作为两种不同方法比较的基本条件:①产妇无严重内、外科疾病及妊娠并发症;②宫内妊娠37~41周;③胎儿无宫内感染;④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
1.2方法。
1.2.1观察组。操作方法是:第一次断脐在新生儿出生后1~2min,脐带停止博动后,将新生儿放于辐射台无菌区上,房间温度在25-28℃,用止血钳套带丝线气门芯距脐根0.5cm处夹住脐带,在止血钳上方2cm处剪断脐带,将带线气门芯滑至脐根处结扎,注意不可套住皮肤。随后再并列套一个气门芯,剪断气门芯上的丝线,以防止在护理新生儿时拉伤脐部。常规处理后,覆盖消毒纱布并包扎健婴宝胎毒清结扎包。待次日沐浴后取去纱布,每日用75%酒精常规消毒,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并用脐带结扎包进行包扎。到72小时后(可在新生儿沐浴后做完新生儿疾病筛查时)行二次断脐。备一消毒断脐包,包内有:剪刀1把、止血钳1把、纱布1块、棉球3个、棉签3根。另备新生儿脐带结扎保护带1个、云南白药、75%酒精或碘伏等。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脐带,用止血钳剔去气门芯,提起脐带残端,沿脐轮上缘剪去脐带残端,用明胶海绵条或云南白药敷在脐带断端处,纱布覆盖,外用新生儿脐带结扎保护带包扎,嘱家属尽量让新生儿安静,防止因新生儿哭闹用力,引起脐部残端结痂处再次出血。保持脐部干燥。于剪后0.5h、2h观察脐部渗血情况,如出血较多,局部应用凝血酶原粉再常规包扎,以后每天消毒。包扎24~48小时后拆除。以后每日沐浴后常规用75%酒精消毒脐部至脐部残端处长成正常皮肤。
1.2.2对照组。操作方法是:第一次斷脐在新生儿出生后1~2min,脐带停止博动后,将新生儿放于辐射台无菌区上,房间温度在25-28℃,用止血钳套带丝线气门芯距脐根0.5cm处夹住脐带,在止血钳上方2cm处剪断脐带,将带线气门芯滑至脐根处结扎,注意不可套住皮肤。剪断气门芯上的丝线,以防止在护理新生儿时拉伤脐部。常规处理后覆盖消毒纱布并包扎健婴宝胎毒清结扎包。待沐浴后取去纱布。每日用75%酒精常规消毒,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随后同观察组一样进行常规新生儿脐部护理及二次断脐。
1.3结果。通过对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脐部出血情况,工作人员观察并记录脐部出血安全系数,二次断脐时的出血情况,72小时脐带脱落情况。5天后脐带脱落情况,24小时48小时后脐带残端干燥情况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方法结果优于对照组的结果,更适用临床工作,两组情况见表2。
2护理
2.1新生儿沐浴的室温为26—28度,关闭门窗,水温37-40度,房间湿度60-80%,注意给新生儿保暖。
2.2每日给新生儿沐浴后用75%酒精消毒肚脐,保持干燥。
2.3在加强护理工作的同时,指导产妇及家属正确的护理脐部是预防脐部感染的重要环节。重点是观察脐窝是否有分泌物,脐轮周围有无发红,换尿裤时婴儿的内衣不要置于尿裤内,尿裤要向外翻下,切忌盖在脐窝上,且爽身粉等不要洒在脐窝内,注意保持脐部干燥清洁[4]。
3讨论
3.1脐带大小因人而异,当脐带大时,与皮肤相连处的脐轮则大,产生的脐孔伤口则大,愈合就会慢。同时,当脐带在干洁过程无收缩或干洁程度欠佳时,则容易引起脐部出血,而且脐带高蛋白胶质组织营养丰富,细菌极易繁殖,如果脐部伤口大,愈合慢,极容易引起脐部感染[5]。新生儿出生后,常规用脐带夹、棉线或气门芯在距脐根0.5cm处结扎脐带残端后,需脐带自然脱水硬痂后才自然脱落,所需时间在6~10天以上,胶质脐带则需更长时间,个别还会有新生肉芽出现。在住院期间,大部分新生儿脐带都不能自然脱落,出院在家中脐带与脐周皮肤形成凹陷有渗液或异味,护理时还会牵扯脐带残端引起出血、脱脐,易引起家长们的担忧而抱来就诊[6]。 3.2使用气门芯结扎脐带根部,一方面使脐带动静脉、胶质组织缩细,加速血管收缩、胶质干洁;另一方面,在脐带干洁的过程中使脐轮内收、脐孔缩细、变窄,利于伤口愈合。因气门芯内收使脐轮(脐根部)直径缩小、脐残端容易干燥脐部愈合快、脐感染机会少[7]。
3.3在常规结扎脐带30小时后进行新生儿二次断脐,由于剪去脐带残端组织,脐部干燥,使脐孔闭合时间提前,避免了潜在的院外感染,方便家长对新生儿进行护理。
3.4由于二次断脐48小时后基本上脐部不需包扎,减少护理环节,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纱布等用物,而且使用气门芯经济,每条气门芯价格极低,一条气门芯可分成许多只来结扎脐用,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
3.5对住院新生儿观察和出院新生儿的随访发现,观察组方法断脐后脐孔恢复良好、美观,无1例发生继发感染,家长满意率100%。
4结论
新生儿脐部护理中常见的问题有脐带出血、脐部发炎,造成脐带结痂脱落愈合时间延迟,严重者可合并全身感染,危及新生儿生命安全。
观察组的操作方法是安全可靠的結扎方法,关键操作是使用2个气门芯结扎脐带,可达到操作简单、日常护理方便、二次断脐不出血、脐带脱落早、新生儿安全等效果。在行常规护理的情况下,等待其自然脱落,可减少脐部并发症[8]。对照组新生儿此法结扎脐带后于24~48h后行脐带残端剪除,消毒,止血再包扎固定24h,虽然也能促使脐部创面早期愈合,但若处理不当,极易发生新生儿脐部出血和感染及护理安全问题。
为实现减少脐部出血和避免脐部感染,我科在临床实践中,采用新生儿于出生后用2个气门芯结扎脐带,实行标准护理,等待其自然脱落。结果显示:操作简单,出血情况明显减少,几乎无感染,随访愈合好[9]。符合病理生理发展规律,不必采取脐带残端修剪[10]。本次两种方法效果比较,观察组的方法更适用于临床,能促进新生儿脐带断端的愈合,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缩短脐带结痂脱落时间,防止出血,有利于新生儿脐部观察及护理。对促进新生儿身体健康,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菊区.81例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J].实用护理杂志,2011,17(4):252
[2]夏海鸥主编.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6974
[3]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等主编.实用新生儿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96297
[4]叶彩眉,马冬梅;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2,08(3):137-143
[5]刘亚红,冯海云,罗静.新生儿脐部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2011,12(5):94-98
[6]梁秋霞.不同干预措施对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综合版);2011,01(8):40-42胡传军;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1,06(7):121-122
[7]李文平;新生儿脐部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08(2):29-32
[8]李娟,王庆红,吴红,等.2005年中国城市产科新生儿出生状况调查.中国当代儿科杂志[J].2012,14(1):7-10
[9]陈红.暴露脐根部断脐对新生儿脐带水肿护理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0.10-14
[10]王俊青,李莉苹,李波,商存平.改良式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0,01(5):93-95
[11]党利梅.两种新生儿脐带残端护理方法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4):151-152
[12]张宏玉,华少萍,郑思华.新生儿出生后脐带自然搏动的生理特征与意义.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6):743-745
[13]华少萍,张宏玉(通讯作者).晚断脐和早断脐对母儿结局影响.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2):1572-1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