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图5-19,已知CE、CB分别是△ABC和△ADC的中线,且AB=AC,求证:CD=2CE。
分析:用加倍法,为了证明CD=2CE,考虑CE是△ABC底边AB上的中线,故把CE延长到F,使CF=2CE,把原来证CD=2CE转化为证明CD=CF,如此把线段“倍半”的数量关系转化为证两条线段的相等关系。
证明:如图5-20,延长CE至F,使EF=CE,连结BF,可证△EBF≌△EAC。
∴BF=AC=AB=BD;
又∠CBF=∠CBA+∠ABF=∠BCA+∠CAB=∠CBD,BC公用,
∴△CBF≌△CBD;(SAS)
∴CF=CD,即2CE=CD。
发散2:如图5-21,已知∠BAC=∠DAE,∠ABD=∠ACE,BD=CE,求证:AB=AC,AD=AE。
分析:本题利用等式相加减的性质进行角的相加减,将∠BAC=∠DAE转化为∠BAD=∠CAE,达到将间接条件转化为直接条件的目的。
证明:∵∠BAC=∠BAD+∠DAC,∠DAE=∠CAE+∠DAC,∠BAC=∠DAE,
∴∠BAD+∠DAC=∠CAE+∠DAC(等量代换)
∴∠BAD=∠CAE(等式性质);
在△BAD与△CAE中,
∵∠BAD=∠CAE(已证),BD=CE(已知),∠ABD=∠ACE(已知)
∴△BAD≌△CAE(AAS)。
辅导老师:卢金春
分析:用加倍法,为了证明CD=2CE,考虑CE是△ABC底边AB上的中线,故把CE延长到F,使CF=2CE,把原来证CD=2CE转化为证明CD=CF,如此把线段“倍半”的数量关系转化为证两条线段的相等关系。
证明:如图5-20,延长CE至F,使EF=CE,连结BF,可证△EBF≌△EAC。
∴BF=AC=AB=BD;
又∠CBF=∠CBA+∠ABF=∠BCA+∠CAB=∠CBD,BC公用,
∴△CBF≌△CBD;(SAS)
∴CF=CD,即2CE=CD。
发散2:如图5-21,已知∠BAC=∠DAE,∠ABD=∠ACE,BD=CE,求证:AB=AC,AD=AE。
分析:本题利用等式相加减的性质进行角的相加减,将∠BAC=∠DAE转化为∠BAD=∠CAE,达到将间接条件转化为直接条件的目的。
证明:∵∠BAC=∠BAD+∠DAC,∠DAE=∠CAE+∠DAC,∠BAC=∠DAE,
∴∠BAD+∠DAC=∠CAE+∠DAC(等量代换)
∴∠BAD=∠CAE(等式性质);
在△BAD与△CAE中,
∵∠BAD=∠CAE(已证),BD=CE(已知),∠ABD=∠ACE(已知)
∴△BAD≌△CAE(AAS)。
辅导老师:卢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