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和友情都像一碗蜂蜜

来源 :中学生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an0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来东北的时候,江冷面就神秘兮兮地告诉我:东北的铁门在冬天是水果味的。
  作为一个国家二级吃货选手,我一是好奇犯馋,二是丝毫没意识到看起来老实巴交的江冷面会诓我。就这样,我的舌头毫无悬念地粘在了冬天冰凉的铁门上,那滋味,和大夏天舔上一支冒着冷气的老北京冰棒一模一样。等到我眼泪汪汪地把舌头拔下来,此事的罪魁祸首——江冷面,在边上扶着墙壁笑得险些撒手人寰。
  按她的话来说,就是要有这种不怕忽悠的精神,才能和她在吃货的金光大道上撒丫子奔腾。为此我差点和她结下梁子。不过有了这个吃货属性,我还是和她一拍即合,并肩踏上了吃货这条不归路。
  学校三食堂的砂鍋卖得紧俏得很,每次上午最后一节课刚结束,江冷面就拉着我急速狂奔,以免我们经受饿着肚子还排队等位的痛苦。
  江冷面的饿狼样也成功引起了食堂大妈的注意,大妹子一词叫得热乎。“大妹子,又来吃砂锅啊?”“大妹子,还是照常多麻多辣加冷面对吧?”
  平时对我说话粗声粗气活像个土匪头子的江冷面就笑得跟朵春天里的野百合一样,捏着嗓子细声细气道:“是的呢,谢谢阿姨!”我一抱臂做出受不了的表情,她就在大妈转身的空隙狠狠瞪我。
  砂锅的味道简直没得说,它不仅是三食堂的金字招牌,还是治疗上火起口疮的必备良药,用江冷面的话来说就是以毒攻毒。说来也是,每次生口疮来上那么一锅,保管锅到病除。
  北门外的小吃街也是我俩经常出没的地点,夏天是大排档的主场,色泽光亮的冰啤,香味四溢的烤串,引来了无数像我和江冷面这样的馋客。就连零下二三十度、滴水成冰的十二月的夜晚也能看到我和江冷面裹成球在小吃摊前晃荡的小身影。香软出奇的小花饼、热乎乎的煎饼果子、焦香扑鼻的夺命小串,还有酸酸甜甜的锅包肉,每一样都能成为我们顶着大雪和寒风出门的理由。
  吃得尽兴,肚上的肥肉也长得尽兴。一个冬天过去,换上单薄春装的我和江冷面揪着肚上生出的二两肥膘,很是惆怅。不过惆怅是惆怅,若是因此就停住了吃货的步伐,岂是我和江冷面所为?
  那年《来自星星的你》大热,“炸鸡啤酒”成了街头巷尾年轻人的口头禅。跨年的那天晚上,我和江冷面耐不住在寝室里玩电脑的寂寞,相视一眼后一拍即合,也不管外面零下三十多度的低温,穿上鞋就挣脱了暖气的怀抱。
  我们在没脚踝的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在被风刮成洗剪吹之前终于找到了一家韩国炸鸡店。大盘炸鸡和水果沙拉上来,江冷面哈喇子都快淌到下巴了,我眼神扫向摆盘的小哥,忙递张纸过去:亲人,稳住。
  可是没冰啤啊,只有常温,这可是人生一大憾事。江冷面灵光一闪,抱着两瓶啤酒把我拉到门外,选了个雪地开始刨坑,将啤酒埋到雪里成了个小雪堆后才心满意足地进了门。等到将啤酒从雪里刨出来,“嘁”地一声打开灌到肚里,那才是名副其实的透冰凉、心飞扬。
  最难忘的是有一次江冷面领我到外面澡堂子洗澡。我们挎着洗澡筐趿着小拖鞋从澡堂出来时,北门外热闹起来,烧烤的香味又勾起了我们的小馋虫。奈何翻遍所有的衣兜,都只有几块钱零钱,正经的串是撸不成了,但也不妨碍我们打打牙祭。
  我们每人拿着一串烤肉皮和一串烤香肠走在夜晚的校园里,那天晚风有点凉,校园里路灯逐一亮了起来,树影透过橘黄的路灯落在地面上,路上行人三三两两,真是美景良辰。我侧头看了一眼江冷面,她注意到我的目光,恶狠狠地瞪向我:“你瞅啥?”
  我看着她那张糊满香料的脸,扑哧一声笑出来。
其他文献
杂物房里的小秘密  某日,洋姐和铂金闲唠嗑,读者梓君表示:“学生时代收藏的各种小玩意在搬家时都被找出来了!发卡、情书、上课传的纸条、喜欢的少年送的一颗糖……但说来也奇怪,现在死活想不起那些人是谁了,当时觉得我这一生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念念不忘中被遗忘了。”但怀着一颗少女心的洋姐依然觉得,只要收藏品还在,回忆就不会完全被时光风干。  对了,洋姐还想和大家分享另一个故事——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
这期同龄会的主角是江西景德镇的18岁女孩廖彦雯,一个既会跆拳道也会拉丁舞,擅长篆书和画画的小才女。  跆拳道让我学会了淡定  廖彦雯是三年级的时候练跆拳道的。因为她读二年级那年姐姐得了胃病,治了一年有余。妈妈希望她跟姐姐有一个好身体,就问她们要不要去学个跆拳道。于是她很兴奋地报了名,其实当时她只是想多学一个兴趣班,能在小伙伴当中炫耀,并没有想到一练就是这么多年。那时候练跆拳道的女生很少,大概只有八
我很小的时候很羡慕一类人,他们好像总能比我们早一步接触到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并且把那些东西带进来。比如,你还在看《虹猫蓝兔》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看《火影忍者》了;你还在看《安徒生童话》的时候,他们已经聊起了《哈利·波特》;你还在玩泥巴、打弹子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接触互联网玩《梦幻西游》一类的东西了。  小孩子们都喜欢角色扮演,在你还想成为蓝猫探索宇宙奥秘的时候,抱歉,人家已经化身高达在宇宙中打拼好几
[1]  我有个室友,比较突出特点就是拼音不好。而我依据她的这个个人特点,也生出了一种崭新的爱好——动不动就对她进行拼音知识问答。  有一次我在她床上玩儿,她拿手机看大众点评,然后说:“这个螃蟹应该能好吃。”  我就问她:“为什么这个piang,螃蟹的螃,里面这个i不发音呢?”  我室友想了半天,犹犹豫豫地开口:“是啊,为什么呢?”  我:“因为它不存在。”  随即因为笑声过于猖狂而遭到殴打。  
我在20岁的时候才开始追星。  彼时仗着天高皇帝远,省吃儉用加兼职。一点点凑门票和路费,把头像换成一个大写的“穷”字。推掉所有可去可不去的聚餐,移除可买可不买的东西。数着日历掐着秒表抢票做攻略,最后成行朋友圈打卡都要小心翼翼屏蔽爸妈,保证万无一失。  又因我追的是非常冷门的话剧组,于是每次发朋友圈都会收到两波极端的评论:一些人说,哦,话剧啊,高雅,好事;另一波人讲,这个和你上回看的有区别吗?说真的
【吐槽也要高端,成立个小分队,以后再没有读者敢揍我了】  时间:保密  地点:也保密,你打我呀!  事件:“大绵羊吐槽小分队”正式成立  成员:大绵羊(队长)、苏意(副队)、饭小粒(队长助理)、阿狸(炊事班班长,主要负责给参与吐槽的小伙伴们发辣条)  -------这是一条神秘的分割线-----------  饭小粒:报、报、报告队长大人!小的发现了一部雷剧~(讨好状)  大绵羊:盛好了端上来! 
收到祝愿同学的短信,睡一觉能睡得不知天昏地暗的我一骨碌爬起床来,立刻刷牙、洗脸、把长头发盘起,又恢复我当年的模样,一点儿都不拖沓也不颓废。高考结束后的真空期,我去远方撒欢跑了一场后又回到家,继续熬夜打游戏、煲美剧、看小说,一点儿都不励志。  回到从前生活过的小城是在收到祝愿同学的信息两天后。那两天,妈妈为我准备了很多零食怕我饿着,在大热天时给我翻出过冬穿的棉袄、羽绒服怕我冷着。  在离别的列车上,
2018年,一个特别的流浪者引起了全网的关注,一夜成名,被尊称为“流浪大师”。  如果只是因为在上海街头捡捡垃圾,会收藏很多书,写得一手漂亮的书法,俨然一个“大隐隐于市”的隐士,这还不算什么。  “大师”的“特别之处”在于外界所谓的“高级身世”和“悲惨遭遇”。  发布视频让大师一夜爆红的人说,大师毕业于复旦大学,曾是审计局的公务员,有着优渥的薪资待遇,还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和一对儿可爱的儿女。  但世
有個跑来搭讪但不知道聊什么的人问我:“你觉得你爱国吗?”  我:“不是那种爱。”  他困惑:“哪种?”  我把二刷过的《我和我的祖国》想起来了,从设计师林治远先生到飞行员吕潇然女士,瞬间在脑子里过了一遍电影。  严格说来《我和我的祖国》并不是一部艺术或商业价值特别高的影片,在两个领域的本年度评选中恐怕都占不到多少优势;而且部分出于表达的真诚不掩饰,片子里一些漏洞也直白地呈现在观众眼前,某些台词和场
不久前有个女生跟我說:“想到无锡玩儿,有什么推荐吗?”  我的脑海中非但没闪过任何好地方,全是七零八碎的事情。比如我总说家乡东西好吃,真有朋友来玩儿我却不知道该带她吃什么;比如去北京时,是我带怪姐去了798;再比如倩倩姐很诚恳地告诉我:“我不觉得武汉有什么好玩儿的。”  有人说,旅行是从自己待腻了的地方去到别人待腻的地方。可是细想一下,我初到无锡时也并不惊喜啊。  那天,我百度了很久无锡的游玩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