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作文阅卷手记之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742578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物各有性,水至淡,鹽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考题解析
  今年的江苏作文题以“水”“盐”设喻,贴近考生日常生活。从命题特点来看,从2017年的“车来车往”到2018年的“语言”,再到今年的“五味调和,共存相生”,江苏作文的命题一直遵循着立德树人,紧跟时代潮流的原则,努力以“多义词”激活考生进行辩证思考。
  整个文题着眼于“味”,材料由四个复句构成,可视为四个层面。第一句话为第一层面,命题人选取生活中再寻常不过的两种事物:水和盐,突出它们的个性特点:水至淡,盐得味,以佐证前面所提的“物各有性”这一观点。
  中间两句话为第二、三层面,内涵深化,第二句强调同一事物的叠加只会产生量的变化,而不能产生质的变化。
  第三句话进一步深化内涵,其显著变化与第二句形成对比,成为试题的立意中心,即:不同事物的个性特点的融合达到“多姿多味”的境界。不同事物相互调和、相互依存,从而能产生更丰富的形态。每一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万物皆有关联,对不同事物保持共存相生才是应有的态度,这与中国古代传统思想“和合”不谋而合。所谓“和合”出自《墨子·尚同中》:“内之父子兄弟作怨仇,皆有离散之心,不能相和合。”“和合”即和睦同心的意思,在数千年的演绎发展中最终引申为“调和”之意。“和合”一以贯之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天下观、和而不同的国家观、琴瑟和谐的家庭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在方方面面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以及中国社会制度的建构及其社会治理。
  最后一句话为第四个层面,将第三个层面的核心内涵上升到普遍性的层面,这个道理具有普遍意义,不仅存在于物,也存在于事,也存在于人。给考生打开了思路。既写可物,也可写事、人,还可以把物、事、人结合起来写。写人,可以谈一个人精神的成长与自我的完成:写文化、文明,既可以谈个人,也可谈国家民族之间的交流互鉴。
  文题彰显“立德树人”的理念,引导个体智慧的生存。习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开幕式上的演讲也是经典范本:“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应该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该是单一的、单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视野开阔的考生,可结合历史与现实中的具体事例,谈论国家之间文明的交流与互鉴,也是极为恰切的。
   一类文
  和合而优
  一考生
  物各有性,如人之面目。智慧之人善于取物之长补己之短,然而爱博而心劳,又有“人心不足蛇吞象”之害。所以,智慧之人总是取有利于自己的方面,是为“有机融合”。
  融合首先需要的是开放的心襟。鲁迅先生在经典之作《拿来主义》中就旗帜鲜明地提出: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正彰显了多元融合的积极心态。十八年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北航副教授韩德强曾在网站上提出反对意见,其中一个理由就是:中国的企业还远远不具备国际竞争力,他担心立足不稳的中国企业会被国际市场淘汰。我以为,韩先生“短视”了,正如孩子早晚要步入社会,迎接风雨,中国的企业不走出去,又怎么能迅速地成长起来呢?任正非领衔的华为公司也是如此,管理层具备了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敢于迎难直上,不但敢与对手在“山顶”相遇“交锋”,还要在上面“拥抱”,最终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国际品牌。所以,大胆地走出去,一个人,一家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更容易步入快车道。
  融合要做到兼顾。有人说得好,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这几句道破了“兼顾”的玄妙。熟悉高中数学科目排列组合知识的人都知道,数字越多,排列的顺序越多,组合的种类就越多。由此出发,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应从最大效益的角度去融合,比如某一市举办的马拉松国际赛事将参赛运动员分为业余组与专业组,将里程分段设置,如此,做到了全民健身,实现了融合的最大效益。“兼顾”的最高境界就是:关涉对象各自发挥着恰如其分的作用,所谓“增之一分则太肥,减之一分则太瘦。施之粉则太白,施之朱则太赤”,进而使整体呈现出优势叠加的效果。
  盐入水看似了无痕迹,实际上有一定的过程,以哲学原理来观照就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产生质变。据说,正宗的酸菜鱼的做法是先加调料烹制好鱼肉和酸菜,最后再浇上热油。这一种做法的妙处在哪里呢?原来在端菜上桌以及食客们蓄势待发期间,热油继续发挥作用,等到食客食用时热油的香味、爽滑的酸菜、鲜嫩的鱼肉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每一筷都堪称色香味俱全的享受。老话说,一口吃不成个胖子,相融就意味着调和,而调和是时间的另一个代名词。不过,人们需要警醒的是:融合的过程必然会有损耗,有时可能是自己难以接受的,那么从大局考虑,就必须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
  融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乃万物之道也。融合而至于优,世界璀璨!
   评点:
  1.立意精准,行文机智。文章紧扣关键语句“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立意,所提“有机融合”的观点高于试题材料,最佳的立意要么是对原试题核心内涵的优化,要么是对原试题核心内涵的辩证思考,当然这需要考生具备更高层次的思维品质。在行文中作者有意识地点扣试题材料,比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这可以确保文章不偏题。
  2.语言凝练,表现力强。文章的遣词造句是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以第一段为例,短句为主,长句穿插,读来节奏明快,而第二句对第一句的譬喻短而形象,因为人的面目确实是有差异的。
  3.结构明晰,首尾呼应。文章自首段提出论点后,在主体部分对其展开论证,主体部分为并列结构,形成明显的补充呼应关系,所以并不是简单的并列结构。而开头以“有机融合”开启话题,尾段又以融合与之形成呼应,作者的结构意识敏锐。文章稍显不足的是尾段由上文的人事切入到物,跳得太生硬。
  (编辑:王莹)
其他文献
一篇来自北京大学中文系2018年毕业典礼的致辞爆红。  在致辞中,教师代表戴锦华教授深情地祝福毕业同学:“愿你们有承当,首先承当起自己,进而承当起时代和社会。”“愿你们做个好人,利己亦利他,自我亦社会。”“愿你们快乐地生活,愿你们始终拥有真诚与坦荡……”  戴锦华还特别提到,“小时代是一种错觉和误判。你们生逢大时代,文明重新选择方向的大时代。你们个人生命的选择则汇聚为对未来方向的选择。”  致辞很
文学社简介:  福州市闽清一中是福建省一级达标学校、省级文明学校。闽清一中“梅园文社”历史久远。迈入新时代,文社共编辑《梅园》70多期,刊登学生习作1000多篇。每年社员在《作文与考试》等省级报刊上发表作品百余篇。文社因工作成绩显著,曾获福州市校园文学社“春笋奖”、 福州市“示范文学社”称号、中语会首届全国“百家示范文社”称号。  指导教师:程必荣  【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
我家门前有一棵树。说是树,未免太过牵强。夏日的树,如盖,似伞,蔚然成荫。唯它,一根杆子似地杵在那儿,像个秃顶的老男人。说它不是树,未免委屈了它,它也有发达的根系。    曾几何时,那树冠繁密得像绽开的烟火,树干粗壮得如不倒的铜墙。绿荫包围了空中的电线,骄傲地俯视芸芸众生。名声太大,反倒不是好事,就如东坡。一瞬间,便糊糊涂涂地被定罪。它是被无知的闪电击倒,还是被无情的电锯锯掉?不得而知。况且包围电线
古人渴望长眠不醒,落魄避世,长感生之哀凉,望日月不可期。其实,我们很难界定梦与醒,有人懵懂一世,道己洞察世事而感生命如花;有人清醒而世故,却称自己无为负重而久醉。故,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人因有梦想而伟大,现世堪称伟大的存在都始于这一份“梦想”。岁月的流逝会销蚀许多事物,唯有对于生活不计回报的热爱不会朽坏。生而为人,我们得学会做梦,我们亦必须做梦。著名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言:“懦怯囚禁人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曾幾何时,“劳动最光荣”是中华人民的信仰;反观今朝,不少人认为劳动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认为现代化的科技可以分担人们的劳动时间。但我认为,劳动是不可被取代,不可被摒弃的,面对时代,应该是“劳之弥勤,生活弥乐”。  袁隆平率领团队,历时22年克服了重重困难,研制了亩产远远高于普通水稻的“东方魔稻”,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他们越劳动越有动力,越遇挫折越坚持,
刚刚掩卷《牡丹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怀春少女似乎还在我心头萦绕。不久又见报道说《惊梦》被选入高中语文选修课本,许多人感叹,“名著”的春天越来越近了。  人们一边说“回归书本,寻找情怀与文化”,一边又打开手机阅读短小的鸡汤文或是跌宕起伏的玄幻小说。掀起阅读狂潮的“24小时书店”内也充斥着垂涎滴于卷的“伪读书人”。还有前不久刚刚建成的天津市图书馆,因其造型奇特,“书山”里举起手机拍照的人好像
今早9时左右,我又如每个星期天早晨一样,在路边拦出租车。我们这个小区的居民都知道,星期天早晨9时是最难拦到出租车的时段。我已等了好一阵子了。9时30分的约会迫在眉睫。太阳越来越晒,我急躁不安地来回走动,还是不见任何出租车的踪影。  就在这时,有个年轻女子来到路旁。我看到她瞄了我一眼,显然她发现我也在等车。然后,凭着只有她自己才知道的原因,她竟然走到离我约20步之外,硬生生地站在我前方,挥动着手臂尝
2018年12月的一期综艺节目《天天向上》中,包括著名节目主持人李湘在内的三位明星妈妈分享了各自孩子的课程表,从周一到周日,钢琴、大提琴、油画、书法、瑜伽、国际象棋甚至织毛衣,各种学习挤满了课余时间。节目播出后,“王诗龄课程表”成为社交网络上的热门话题。有人认为,孩子的教育就该如此增加压力,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有人认为,每个孩子都该有自己的课程表,按照自己的成长进度和发展规划,一步步成长。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七十年奋斗不止,终成凤凰涅槃;七十年砥砺前行,终成龙腾四海。亲爱的祖国,你可知我心底有多少话想对你说?  七十年来,你一路前进,一路绽放。曾记否,建国之初,饱经磨难的你满目疮痍。当大庆油田由荒漠变为滚滚油区,你就有了不同的色彩。而如今,长江两岸绿意盎然,塞罕坝万里绿色飘动,这是属于你独特的美。是早春的鄱阳湖,碧波荡漾;是初夏的洞庭湖,芦苇青翠;更是守护绿水青山之心,坚不可摧。 
“我们之所以走得快,是因为丢失了灵魂的重量。”慢生活的走红曾让我疑惑其背后所蕴含的人心之向,是什么将缓慢播撒、催芽?加拿大诗人玛格丽特一言解吾之惑,快生活里流失的灵魂滋味,恰是我们生而为人所要品的百味、行而成人所沉淀的醇香,因而毕淑敏以“缓慢的自然”呼唤每个快行的灵魂停下来休息一夜,静触慢生活的流畅温柔。其实众人感怀的,也许并非真正的慢生活,而是慢生活里流淌的初心与温情,是以慢行慢寻,感自然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