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5日威斯康星州枪声又响起,致多人死伤。“步枪不杀人,杀人的是人。”于2008年发表的评论《美国禁枪,明日黄花》一文中,我引述了源自美国步枪协会的这句话。当时我供职于《广州日报》国际部,记得几乎隔一两年就要策划一次有关美国枪支管理的专题。因为每隔一段时间,美国就会发生一次较有影响力的枪击事件,也总会有人提出来,美国怎么不禁枪嘛。
这是个无解的问题,无论再发生多少次枪击案,无论“外国人”对美国有的州甚至允许未成年人持枪多么惊诧,无论你相不相信曾经有一个父亲为10个月大的孩子也申请到了持枪权,此问的答案都是:美国禁枪,绝无可能。是的,美国可能会更完善枪支的分级管理制度,但全面禁枪终归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详细报道请见本期话题文章(P16 —P31)。
做媒体本不应说任何“绝对”的话,但万事均有例外,不是么?当不期而至的暴雨曾给全球许多城市带来关于“城市良心”的话题时,也有不少城市经受住了老天的考验,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值得参考的经验(见P58 《排水系统,城市的良心》)。只需用心,这些经验完全可以“为我所用”,在日常生活及日后面对同类天灾时,城市可以为民众筑起一道安全的保护墙。
其实,“反求诸己”,我们发现中国古代在排水系统的构造维护方面,早已体现了超卓的智慧与技术。英国加迪夫大学建筑系访问学者刘橄在接受本刊采访时,对中国北宋都城的明渠暗沟等排水系统了如指掌且评价颇高,而同时期的苏州城,因河渠发达“虽名泽国,而城中未尝有垫溺荡析之患”。(见P61《海内沟河尽晏清》)。
看起来不起眼的排水系统,中国古人的智慧亦不曾有漏,让人心中不免生出几分惭愧。我们现代人在发展得太快走得太急的时候,是不是也丢失了一些珍贵的东西?在所有此类悲伤的事情背后,是逐利的大背景与功利的取巧心,其中你我他,都很难完全撇清干系。
在这样的大前提下,人本真的善意人性,逐渐闪耀出可贵的光。因此,当编辑部有点犹豫是否刊登韩寒的那篇有关怎样在雨中开车(请见P65《韩寒教你雨中开车》)的长微博时,最终“也许可以救人于未然”的正能量念头占了上风。是呀,别人说杂志或编辑跟风怎样都不要紧,只要文章或许能救人已自闪光;文字有了如此功用,亦自圆满。
当然,相较韩寒的“雨中开车”,《从美国洪灾中学救生》一文(见P66)看起来更专业。译者将此文挂上网的时候提出一个要求:转载请保留译者名。在此我们感谢这位译者,且希望此类有意义的事情以后可以多一点人来做。现在我代编辑喊一嗓子:“快与我们联系,将你的账号发到《看世界》的邮箱来。”
人生那么短暂,我们可以像韩寒及这个译者一样,偶尔去做点不会有看得到的现实利益、但或许有益他人的“无用功”,其实很值得。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存了这种心念,“举手之劳”成为善意的习惯,那么社会上抑郁的人也会少几个吧?
美国那个从博士生变成杀人者的霍姆斯,从小到大都有一个关键词:孤独。从孤独的小孩到孤独的学生,最后,他就变成了在电影院大开杀戒的凶手。是的,杀人的不是枪,是持枪的人,是霍姆斯那颗冷寂的心,也是人与人之间缺少有效沟通的疏离状态。
从来一切,只关乎心。
这是个无解的问题,无论再发生多少次枪击案,无论“外国人”对美国有的州甚至允许未成年人持枪多么惊诧,无论你相不相信曾经有一个父亲为10个月大的孩子也申请到了持枪权,此问的答案都是:美国禁枪,绝无可能。是的,美国可能会更完善枪支的分级管理制度,但全面禁枪终归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详细报道请见本期话题文章(P16 —P31)。
做媒体本不应说任何“绝对”的话,但万事均有例外,不是么?当不期而至的暴雨曾给全球许多城市带来关于“城市良心”的话题时,也有不少城市经受住了老天的考验,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值得参考的经验(见P58 《排水系统,城市的良心》)。只需用心,这些经验完全可以“为我所用”,在日常生活及日后面对同类天灾时,城市可以为民众筑起一道安全的保护墙。
其实,“反求诸己”,我们发现中国古代在排水系统的构造维护方面,早已体现了超卓的智慧与技术。英国加迪夫大学建筑系访问学者刘橄在接受本刊采访时,对中国北宋都城的明渠暗沟等排水系统了如指掌且评价颇高,而同时期的苏州城,因河渠发达“虽名泽国,而城中未尝有垫溺荡析之患”。(见P61《海内沟河尽晏清》)。
看起来不起眼的排水系统,中国古人的智慧亦不曾有漏,让人心中不免生出几分惭愧。我们现代人在发展得太快走得太急的时候,是不是也丢失了一些珍贵的东西?在所有此类悲伤的事情背后,是逐利的大背景与功利的取巧心,其中你我他,都很难完全撇清干系。
在这样的大前提下,人本真的善意人性,逐渐闪耀出可贵的光。因此,当编辑部有点犹豫是否刊登韩寒的那篇有关怎样在雨中开车(请见P65《韩寒教你雨中开车》)的长微博时,最终“也许可以救人于未然”的正能量念头占了上风。是呀,别人说杂志或编辑跟风怎样都不要紧,只要文章或许能救人已自闪光;文字有了如此功用,亦自圆满。
当然,相较韩寒的“雨中开车”,《从美国洪灾中学救生》一文(见P66)看起来更专业。译者将此文挂上网的时候提出一个要求:转载请保留译者名。在此我们感谢这位译者,且希望此类有意义的事情以后可以多一点人来做。现在我代编辑喊一嗓子:“快与我们联系,将你的账号发到《看世界》的邮箱来。”
人生那么短暂,我们可以像韩寒及这个译者一样,偶尔去做点不会有看得到的现实利益、但或许有益他人的“无用功”,其实很值得。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存了这种心念,“举手之劳”成为善意的习惯,那么社会上抑郁的人也会少几个吧?
美国那个从博士生变成杀人者的霍姆斯,从小到大都有一个关键词:孤独。从孤独的小孩到孤独的学生,最后,他就变成了在电影院大开杀戒的凶手。是的,杀人的不是枪,是持枪的人,是霍姆斯那颗冷寂的心,也是人与人之间缺少有效沟通的疏离状态。
从来一切,只关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