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误,作为受教育的学生,犯错误更是在所难免。因此,教师批评学生是常有的事,班主任则更为突出。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跟学生接触多,责任也大。
学生有了缺点和错误,教师予以批评指正,以便使学生及时改正,健康成长,这也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责任。可有的学生对教师的批评心悦诚服,很快地知错就改,而有的学生却把教师的批评当作“耳边风”,满肚子的不服气,甚至在教师批评时,和教师“干”起来。于是教师就抱怨:如今的学生独生子女多,父母娇生惯养,“老虎屁股摸不得”。这种观点无疑是错误的。问题在于教师要分析研究,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笔者认为,前者是教师善于批评的结果,而后者则是教师不会批评的结果。那么怎样做到善于批评学生呢?笔者认为批评学生也要讲辩证法。
1 要分析调查原因,不能不分青红皂白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现象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任何现象的发生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发生。换句话说,任何现象的发生都会有它的原因和结果。学生不论是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缺点和错误,都有其原因,家庭因素、个人心理、性格特点、社会因素和他人影响等原因不一而足。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做相关的调查,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批评,就能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学生在听了批评后,会感激老师,带着悔恨的心情很快改正。如果教师不分青红皂白地进行批评,往往会使批评的对象口服心不服,有时造成不良后果。
2 要具体分析对象,不能“一刀切”
世界上的事物都各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搞“一刀切”。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性格特点都各不相同。有的性格倔强,有的性格温和;有的抗挫折能力强,有的抗挫折能力弱;有的性格开朗,有的性格孤僻;等等。另外,学生在班里充当的角色不同。凡此种种,教师要对各种教育对象认真分析,通过不同的方式甚至不同的语气批评学生,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果不分对象,用同样的方式批评不同的学生,尽管教师是好心,在学生中也很公平,但适应不了的学生会觉得老师有意与他过不去,因而会在心里跟老师赌气,甚至破罐破摔。
3 要全面看待学生,不能讽刺挖苦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因此,教师在分析事物、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全面地看问题,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师生关系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师徒关系。学生犯了错误,理应诚恳接受教师的批评,但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尤其是差生,切忌讽刺挖苦。任何一个学生既有长处,也有短处,即使是差生,同样有他的闪光之处。一位教育家曾说:“爱优生的老师是人,而爱差生的老师则是神。”差生的缺点、错误很多,他们需要教师更耐心的批评教育。如果教师在批评学生时,既尊重他们的人格,又方式得当,言辞诚恳,那么,他们在接受老师批评时,会觉得老师可亲可敬,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追悔莫及。如果教师批评学生时,不尊重其人格,挖苦讽刺,那么,学生不但不接受老师的批评,有的还会让老师难以收场。
4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不能一棍子打死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孤立静止、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坚持发展的观点,不可静止地看待每个学生,不可因学生某一阶段某一方面的缺点和不足而否定他的全部,否定他的将来。人能力的发展是多方面的,今天的调皮鬼也许是明天的企业家;今天的数学不及格,明天可能成为一个作家;今天的羞涩女孩明天可能成为外交官;今天的书法不好,明天可能是个计算机高手。人的能力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者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一件未完成的艺术品,下一步会怎样,教师就是设计者,教师的信心和鼓励关系学生的未来。
作为一名教育者,其意义就是帮助那些受教育的学生去发扬自己的长处,改掉自己的缺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学生是家庭、民族和祖国的希望,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用欣赏的眼光、关爱的心胸去辩证地批评学生,这样才能既达到批评的目的,又不会使学生受到伤害,从而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遵化市第一中学 )
学生有了缺点和错误,教师予以批评指正,以便使学生及时改正,健康成长,这也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责任。可有的学生对教师的批评心悦诚服,很快地知错就改,而有的学生却把教师的批评当作“耳边风”,满肚子的不服气,甚至在教师批评时,和教师“干”起来。于是教师就抱怨:如今的学生独生子女多,父母娇生惯养,“老虎屁股摸不得”。这种观点无疑是错误的。问题在于教师要分析研究,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笔者认为,前者是教师善于批评的结果,而后者则是教师不会批评的结果。那么怎样做到善于批评学生呢?笔者认为批评学生也要讲辩证法。
1 要分析调查原因,不能不分青红皂白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现象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任何现象的发生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发生。换句话说,任何现象的发生都会有它的原因和结果。学生不论是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缺点和错误,都有其原因,家庭因素、个人心理、性格特点、社会因素和他人影响等原因不一而足。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做相关的调查,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批评,就能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学生在听了批评后,会感激老师,带着悔恨的心情很快改正。如果教师不分青红皂白地进行批评,往往会使批评的对象口服心不服,有时造成不良后果。
2 要具体分析对象,不能“一刀切”
世界上的事物都各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搞“一刀切”。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性格特点都各不相同。有的性格倔强,有的性格温和;有的抗挫折能力强,有的抗挫折能力弱;有的性格开朗,有的性格孤僻;等等。另外,学生在班里充当的角色不同。凡此种种,教师要对各种教育对象认真分析,通过不同的方式甚至不同的语气批评学生,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果不分对象,用同样的方式批评不同的学生,尽管教师是好心,在学生中也很公平,但适应不了的学生会觉得老师有意与他过不去,因而会在心里跟老师赌气,甚至破罐破摔。
3 要全面看待学生,不能讽刺挖苦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因此,教师在分析事物、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全面地看问题,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师生关系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师徒关系。学生犯了错误,理应诚恳接受教师的批评,但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尤其是差生,切忌讽刺挖苦。任何一个学生既有长处,也有短处,即使是差生,同样有他的闪光之处。一位教育家曾说:“爱优生的老师是人,而爱差生的老师则是神。”差生的缺点、错误很多,他们需要教师更耐心的批评教育。如果教师在批评学生时,既尊重他们的人格,又方式得当,言辞诚恳,那么,他们在接受老师批评时,会觉得老师可亲可敬,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追悔莫及。如果教师批评学生时,不尊重其人格,挖苦讽刺,那么,学生不但不接受老师的批评,有的还会让老师难以收场。
4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不能一棍子打死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孤立静止、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坚持发展的观点,不可静止地看待每个学生,不可因学生某一阶段某一方面的缺点和不足而否定他的全部,否定他的将来。人能力的发展是多方面的,今天的调皮鬼也许是明天的企业家;今天的数学不及格,明天可能成为一个作家;今天的羞涩女孩明天可能成为外交官;今天的书法不好,明天可能是个计算机高手。人的能力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者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一件未完成的艺术品,下一步会怎样,教师就是设计者,教师的信心和鼓励关系学生的未来。
作为一名教育者,其意义就是帮助那些受教育的学生去发扬自己的长处,改掉自己的缺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学生是家庭、民族和祖国的希望,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用欣赏的眼光、关爱的心胸去辩证地批评学生,这样才能既达到批评的目的,又不会使学生受到伤害,从而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遵化市第一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