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尝试教学法”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钻研、探索去主动获取知识、掌握知识,进而形成技能与技巧的新一代教学方法。它采用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取得成功,从而培养学生的尝试精神、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与技能于一体、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更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信息技术课的内容更新换代特别快,所以除了让学生掌握好课本上的知识和技能外,更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品质。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让学生先尝试、先训练,教师后讲解,这样有利于学生轻松掌握课本上的知识技能,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景,尝试引题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倾向性的表现。强烈而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促使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态度和创造力的发展。” 信息技术课堂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和创造。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们适当的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能够多动脑、多动手,从而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学会学习的方法。
1.情景导入
良好的尝试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形成创造能力的物质保证。所以,老师应为学生主动尝试学习、构建知识结构、培养创新能力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激发求知欲望,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尝试教学,首要条件是要创设良好的尝试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现实生活,多创设情景。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使学生真正投入到课堂中来。如在学习演示文稿的制作时,先让学生观赏一段教师自己已作好的宣传某风景区的演示文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对学习的内容也产生了兴趣。
2.尝试入题
在揭示课题后,教师从课题入手,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初步感知学习的内容,即要学习什么?这样课一开始,学生就明确了学习目标,就会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
二、尝试探究,构建新知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过份强调教师的传授,先教后学,先讲后练,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这样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太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确实学到知识,就要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尝试,真正参与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尝试教学法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起到了双赢的作用。尝试教学法采用先试后讲、先练后导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课本的示范作用,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去掌握课本的基本内容,并提出需要进一步理解与探讨的疑难问题。这样,学生既在实践的过程中探索知识,形成技能,又让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在探索的过程中得到形成和巩固。
1.自主探索,感受新知
美国著名教育家G·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以学生实践操作、掌握技能为基础的学科。要让学生确实学好信息技术,单靠“师讲、生听、后练”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只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让学生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探索去尝试,去发现,去获取知识,去运用知识,才能够提高课堂课堂效率,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下第一章(文章的编排与修饰)第二节(修饰文章时),我们课前在电脑上给学生准备好文章《读书伴我成长》,并附上与文章相关的WORD方面的操作要求,上课时,教师先不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去看课本,根据课本上的操作步骤去完成教师课前准备好的相关的操作要求。这样,学生通过自学、尝试既获取了知识,又通过练习实践让知识得到了巩固,取得了事倍功半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讨论交流,反馈评价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运用尝试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按优、中、差搭配把学生划分四人为一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自学尝试过程中可以讨论交流自己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学习竞争。这样,尝试教学法中的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合作学习既解决了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学生通过自学实践及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虽然能够获取知识,但这种知识是零碎的、不全面的,甚至有些学生对所学知识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发挥好主导作用。学生在尝试自学及小组讨论时教师要不断循视,善于发现问题,对基础差的学生要及时进行个别辅导,针对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适时组织学生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群体作用,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三、梳理归纳,小结提高
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基本掌握了教学内容,但是因为學生之间有差异,不可能全部学生都掌握所有内容。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作出评价反馈,将训练内容作进一步的整理、归纳,通过小结达到提高。这一环节重点是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体系,让学生作进一步的自我小结、自我矫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系统化、深刻化、灵活化,从而掌握知识重点,改进学习方法,为学生以后的尝试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尝试,主动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把学生的尝试放在首要地位,给学生充足的尝试时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与技能于一体、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更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信息技术课的内容更新换代特别快,所以除了让学生掌握好课本上的知识和技能外,更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品质。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让学生先尝试、先训练,教师后讲解,这样有利于学生轻松掌握课本上的知识技能,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景,尝试引题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倾向性的表现。强烈而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促使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态度和创造力的发展。” 信息技术课堂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和创造。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们适当的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能够多动脑、多动手,从而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学会学习的方法。
1.情景导入
良好的尝试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形成创造能力的物质保证。所以,老师应为学生主动尝试学习、构建知识结构、培养创新能力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激发求知欲望,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尝试教学,首要条件是要创设良好的尝试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现实生活,多创设情景。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使学生真正投入到课堂中来。如在学习演示文稿的制作时,先让学生观赏一段教师自己已作好的宣传某风景区的演示文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对学习的内容也产生了兴趣。
2.尝试入题
在揭示课题后,教师从课题入手,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初步感知学习的内容,即要学习什么?这样课一开始,学生就明确了学习目标,就会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
二、尝试探究,构建新知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过份强调教师的传授,先教后学,先讲后练,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这样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太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确实学到知识,就要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尝试,真正参与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尝试教学法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起到了双赢的作用。尝试教学法采用先试后讲、先练后导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课本的示范作用,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去掌握课本的基本内容,并提出需要进一步理解与探讨的疑难问题。这样,学生既在实践的过程中探索知识,形成技能,又让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在探索的过程中得到形成和巩固。
1.自主探索,感受新知
美国著名教育家G·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以学生实践操作、掌握技能为基础的学科。要让学生确实学好信息技术,单靠“师讲、生听、后练”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只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让学生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探索去尝试,去发现,去获取知识,去运用知识,才能够提高课堂课堂效率,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下第一章(文章的编排与修饰)第二节(修饰文章时),我们课前在电脑上给学生准备好文章《读书伴我成长》,并附上与文章相关的WORD方面的操作要求,上课时,教师先不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去看课本,根据课本上的操作步骤去完成教师课前准备好的相关的操作要求。这样,学生通过自学、尝试既获取了知识,又通过练习实践让知识得到了巩固,取得了事倍功半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讨论交流,反馈评价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运用尝试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按优、中、差搭配把学生划分四人为一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自学尝试过程中可以讨论交流自己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学习竞争。这样,尝试教学法中的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合作学习既解决了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学生通过自学实践及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虽然能够获取知识,但这种知识是零碎的、不全面的,甚至有些学生对所学知识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发挥好主导作用。学生在尝试自学及小组讨论时教师要不断循视,善于发现问题,对基础差的学生要及时进行个别辅导,针对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适时组织学生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群体作用,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三、梳理归纳,小结提高
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基本掌握了教学内容,但是因为學生之间有差异,不可能全部学生都掌握所有内容。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作出评价反馈,将训练内容作进一步的整理、归纳,通过小结达到提高。这一环节重点是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体系,让学生作进一步的自我小结、自我矫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系统化、深刻化、灵活化,从而掌握知识重点,改进学习方法,为学生以后的尝试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尝试,主动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把学生的尝试放在首要地位,给学生充足的尝试时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