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学生的提问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y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问是一门艺术,是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手段。提问后可以迅速得到反馈,知道参与者在想些什么,知道了什么。而且,巧妙的问题能使人更乐于去寻找新的、有效的解决办法。它激励了人对未来的思考、想象和探讨,促使了人对新信息的探求,增强了人的交流能力。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提问。他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英国的伟大科学家牛顿,从苹果为什么会掉到地上,引发了思考,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爱因斯坦,怀疑空间和时间的独立性,进而产生了“相对论”。美国的爱迪生,成为了伟大的发明家,正是源于最初对问题的提出和思考。由此可见,鼓励孩子敢问,教学生会问,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关注研究的。《礼记·学记》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因此,教师送给学生一连串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对于学生的提问,我们不能简单处理。
  
  一、积累学生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这样说:“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形成独立见解。当然,学生的提问也不能“泛滥”。课堂上,可采取集中提问和发散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善问。
  1.集中提问。
  课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对一篇课文来说,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有的题目提示题材范围,有的题目概括主题思想,有的题目揭示文章的重点,有的题目间接地指出文章的思路……我们可以通过题目这把钥匙,帮助学生打开提问殿堂的大门。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我送给学生一句话:课堂是你自我展示的舞台,提问的大门为你敞开。围绕课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大胆提问,大胆质疑。例如:学习这一课,你想知道什么?根据课题,你想提哪些问题?这篇课文与学过的课文有关联吗?教师的一句引语,无形中就让学生点燃思维的火花。
  2.发散提问。
  (1)根据课文词句提问。
  词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在课文中有些词句,特别是那些对表现文章中心、表达作者情感具有重要作用的词句,往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抓住这些具有感染意义和提纲挈领作用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细细体会,学生的语感定会不断增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提出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起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一个问号转化为句号,又产生新的问号。
  (2)根据课文空白提问。
  留白是作者的智慧显现。留白,顾名思义,就是留下一点空白。这空白不是空虚,它是一种追求,一种意境。古往今来,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的天才。因为留白,他们完成了艺术境界的再造,延伸了艺术的意蕴。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作者以严谨的铁线描,画一叶扁舟,上有一位老翁俯身垂钓,船旁以淡墨寥寥数笔勾出水纹,四周都是空白。画家画得很少,但画面并不空洞,反而令人觉得江水浩渺,寒气逼人,空白之处,有一种语言难以表述的意趣,是空疏寂静,还是萧条淡泊,真令人思之不尽!这种耐人寻味的境界,是画家的心灵与自然结合的产物,在艺术上则是利用虚实结合而产生的效果。无形之中,就让人联想到唐代柳宗元的诗《江雪》。如此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正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
  (3)根据课文插图提问。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让学生凭借线条和色彩画面理解语言文字。
  
  二、处理学生的问题
  
  问题的组织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一般有两种主要的类型。第一种是心理——社会方面的问题:关注学生之间的关系或师生之间的关系。第二种是教育学方面的问题:特别是从教育角度关注的问题,与教学技能、态度、概念和知识有关的问题。心理——社会方面的问题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对学生观点的尊重。教育学方面的问题的目的,主要是探究信息与想法、回忆信息等。
  处理学生的问题时,要注意分类区别对待。哪些是简单易答的,哪些是“直接”的问题,哪些是“间接”的问题。有的“直接”的问题,只需要回答是或否即可;有的“直接”的问题,尽管很简短,却需要详细的说明。这要根据具体实际灵活归纳,重点看提问者的目的是寻求解释、评价,还是提出专门的建议。“间接”的问题,是复合结构的,而且包含了不少线索。这种问题很长,会提供一些暗示,以便激发讨论,也会提供一些线索让学生探究。
  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需要用到各种不同的应对策略,比如否定、修改、忽视、忽略、订正或接受。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只属于“照葫芦画瓢”或异想天开且无价值,教师可采取否定的策略,不予积累,不加分析。例如:在学习《鲜花和星星》一课时,小朋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最喜欢夏天满地的鲜花”中的“我”为什么不是“小红”呢?这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根据图画给小女孩起的名字。解释时,当然无法从人称运用方面去过多涉及。如果学生的提问表述不够明确、完整,教师可以让其他的学生重新描述问题。假如这一回答里包含了许多建议,我们也可以和其他人一起只做一般性的考虑,让另外的学生去评论它,扩展它,请一个学生深化它。探究学生的提问对我们的教学很有帮助。我们可以随时把握学生思考的脉络,及时掌握学生反馈的信息,科学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使课堂教学走向最优化。
其他文献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摆在学生培养的首位,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党和国家提出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针对煤矿井下现有喷雾降尘等技术捕尘率低的不足,从材料环保、装备可靠和降尘高效的角度创新地开展了高效泡沫降尘技术及装备的研究。开发了一种绿色高效的降尘发泡剂,解决了
摘要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是辅助教学科研不可或缺的重要部门,图书资料员应该具备相应的业务素质与能力以实现这一职能。本文从图书检索系统建设、学科专业知识学习以及专业外语应用三个方面浅谈了本人对图书资料员应具备的业务素质与能力的一点认识,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工作方向,为更好地实现图书资料室辅助教学科研的职能而努力。  关键词图书资料员业务素质辅助教学  中图分类号:G251.6文献标识码:A  Self-cu
当前,电子书包学习模式正逐渐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电子书包的开发与应用将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将越来越成为教育、科研人员研究的重点
摘 要 有研究表明,血红蛋白不仅具有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功能,而且还具有储存能量、维持血液渗透压和血压、调节血浆酸碱平衡、抗菌、类氧化酶和过氧化酶活性的作用,属于多功能蛋白。血红蛋白已成为研究蛋白质多重生物学功能的理想模式分子。  关键词 血红蛋白 生物学功能  中图分类号:Q74文献标识码:A    动物在呼吸时,氧气和二氧化碳都要由血液内的特殊运载蛋白来运输。这类参与动物呼吸作用的蛋白质家族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