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 女儿高考前一天晚上,卫生间里有一只蚊子,老公没打着,跟我商量:你能不能多在卫生间待一会儿?把蚊子喂饱了,别让它咬到孩子。高考结束后的一个晚上,我们房间里有一只蚊子,老公又没打着,蚊子飞到女儿房间里去了,他赶紧把我们房间的门关上睡觉了。◆ 早上送考全是小汽車,下午考完,公交站等着一排人。◆ 高考完,我已经做了半个多月家务了……回想考试前的日子,真是天上地下……◆ 考前:快点吃这个,你瞅你瘦的,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女儿高考前一天晚上,卫生间里有一只蚊子,老公没打着,跟我商量:你能不能多在卫生间待一会儿?把蚊子喂饱了,别让它咬到孩子。高考结束后的一个晚上,我们房间里有一只蚊子,老公又没打着,蚊子飞到女儿房间里去了,他赶紧把我们房间的门关上睡觉了。
◆ 早上送考全是小汽車,下午考完,公交站等着一排人。
◆ 高考完,我已经做了半个多月家务了……回想考试前的日子,真是天上地下……
◆ 考前:快点吃这个,你瞅你瘦的,多吃点补补。考后:吃啥吃,你瞅你胖的,还吃!赶紧出去动动!
其他文献
最近,我看到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大致是这么说的:一个人虽然不在了,但是,和他一起吃过饭的人还在,和他说过话的人还在,和他共同长大的人还在。 这样的事实,让人感受到温暖和幸福。为什么这样说,要从我听过的一个故事说起。米勒在社区里摆了一个卖蔬菜的小货摊,那时食物紧缺,钱又少,人们经常来他的货摊上以货易货。 一天,一个男孩来到货摊上,贪婪地盯着一篮新摘下来的豌豆。他身体瘦小,穿着打了补丁但很干净的
天色渐暗,我和铁子两个人扛着大包,终于在小巷深处寻到一家便宜客栈。房间里挤挤挨挨地摆着四张床,已经住了两个年轻人,白白净净的。我和铁子进去的时候,他们抬头瞅了几眼,又若有所思地对视一下。 我笑着问:“俩哥们,在哪里发财呀?”小胖子正准备开口,旁边戴眼镜的应道:“在省农场劳改,刚刚出来。” 铁子正在整行李,忽然停下动作,看了我一眼。小胖子也看了眼镜一眼,脸上五味杂陈。 “哦,不容易啊!”我轻轻
江河里的水越来越浑浊,江鲇已经整整三天没吃到东西了,它小心谨慎地从石头缝里探出头,忽然眼前一亮,前方不远处就有自己最喜欢吃的大青虫。它像离弦的箭一般飞过去,哪知美食还未咽下,它就感到一阵钻心的疼痛。江鲇听到钓者说:“嗬,好大一条野生江鲇!”旁人说:“你运气真好!快送到野生大鱼坊去,这东西现在可金贵了!”于是,江鲇就到了野生大鱼坊史老板的专用水池里。一想到不久之后,就要成为人类的盘中餐,江鲇沮丧极了
那年秋天,我在晋北农村做健康问卷调查。 一天傍晚,我走进了一个空旷的院子。这个院子在村子边上,有些偏僻。院子里面有两间黄泥外墙已经风蚀斑驳的老屋,旧式木格花窗上糊着红红绿绿的窗花。屋里有一口锅、一只瓢和一个水缸,还有一铺晋北最常见的大炕。 炕头放着一卷铺盖,后炕依墙用水泥和砖头砌了个粮仓,约半米高,两米长,有棱有角,做工非常精致,建在那里恰到好处,一点也不显突兀。这里的人们大都把粮仓建在外间或
赵军事业有成,最近得了很多奖项,受到了当地媒体的关注。有个记者来采访,因为教师节即将来临,自然而然地把话题引到了启蒙老师身上,谁知赵军生气地说:“我取得的成就全凭个人后天努力,和老师一点关系都没有!”他为什么有这种反应呢?这还要从他的小学老师牛大春说起。赵军出生在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村子里,要去镇上必须走一座破桥,路途遥远。家长们不放心孩子们去镇上上学,村里就搞了个村小。牛大春是村小唯一的老师,数
李家洼有个老汉,名叫李清廉,今年七十挂零。此人有个不雅的毛病,从小到大,出了名的嘴馋,可家里哪有想吃啥就有啥的条件?好在他有个在县一中担任总务主任的儿子。李老汉的儿子叫李正,他和妻子都是在教育系统拿死工资的人。每次李老汉带着“仨核桃俩枣”以想孙子为由登门时,李正两口子必须得动荤,让李老漢吃得满嘴油光。次数一多,李老汉从儿媳的眼神中读出了不满,于是他尽量克制着肚子里的馋虫。前几天,李正打电话给李老汉
游小虎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就到李屠户家学起了杀猪。不久后,有个叫淘气的男孩,也出于同样的原因来学杀猪。李屠户教徒弟杀猪有个条件,不收学费,但出徒后,每杀一头猪,必须孝敬给他一只猪腰子做下酒菜。游小虎和淘气在李屠户家学习了一年,出徒后,分别在县城的北市场和南市场租了个肉床子。两个人都挺守信,每天早上,都会把一只猪腰子送到李屠户的肉店里,风雨无阻。李屠户有个女儿,名叫丫丫,人长得比花儿都好看,比游小
大楊单位旁边新开了一家卖麻辣鸡块的小店,有次大杨带了一份麻辣鸡块回家,老婆叶媚吃得不亦乐乎,隔三差五就要大杨去买。 一天晚饭后,大杨捧着手机头也不抬,叶媚问他在玩什么,大杨笑着说:“为了天天给你买麻辣鸡块,我在‘抢最佳’呢。”看着莫名其妙的叶媚,大杨说,那家麻辣鸡块的店主建了个“麻辣鸡块一家亲”的微信群,凡是去买鸡块的,都被拉进了群,店主每天晚上都会在群里发红包让大家抢,凡是抢到最佳的网友,三天
大方和小方是一对兄弟,哥哥大方为人处世严肃刻板,弟弟小方活泼机灵,歪点子多,两人都对考古十分感兴趣。这天,兄弟俩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里面提到一处偏远村庄有一个奇怪的名字,叫“不过百”,意思是村子自建成至今,村中人口一直都是九十九人,从未变过。不过,由于村子的地理位置相当偏僻,尽管消息在网上传开了,但游客一直不多。 兄弟俩顿时都来了兴致,两人一拍即合,打算立刻动身,前去那个村子一探究竟。 抵达村
这天,老吴在街头乱逛,突然被塞了份广告,上面说店家因拆迁,所有仿古纯木家具大甩卖。仔细一看,老吴起了兴趣,这些家具的用料不是一般木头,皆是名木,而且均是传统的自然接榫。第二天一早,老吴就出门了,来到甩卖地点。这是一条老街,就着破旧的墙壁开了一个大门洞,门洞两边各写一个大大的“拆”字,墙头上插满了五颜六色的小旗子,迎風招展,顺门洞往里一走,是一个硕大的老式库房。老吴走进门,迎面就来了一个瘦瘦的年轻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