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专业挨骂四十年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9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代“网红”
  1962年2月24日,胡适在台湾永远地阖上双目,留下“我挨了四十年的骂,从来不生气,并且欢迎之至。因为这是代表了自由中国的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的话语,这略显自嘲的话却也是胡适一生的真实写照。他的一生不断挨骂,不断获得新骂名,从“走狗”到“反革命”,再到“人民的敌人”,他仿佛是时代的公敌,人人都可以骂上两句。
  就好像当代的微博一样,胡适是一个接一个的头条,是网红,但网红就要做好被大家质疑的准备,然而在一片谩骂声中,胡适的本相消失了,那个提倡宽容自主、健全个人主义的胡适消失了,正如李敖所说:胡适先生走进了地狱。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他一直被骂?他成为“公敌”到底又从何而来?他的本相又是什么?
  博士的开挂人生
  公元1891年12月17日,未时,胡适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府川沙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在他三岁那年,母亲冯顺弟带他前往台湾其父胡传任所。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四岁的胡适又随母亲离开台湾返回上海。回到上海没多久,又随家人回到祖籍安徽省徽州绩溪县上庄村,进家塾开始了读书生涯。而在这一年,胡适的父亲胡传不幸病逝于厦门。
  胡适不用多说,是一个出了名的学霸。从考取中国公学到在中国新工学兼任英文教员,从美国康奈尔大学读农到哥伦比亚大学读哲,一路从国内考到国外。而真正让胡适出人头地的是那篇在《新青年》上发表的著名文章——《文学改良刍议》。
  回国之后的胡适考取了哲学博士,并来到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担任教授。这真是金子一般的人生啊,每一面都闪闪发光。就在这一年,胡适回到安徽老家与很早就订婚的江冬秀结了婚,可谓人生完满。
  一生不羁爱自由
  胡适的人生完满吗?其实他的人生更准确地说是挥洒恣意、放浪不羁爱自由。
  他坦承自我个性:我能放肆自己可以好色大赌。一部日记暴露了他的真实生活,他曾多次流连烟花柳巷,最严重的一次是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在歌馆醉酒之后居然借着酒劲醉打巡捕,结果被车夫顺手牵羊偷了钱包,又将他丢进雨里,狼狈可想而知;他爱打牌,留学时期的日记里写道:“7月13日,打牌。7月14日,打牌。7月15日,打牌。7月16日,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可是没过几天,又继续打牌。
  胡适有时还爱拉别人下水。就连著名诗人徐志摩也在信中不得不向陆小曼抱怨,胡适非要拉自己去吃喝玩乐的丑事。
  蔷花绿柳竞欢迎
  “蔷花绿柳竞欢迎,一例倾心仰大名。若与随园生并世,不知多少女门生。”这是1926年汤尔和赠给胡适的一首诗。这诗又有什么来由呢?
  原来胡适人长得风度翩翩,又谦让绅士,每次走到教室看到女同学座位旁的窗户开着,必定帮关上,怕吹到女同学。再加上留学背景更是令人刮目相看,因此无数女生崇拜倾慕于他。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虽说早年的胡适吃喝玩乐不误,但他一生最强调克己,留学后提倡禁酒禁嫖,算是知错善改的榜样。
  他一生中最重要、也是他最能持之以恒的理念是克己:禁戒与修身。酒可以不喝,他不但自己已经戒酒,还成为美国“基督妇女禁酒同盟”的支持者。
  说他滥情?要知道,著名的“新三从四德”正是胡适提出来的,像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花钱要舍得……这些戳中女性内心的理论,让他一度成为专一象征和妇女之友,赢得无数女性点赞。
  而胡适的作为还有很多,像“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就出自他之口。
  他也推崇自由主义,对于别人的意见和观点不要轻易否定或肯定,也不要以为自己的观点是绝对的正确。面对千夫所指,他丝毫不介意,大胆地宣言:世上最强有力的人就是那最孤立的人!这也是健全的个人主义的真精神。
  作为文化人,胡适在学术上的成就更是功不可没。胡适对中国近三百年来的学术研究作了总结,把整理国故或国学研究纳入了他的“中国文艺复兴”的范畴之内。他发表《说儒》,不但是胡适治学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代表作。
  “真的个人主义就是个性主义,他的特性有两种:一是独立思想,不肯把别人的耳朵当耳朵,不肯把别人的眼睛当眼睛,不肯把别人的脑力当自己的脑力。二是个人对于自己思想信仰的结果要负完全责任,不怕权威,不怕监禁杀身,只认得真理,不认得个人的利害。”这句话似乎可以解释胡适为何一直被骂,成为“公敌”的缘故。他虽然是名人,却也是凡夫俗子,他虽然坚持自由民主,却并没成为激进愤青。
  他的一生一直遵循一个理念,即渐进式地改革中国文化。同时,身体里的另一个力量又让他尝试扭转中国传统。但自始至终,他没有忘却自己的独立自由,因为他坚信每个人都是一个鲜明的个体,就像张国荣的那首歌里写道,“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尽管对于胡适的评价一直存在众多争议,他也顶了四十年挨骂专业户的帽子,但提到中国近代的文化改革,却无论如何也绕不过他的功勋,他不仅自己做到了一个独立的人,胡适这个名字也成为近代中国文化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标记。
其他文献
古耜,学者、作家、文学评论家。曾在国内230多种报刊发表大量有关中国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的理论评论文章以及散文随笔。主编各类文丛、书系、年选20多种,100余册。出版个人著作《荧灯下的心迹》《分享生活的诗意》《挽住散文这头怪兽》《鲁迅和他的周边》《散文的神髓》等多部。现为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委员,辽宁作协顾问。  以“原浆散文”命名的散文征文,已在《星火》杂志持续了一年多。关于这次征文的初衷与命意,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鹅来到天鹅湖的一个小岛上。它们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准备去南方过冬。岛上住着老渔夫和他的妻子,见到这群天外来客,他们非常高兴,拿出喂鸡的饲料和打来的小鱼精心喂养天鹅。冬天来了,这群天鹅竟然没有继续南飞。湖面封冻,它们无法获取食物,老夫妇就敞开茅屋让它们在屋子里取暖并给它们喂食,直到第二年春天湖面解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年冬天,这对老夫妇都这样奉献着他们的爱心。终于
摘要:邓一光的《人,或所有的士兵》,以抗战时期的香港为背景,以士兵郁漱石的人生经历为主线,以多样的叙事视角和宏大的文本体量,对抗战史进行了重述。在对战争进行重述和反思的过程中,“反战”思想贯穿始终。小说以“人”为核心叙述对象,从人道主义的立场出发,以一个普通士兵在战争中的遭遇为切入点,通过多角度的双线叙事和高质量、高密度的语言,对战争永恒的残酷性做出了直白而深入的揭示和控诉。不论是同国内其他战争题
上海迪士尼小镇试运营,率先尝到了游客的热和不文明行为的冷。五一小长假期间,一大群游客涌入小镇,呼啸而过,电线杆上留下了“到此一游”的字眼;绿化带里,走的人多了便成了一条小路;就连垃圾桶也未能幸免,据说被人连窝端走,不知去向。据度假区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游客不文明游园的行为以随意采摘花朵和乱扔垃圾较为突出。  面对此情此景,网友们再也无法淡定,毁了无数面古墙、无数棵古树,现在低劣到在童话世界里耍泼,
浏览2016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其中对文言文阅读题的考查,除了保留部分传统题型(解释字词、翻译句子、辨析词义及用法等)之外,还涌现出不少灵活开放的创新题型,真所谓是“百花斗艳迷人眼”。这些题型不仅充分体现了课改的新趋势,而且有效检测了考生理解阅读的迁移延伸能力和拓展探究能力。下面结合今年各地中考文言文阅读题作一些解析。  一、作出批注  例1.(2016·浙江温州)第15题:阅读两篇短文,仔细
2016年4月,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摘得国际安徒生奖这一世界儿童文学至高荣誉的桂冠,这是中国作家首次获得该殊荣。  该奖评委会评价曹文轩“用诗意如水的笔触,描写原生生活中一些真实而哀伤的瞬间”。“悲悯”“孤独”“苦难”与“蓝天”“白云”和“流水”,是曹文轩小说的元素,在《草房子》《青铜葵花》《火印》以及“丁丁当当”系列等优秀作品中,诗情画意般的文字、美好又感伤的情怀如小溪般流过人们心间。  在他
遗留在大地上的珍贵之物不是光线与露珠而是麦穗。收割之后的田野空寂荒凉,麦穗躺在泥土上,如一枚枚徽章闪光。  麦子摆动历来被称为麦浪,如今小小的浪花躺在大地的垄沟里,这朵浪花带着饱满的麦粒和尖锐的麦芒。麦海不知何时退潮,金色的相互碰撞的麦海竟撤离得无声无息。  麦穗是大地留给孩子的礼物。不止一位西方画家画过贫困的妇孺拾麦穗的画作,人们把田野遗留的麦穗与贫弱联想到一起。麦浪汹涌之际,大地何等丰饶。上天
《太阳的后裔》自开播以来,便以强势姿态席卷中韩两国,剧中“柳时镇”的扮演者宋仲基更是获得好评如潮。他的外形、演技、品性,无论是哪一点,都让粉丝为之倾倒。而他在《奔跑吧,兄弟》中的种种表现更为他赚足了人气,单纯善良、笑容阳光、热爱运动、待人真诚……这一期,让我们共同走近宋仲基,看看在他近乎完美的偶像光环背后,究竟有着怎样动人的故事。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从小学到初中,宋仲基一直是家乡大田代表队的
葛小明,1990年3月出生,山东五莲人,山东省作协会员,在《人民文学》《诗刊》《天涯》《钟山》《散文》等发表百万余字,第五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散文奖获得者。  1  我曾经在一个周末,整日躺在床上,一秒一秒地读取床上的各种信息。有细小的飞虫从床的上空飞过,对它来说,可能是飞越了一片巨大的平原,飞过了随时可能被拍死的深渊,我看到它在尽头的上空深深吸了几口气,好像再一次度过了一场劫难。  但是当发现
鄞珊,中国作协会员,二级作家、二级美术师,广东省作家协会《作品》杂志社编辑。从事散文写作,作品见于《散文》《雨花》《青年文学》等。   蹒蹒跚跚懵懵懂懂一路走着,额头碰到这门板,抬头才蓦然惊觉,自己竟立于“天命”之前。  那年在京一个学习班上,班里一漂亮的女同学(某知名大学的教授)心孤意怯讲她今年要很小心谨慎,因为刚好五十岁,要避免各种事情……其时我不知道五十这数字作为年龄压在一个美貌女人身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