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盲盒经济”十分火爆。所谓“盲盒”,就是盒子上没有标注何物,买卖信息极不对称,会强化消费者对购买结果的预期心理,以及可能会获得的惊喜感。
河南博物院推出一套文创产品,把时下流行的“盲盒”概念与文物结合,把青铜器、元宝、铜佛、铜鉴、银牌等“微缩文物”藏进土中。玩家拿起“考古神器”洛阳铲,层层挖土,再细细地扫去浮尘,神秘的“宝贝”慢慢呈现全貌……玩家通过亲手挖掘“宝物”,感受喜悦感和成就感。这种潮流玩具可以让文物活起来,不仅有利于历史文化传承,还可以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文物的价值与活力在于融入生活、回归社会,要把历史、文化和审美信息传递给当下之人。如何让文物点亮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美好生活?不少博物馆纷纷实施“文物 ”战略,与科技联姻、与创意嫁接、与旅游相融,“萌萌哒”的文创产品火了,“沉浸式体验”红了。
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正是基于這样的初衷诞生。
除开那些历史爱好者,多数年轻人并不会对普通的文物感兴趣,这就很难保证会有太多年轻人愿意花几十块钱买一个里面只有文物的盲盒。但加上考古过程的盲盒可就不一样了呀,光是花钱买一次“考古体验”就已经很值了。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在很火的BittyPrettys娃娃盲杯也是如此。每个娃娃的衣服、头发等都放在茶杯里,在泡水前,没有人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样子的娃娃。即便这个娃娃看外形并不能算可爱,但仍然有很多人为了体验这个“泡水开娃”的过程而花钱。
年轻消费群体对于“体验”与“好奇”的追求,以及对心情的大力投资,让盲盒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从“泡水”到“考古”,不知道品牌们以后还会再给消费者们带来什么样的玩法。
如今,盲盒早已经不限于玩具领域,书店、文物、零售等领域都开始跨界到盲盒行列之中。
“考古盲盒”走红,表明年轻人并非不喜欢文物,文物传承需要同“潮玩”概念、消费热点、游戏化体验相结合,只要结合得巧妙,更多年轻人就会主动探索学习、了解博大精深的文物文化。
“考古盲盒”是由河南博物院和河南古都文创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出品,中国文字博物馆文化产业部开发科科长杜华觉得,好的文创产品要和公众有情感连接,让人愿意向外“安利”, “一定要能讲得出故事,有说头,有辨识度,有记忆点。”
河南古都文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孟庐陵认为,要让产品和公众产生情感,最关键是创立动态的文创产品。接收反馈,更新换代是其中重要的一步。
2019年,一名顾客不满自己高价购买的“考古盲盒”里只有最普通的“宝物”,向客服反映。孟庐陵知道后,邀请他担任“宝物产品体验师”,继续提意见。同时,考虑到这一情况,河南博物院将“考古盲盒”分为三类,分别是传承、史诗、传说,价格依次递增,并且明确告知大家,最高级别的“传说”,可能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概率抽到爆款。
宋华介绍,“考古盲盒”将联合这些博物馆,推出“定制款”,比如在盲盒里设置各馆镇馆之宝的隐藏款,如果挖到,便可换取加盖九大镇院之宝印章的《藏珍品鉴》一本。与此同时,“考古盲盒”的更新换代还在继续。下一批产品,孟庐陵决定将洛阳铲的来历介绍放进盲盒,并且制作相关电子手册介绍挖出来的“宝物”,让历史知识润物细无声地走进人们的生活。
宋华说,他们希望借此机会,能够带动全省博物馆的文创发展,通过“考古盲盒”让河南文化、中国文化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
河南博物院推出一套文创产品,把时下流行的“盲盒”概念与文物结合,把青铜器、元宝、铜佛、铜鉴、银牌等“微缩文物”藏进土中。玩家拿起“考古神器”洛阳铲,层层挖土,再细细地扫去浮尘,神秘的“宝贝”慢慢呈现全貌……玩家通过亲手挖掘“宝物”,感受喜悦感和成就感。这种潮流玩具可以让文物活起来,不仅有利于历史文化传承,还可以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想开盒,先考古
文物的价值与活力在于融入生活、回归社会,要把历史、文化和审美信息传递给当下之人。如何让文物点亮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美好生活?不少博物馆纷纷实施“文物 ”战略,与科技联姻、与创意嫁接、与旅游相融,“萌萌哒”的文创产品火了,“沉浸式体验”红了。



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正是基于這样的初衷诞生。
除开那些历史爱好者,多数年轻人并不会对普通的文物感兴趣,这就很难保证会有太多年轻人愿意花几十块钱买一个里面只有文物的盲盒。但加上考古过程的盲盒可就不一样了呀,光是花钱买一次“考古体验”就已经很值了。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在很火的BittyPrettys娃娃盲杯也是如此。每个娃娃的衣服、头发等都放在茶杯里,在泡水前,没有人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样子的娃娃。即便这个娃娃看外形并不能算可爱,但仍然有很多人为了体验这个“泡水开娃”的过程而花钱。
年轻消费群体对于“体验”与“好奇”的追求,以及对心情的大力投资,让盲盒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从“泡水”到“考古”,不知道品牌们以后还会再给消费者们带来什么样的玩法。
如今,盲盒早已经不限于玩具领域,书店、文物、零售等领域都开始跨界到盲盒行列之中。
让更多年轻人主动探索文物文化
“考古盲盒”走红,表明年轻人并非不喜欢文物,文物传承需要同“潮玩”概念、消费热点、游戏化体验相结合,只要结合得巧妙,更多年轻人就会主动探索学习、了解博大精深的文物文化。
“考古盲盒”是由河南博物院和河南古都文创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出品,中国文字博物馆文化产业部开发科科长杜华觉得,好的文创产品要和公众有情感连接,让人愿意向外“安利”, “一定要能讲得出故事,有说头,有辨识度,有记忆点。”
河南古都文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孟庐陵认为,要让产品和公众产生情感,最关键是创立动态的文创产品。接收反馈,更新换代是其中重要的一步。
2019年,一名顾客不满自己高价购买的“考古盲盒”里只有最普通的“宝物”,向客服反映。孟庐陵知道后,邀请他担任“宝物产品体验师”,继续提意见。同时,考虑到这一情况,河南博物院将“考古盲盒”分为三类,分别是传承、史诗、传说,价格依次递增,并且明确告知大家,最高级别的“传说”,可能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概率抽到爆款。
宋华介绍,“考古盲盒”将联合这些博物馆,推出“定制款”,比如在盲盒里设置各馆镇馆之宝的隐藏款,如果挖到,便可换取加盖九大镇院之宝印章的《藏珍品鉴》一本。与此同时,“考古盲盒”的更新换代还在继续。下一批产品,孟庐陵决定将洛阳铲的来历介绍放进盲盒,并且制作相关电子手册介绍挖出来的“宝物”,让历史知识润物细无声地走进人们的生活。
宋华说,他们希望借此机会,能够带动全省博物馆的文创发展,通过“考古盲盒”让河南文化、中国文化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