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无感 中年狂欢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7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代沟的形成与不仅与价值观有关,它也与代与代人群之间的交互、沟通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原始的代际传承中,“前浪”人群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并且“前浪”在对“后浪”做出指引时都会要求 “后浪”进行毫不偏差的“跟随”。但现在“后浪”人群越来越强的主观性需求已经逐渐代替代际人群之间的价值观上的差距,后浪逐渐的在追寻一种代际交流中的话语权,这种现象的出现已经开始在打破原始的代际传承平衡。
  2020年5月4日青年节,年轻群体高度聚集的视频平台B站(哔哩哔哩网)发布了一则以长者视角对新一代年轻人鼓励、肯定及赞美的自制演讲视频《后浪》,视频一经播出立刻成为了网络“爆款”。同日晚间,《后浪》视频稍加修改后播出于央视《新闻联播》前的黄金时段,更是将《后浪》视频的热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但在这高关注高热度的视频下却产生了许多特殊的现象,原本的目标受众青年群体舆论两极化争吵愈演愈烈,原本以讲述人视角存在的中年群体却对后浪视频却愈发喜欢,深受感动。这一特殊现象出现的原因何在?本文试图通过对《后浪》文本及相关讯息与数据的综合分析,探寻现象产生的原因及事件中反映出来的代际话语“差异”问题。
  一、B站——年轻人高度聚集之地
  B站建立之初只是小众的二次元文化平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拓展出美食、知识、影视等多个分区,打破了原始的二次元文化圈层。在用户群体上也由最初的二次元爱好者逐渐过渡为青年群体,且随着B站的针对性发展,青年用户数量已达到一个比较庞大的数值。在B站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中能看到B站月活用户已达到数量1.97亿,结合B站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睿在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公布后的电话会议中说到的:“其实我们的用户画像跟之前并没有明显的一个变化,我们的用户的平均年龄仍然是在21岁左右,然后我们的新增用户的平均年龄是在20岁左右”能看出,B站已成为年轻人高度活跃的聚集之地。但正是因为B站用户群体青年用户的高比例,所以使B站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固的青年文化圈,传播受众大部分局限于青年,导致其他年龄段人群对于B站的认知过少。
  二、《后浪》——吸引中年用户的破圈作品
   (1)《后浪》影响力分析
  长江后浪推前浪,B站以“前浪”视角对“后浪”进行鼓励、赞美的方式作为《后浪》的表达形式从播出后的热度上来看是成功。截止2020年5月10日,《后浪》在B站站内拥有2000万的播放量及20余万的弹幕量,关于《后浪》视频的话题讨论、报道在网上超50万余条,在微博#献给年青一代的演讲#话题阅读量已超过5亿。在其现象级的表现下更深层次的成功原因是《后浪》的媒介实践成功地将青年的概念注入“后浪”这个符号,并将之确定为稳固的文化信码:后浪=青年,从而使得青年群体聚集起来围绕“后浪”这个符号展开了激烈的冲突与讨论。支持者认为它是让人热血沸腾、有力量的,反对者认为,它是一个无法让人产生共情的作品,甚至有的人在视频中发出“先富而后浪,先贫而后怒”“我不配”等彈幕来直抒胸臆。正是基于B站大体量青年群体的激烈冲突与讨论下,《后浪》的热度被推向制高点,逐步走进更多“前浪”的视野里。但相比起“后浪”们的激烈,“前浪”们口风却异常的一致,并且相比历年五四青年节宣传片表现出了更高的关注度。

   (2)《后浪》真实目标用户探寻
  《后浪》也许感动不了青年人,但一定感动了不少中年人。《后浪》视频发布后的一天之内,在美股大盘下跌的情况下,B站盘前上涨4%,在开盘后最多上涨至8%,截止收盘时报收盈利26.53亿美元。通过对人群的分析,B站主要用户群体为Z时代人群,即1995至2009年出生的用户,而据Analysys易观数据得出,24岁以上用户是证券投资市场的主力,占比约97%,见表1。两者主要人群并未存在大面积的交集部分,但B站股票却在《后浪》播出后大幅上涨,只能说明B站通过《后浪》吸引了许多中年群体的目光并且得到了他们接受与信任。
  其次一则以青年人为核心内容的视频却引起了青年人的不满,中年人的喜欢。是制作失误还是有意为之?《后浪》背后的制作团体是在广告界以“故事大王”号称的胜加公司。胜加敏锐的洞察与充分挖掘人性情感的能力曾获得腾讯、美的、方太等多家大型公司的认可。所以凭借胜加公司的能力,再结合B站海量的青年用户大数据库,做出的作品不应该出现目标人群感受与预期存在太大偏差的现象。再进行深入的考究,视频文案中有一句“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和否定,而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和鼓励”,虽然这句话在对《后浪》持不喜欢态度的青年群体中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反响,但它却被中年群体大肆转发及赞赏。纵观整个视频来看,《后浪》视频是以“前浪”的视角展开诉说的,“前浪”做为视频中的发声者,很容易使中年群体将自身代入到视频中去,产生共情。且随着视频叙事线的发展,当“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和否定,而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和鼓励”这句话出现时,原本对视频就充满好意的中年人群体的情绪更是一下被点燃。在代入感的加持下,很快就将自身与不吝啬赞美和鼓励的内心强大的人画上了等号,从而对《后浪》与B站产生更多的好感。所以总的来看文案中的这句话反映出的是制作者对中年群体满满的讨好意图。
  最后,B站改版的《后浪》视频播出在央视《新闻联播》前的黄金时段,《新闻联播》节目以中年人收看为主, 倘若《后浪》视频意在于让更多的青年人看到,那么这种做法收益明显不高。其次,在B站播出的《后浪》与央视播出的《后浪》在视频文案及影像素材上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在央视版本中,制作者删除了那些代表青年元素的滑雪、跳伞等一系列画面,只留下了何冰老师演讲的部分。其次,在视频文案上,也有了很大修改,见图1。综合这些变化来看,在视觉上,首先是将当下青年人最热衷喜爱的的强烈视觉变化部分删除了,改成了一种较为更符合中年人气质的平和稳重的视频图像基调。在文字上,把那些描述青年文化相关的部分删除掉了,留下的更多的是以中年身份对于后辈那些赞美的话语。总的来看,央视版本只代表青年的部分被删除后似乎更加适合中年人群的口味了,青年味没有那么重了。

  综合以上种种现象来看,一个厉害的且善于让观众产生共情的“故事大王”在中年人居多的时段做出了一个适宜于中年人观看的视频,最后让一批中年人认识B站且买了B站的股票让B站市值上升。这个结果似乎不像是一个意在吸引青年用户群体目光的五四青年节宣传片所能得出的结果。所以我们再将《后浪》的传播目的定位于吸引青年用户便不再合适,其真实的传播目的在于吸引中年用户。
  三、《后浪》中代沟现象及本质
  (1)中青年群体关注偏差下的代际价值观偏差
  在《后浪》视频中,内容总体还是围绕青年素材展开的。但为什么一个围绕青年素材的视频却在中年人与青年人中出现了不同反应,这值得我们深思。青年群体因为视频中那些滑雪、跳伞片段所引发的争吵似乎并没有被中年群体所关注到。其根本原因是“后浪”中的特殊现象实则是代际“差异”在新媒体传播中的体现,是一种新时代的代沟呈现形态。代际行为举止、思考模式和生活习性的不同来源于不同时代的人在其成长关键期的社会环境或生活条件所导致的。所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共有的特征、文化、社会经历,从而不同时代的人也就有了不同的关注点。
  再回头看《后浪》事件里中青年人的反差,青年群体现在正处于成长关键期,视频中应该展示的是那些他们正在或刚刚经历不久的生活,但最终展示的却和他们经历的存在着明显偏差,所以他们抗拒。对于中年人,他们的成长关键期与视频中所讲述的时期无太大关联,他们的成长关键期内是没有这些东西的,所以他们不会动怒,也不会关注到这一点,这是代际价值观问题的隐形表现。但其实社会上也存在着许多显性现象。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迎接这一时代的青年每天能够获得大量的信息,精神世界需求逐步被打开,有的青年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也许就染上抑郁症,这在许多父母眼里是无法理解的。父母一辈他们生活在物质贫乏的时代,更多的需求一种物质满足,所以在他们眼里当代青年能够在这个物质世界丰富且能接受良好教育的社会下应该是幸福的,从而对于孩子精神需求不满导致的抑郁表现出不理解,进一步使得孩子做出过激行为。这便是代际价值观念问题显性表现。但其实无论是显性代沟还是隐形代沟,只要积累到一定程度只要受到外在情境的触动,矛盾就会展现,对立就会明示,冲突就会爆发。
   (2)《后浪》争议文案下的代际“话语权”争夺
  代沟的形成与不仅与价值观有关,它也与代与代人群之间的交互、沟通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原始的代际传承中,“前浪”人群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并且“前浪”在对“后浪”做出指引时都会要求 “后浪”进行毫不偏差的“跟随”。但现在“后浪”人群越来越强的主观性需求已经逐渐代替代际人群之间的价值观上的差距,后浪逐渐的在追寻一种代际交流中的话语权,这种现象的出现已经开始在打破原始的代际传承平衡。《后浪》视频文案中有一句充满着争议的文案正是这种现象的体现:“很多人,从小你们就在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很多人在童年就进入了不惑之年;不惑于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壁垒被打破,你们只凭相同的爱好,就能结交千万个值得干杯的朋友,你们拥有了,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这句话是以一个中年人的人生经历为背景说出来的,他们眼里的年轻人,就是一群享受着这个时代美好的人,从小不用挨饿,可以去做他们任何想做的事情。他们眼中年轻人好那么年轻人的生活就是真的好吗?就像网络上曾出现过的一句流行用语:“你妈逼你穿秋裤了吗?”秋裤的意义在于保暖,但它一定适合于年轻人吗?有的女性青年会穿打底裤,会穿“光腿神器”,这些事物同样可以达到保暖的效果,但在长輩眼里除了秋裤以外的衣物似乎都不具有秋裤的保暖功能。但即使中年人存在这些认知偏差,他们还是依旧强烈要求后代听从他们的安排,从而引起不少青年人的不满。回到讨论视频中来,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青年对于“选择的权利”这几个字产生如此大的反应,实质就是想打破中年人在代际交流中占据的绝对话语权的局面,中年人认为当代青年是有选择权的,是幸福的、享受的,但当代青年人生活却并不一定是这样的。以成都市为例,据薪酬网数据显示:2018年成都市人均收入为7261元,2019年为7450.42元。而视频中作为自由学习工具的“ipad pro ipad pencil”起步就是一万多,有人算过在成都一个普通上班族不购物不生病没有贷款每月基本开销在5000左右,更别说那些面临结婚买房还贷的人,他们有选择权利吗?他们幸福吗?所以中年人了解青年人吗?不一定了解。且基于这种不了解的背景下,将其个人时代经历与当前时代感受形成的反差幸福感强加给当代年轻人告诉他们是幸福,年轻人是抗拒的,从而进一步的促使年轻人在代际交流中寻求一种主观感受而不是被动听从,寻求一种话语权。近年来网络上流行着这么一个句子:“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虽然这句话起初火爆的原因是网友对于黄晓明的霸道总裁般的讲话方式的调侃,但如果网民没有对这句话的认可,那么它也不可能流传很久。通过这句话也反映出了当年青年人们对于一种内心主观需求需要得到满足的需求。所以为什么在后浪视频中何冰老师代表中年人身份讲出“选择的权利”这几个字时,会受到网友们如此大的反对。其本质“后浪”人群企图对后浪在面临选择与决定时的“前浪”替代式现象的打破,企图去争夺更多的代际沟通话语权分量。“前浪”替代式现象最为强烈的阶段一般是子代所处的青春期早期,这一时期的“后浪”自我意识非常强烈,自主能力处于成长的过程中,强烈的成人感使得他们希望自我决定,但是父代“前浪”已经是习惯性、无意识地剥夺子女自我决定的权力,就算孩子性格较为温和且能隐忍,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还是会爆发出来,并且随着互联网时代社会高度的开放,代沟冲突随着时代的发展将不再局限于某对父子之间,可能将会直接在两代人群之间发生冲突,代沟问题将变得更加显性化、频繁化。
  四、代沟问题的改善方法
  首先我们得意识到代沟是必然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须拥有的张力。它是一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一种表现,我们是无法从社会层面去消除或避免它的产生的,我们能解决的只有代沟问题。
  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将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划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后喻文化三种类型,着重强调了不同世代在不同的文化模式建构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在未来的后喻文化类型中年轻一代的文化反哺作用,认为跨越代沟的方式“只能依靠发展一种和那些代表着未来的年轻一代进行沟通的新的途径”,所以无论“前浪”还是“后浪”在面临代沟问题时交流沟通是首位,其次就是互相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以对方的社会经历去理解彼此的行为,毕竟代沟问题不是某一方的过错,它是社会发展更迭下的产物,只是各自的想法不同从而导致的做法不同,彼此相互理解包容,那么代沟问题也就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了。
  五、结语
  通过对于B站《后浪》视频播出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及制作团队能力与《后浪》视频在官方媒体投放时所选择的时段及节目进行分析,《后浪》视频是B站为了吸引中年群体的一次破圈作品。而在对《后浪》事件现象下的代际差异问题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是《后浪》事件现象中主要反映出的是代际人群之间的价值观差导致关注点不同,这是一种隐形代沟问题呈现。其次,青年人对于文本中“选择的权利”这一点起冲突是青年自我意识的增强以及对在代际沟通中话语权争夺的一种表现。最后,虽然代沟是无法避免的,但只要长辈与后辈之间互相包容、互相理解,代沟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代沟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无论从社会层面还是家庭层面而言都是有极大好处的。
其他文献
川北大木偶也称杖头木偶,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木偶。2006年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川北大木偶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川北大木偶起源于民间家传艺术,早在清朝初期,就流行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一带,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清初移民时,由一家姓杨的将大木偶带到了川北仪陇县,又将此技艺传给了杨三合。1914年仪陇县包包场(今石佛乡)木偶艺人李约之买了杨三合后代的木偶,率其子李章福、李章祥
勇于探索 革故鼎新  1978年,带着对艺术的追求和梦想,初中刚毕业的蒋晓明顺利考入邻水县川剧团。进团后,他乐于请教,勤学苦练,迅速成为剧团业务骨干,从小生演员逐步成长为剧团副团长、团长。剧团的生存发展便成了他每天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优化班子。  担任团长后,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对团领导班子进行优化重组。在剧团推行“以人为本,人才兴团”战略,将下海创业的原剧团业务骨干肖祖泽、罗建明、温益怀三人请
怀远者,大禹入赘东夷之涂山,华夏之摇篮;帝启诞生荆峪之榴林,最近之遥远。余桑梓之地也。夫涡淮两水夹一城,骖风驷霞;淮河一江担两山,锦绣如画。只道是,榴花艳事,淮上明珠,桓氏门阀,鄂公郡府。竞说宫宋杨林,潘崔楼胥,百年佳话。夫榴花者,怀远石榴之莲蕊胎衣。以其一片丹心、满簇红缨,粲然于枝叶之间。赤诚之艳名,怀玉之忠心,冠于百卉之上。余每感乡邑石榴花掘力于枝头,香压春开;繁华吟唱于田园,生机澎湃。昨日受
冯建吴在一生的艺术探索与创造中,根植于传统与生活,在此基础上进行熔铸、升华,形成了具有书写性、写生性、时代性的独特艺术语言特征与形态,对西南及巴蜀地域的艺术创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促进,对当代中国画艺术创作的探索与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近现代以来,中国画在艺术形态、语言风格、时代审美等各方面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和转换,时代的进步推动着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诞生出了诸多成就卓著的艺术大师。作为2
如今,中国西部魔幻电影创作方兴未艾,仍需要缜密而严谨的策划,依赖规范而准确的操作。当然,首先是要树立正确的创作意识,可以概括为“风土为表,人情为里;生活为骨,想象为翼;文化为血,精神为脉”。  在世界影坛的类型片创作中,魔幻片与科幻片同属于幻想片的范畴,科幻片的奇思妙想皆植根于科学土壤而枝繁叶茂,魔幻片则截然不同,其故事题材中含有诸多超自然元素,描绘的多是超越人类科学预知范围的事物与思想,往往以天
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博士,教授,现任教于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分析学学会成员,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四川音乐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曲式学、音乐作品分析、评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近些年来,国内民族歌剧艺术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这为四川省本土歌剧的创作与歌唱表演开辟了崭新的天地。在四川演艺星光闪烁的天空下,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本土青年歌唱家,女高音歌唱家罗蓉,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的史
作为“褶子状态”而存在的视觉艺术,西南风景艺术有一条较为明显的演进道路与倾向:即从传统“乡土一风景绘画”向“生态一风景绘画”的持续推进与发展。若从梅洛一庞蒂绘画理论角度看,西南风景艺术事实。上潜藏着从“可见性因素”向“不可见性因素”不断发展与深化的过程。   风景艺术具有“可见”与“不可见”的双重性,是由交织性的、反复叠加的、非透明性的各种“褶子”所构成的风景景观或风景文本。   风景当然是“可见
“忆昔当年初学艺,二八芳龄花枝细。天下金簪何处得,蜀中一脉称绝技。”上世纪70年代末,蜀绣遍布四川民间,川西农村甚至出现了“家家女红,户户针工”的盛况。那一年,杨德全20岁,正值蜀绣在川发展的巅峰时刻,她违背父母对她前途优渥的安排,转而考入成都蜀绣厂当了一名普通女工。这一干,就是二十余年。  自小对五彩斑斓丝线的迷恋,良好的家庭教养熏陶出来的不凡审美,以及熟读诗书对情操的陶冶,塑造了杨德全既缱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