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飞行员白内障患病率调查及航空医学鉴定

来源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qat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查民航飞行员白内障患病率,探讨其航空医学鉴定. 方法 收集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民航飞行员眼科检查资料,分析白内障患病特点和4例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特许飞行合格飞行员的随访资料.不同年龄组飞行员白内障检出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民航飞行员白内障检出率为0.28%,患病年龄21~67岁,不同年龄组之间白内障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17.737,P<0.01),40岁以上飞行员白内障检出率随年龄逐渐升高.晶状体混浊部位以皮质性混浊为主.4例特许飞行合格飞行员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功能良好,特许合格以来已累计安全飞行1300~4000 h,无空中不适及事故征候. 结论 我国民航飞行员目前白内障检出率较低,但患病率有随年龄升高的趋势.白内障飞行员出现视物模糊、视力下降、视功能受损时应临时停飞治疗,术后观察3个月,进行航空医学鉴定时若视功能良好,无影响飞行安全的并发症,可考虑特许飞行合格;特许飞行随访3~4年,若视功能稳定,特许飞行安全,无事故征候,可考虑飞行合格.
其他文献
观察DHEA(17a α-D-高炔雌二醇-3-乙酯)联合137Cs γ射线辐照对EC109移植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及放疗后对荷瘤小鼠造血系统的防护作用.将接种食管癌细胞系EC109的裸鼠按照处理
老年性耳聋是伴随年龄老化(一般发生在60岁以上)而发生的听觉系统退行性变导致的耳聋,主要为感音神经性聋,它的发生与耳部微血管退化、耳蜗病变、听觉神经元、听觉中枢、听觉
丝素蛋白膜,经不同剂量(25、50、100和200 kGy)γ射线照射后植入SD大鼠皮下,植入后第7、14、28、56和84天剖杀取材,进行生化检测.对植入丝素蛋白部位的皮下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目的 综述国内外脑力疲劳与决策研究的进展,分析脑力疲劳对决策的影响路径.资料来源与选择 国内外该领域的相关文献. 资料引用 引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41篇.资料综合
目的 综述远程飞行劳动负荷特点与卫生保障措施的研究进展. 资料来源与选择 国内外该领域的相关文献. 资料引用 引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47篇. 资料综合 回顾了远程飞行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4岁,歼-7飞行员,飞行时间1100 h,因外伤后腰部疼痛3年余,加重1年入院.2007年,患者在飞行训练过程中不慎受伤,当即腰部未感明显疼痛,未行任何诊治,之后
飞行员是特殊职业群体,其体能锻炼强度高,患有胫骨结节异常凸起疾病者不能完成体能锻炼,严重者可危及飞行安全[1].为进一步把握招飞体检胫骨结节异常凸起疾病情况,为招飞体检
一、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性,39岁,直-9飞行员,总飞行时间3200 h.双侧鼻塞10年,加重伴头痛1年.自诉嗅觉减退,飞行耐力不良.曾于2009年入院治疗,予以全身应用抗生素,鼻腔应用鼻
心血管疾病是影响飞行人员身体健康及导致停飞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招收飞行学员时应该正确把握标准,既要及时发现或预防可能会出现的心血管疾病,又要避免误淘.为选拔高素质飞行
女性的体质体能相对弱于男性的客观现实,加之月经期等特殊生理问题,即使相同的飞行训练任务,也会使女飞行员面临着不同于男飞行员的劳动负荷强度.随着歼击机女飞行员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