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100例胸腔镜二尖瓣成形术早期临床结果分析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ongfeng3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开展胸腔镜心脏手术早期连续100例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结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连续100例行胸腔镜二尖瓣成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6例,女44例;年龄15~75岁,平均(49.2±14.7)岁。通过早期结果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

结果

二尖瓣修复技术包括瓣叶折叠5例,叶间裂缝合10例,交界缝合15例,缘对缘缝合1例,人工腱索76例[平均置入人工腱索(2.5±1.6)(1~4)根/例],所有患者均使用成形环。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提示中量及以上反流3例,均再次阻断重新修复成功,少量反流2例,无反流95例,二尖瓣前后叶对合高度均>5 mm。全组体外循环(164.4±51.0)min,主动脉阻断(119.7±39.1)min,最近10例分别为(140.2±45.3)min和(96.3±25.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死亡1例,为术后4 h左心房缝线撕脱。术中转正中开胸止血2例,其中1例上腔静脉插管损伤无名动脉,1例Chitwood阻断钳损伤左心耳。2例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重度反流,予以正中开胸行二尖瓣替换术。

结论

全胸腔镜二尖瓣成形在跨越学习曲线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重复性好,早期结果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其他文献
一、指南制订背景为进一步规范机器人胃癌手术的诊治、保证医疗质量、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微创外科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智能装备技术分会和甘肃省人民医院发起制订《中国机器人胃癌手术指南》,由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循证医学中心/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实施与知识转化合作中心/甘肃省医学指南行业技术中心提供方法学支持。指南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http://www.guidelines-registry.cn)注册(注册号:IPGRP-2020CN199)。指南制订的指导委员会及共识专家组成员由来自
进展期胃癌的新辅助化疗一直以来都是临床工作和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其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方案选择与预测因子的选定上。对于一期无法达到根治性切除的胃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但哪种病理分型的胃癌更适合新辅助化疗,哪一类的新辅助化疗方案能使患者更大获益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旨在总结近年来进展期胃癌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新辅助化疗适应证、化疗方案、化疗的预测与评价以及新辅助化疗对手术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从而体现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的帮助。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与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rectomy,LH)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解放军总院海南医院肝胆外科78例小肝癌患者106个肿瘤结节,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射频消融组39例62个肿瘤结节、LH组39例44个肿瘤结节。术后随访5年,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结果射频消融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优于L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组
目的探讨经剑突肋缘下入路胸腔镜前纵隔肿瘤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胸外科2017年7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54例前纵隔肿瘤切除患者(经剑突下组)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经肋间入路的前纵隔肿物切除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经肋间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2 d和术后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经剑突下组与经肋间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