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羊羔跪乳、乌鸦反哺,这都是人们常常传诵的孝顺美德。对正在长身体、学知识技能的孩子们,应该强调德育先行。这是因为有“德”作为基础,孩子们所学的才能正确地体现和施展。新时期,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那么,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增强学校德育系统性,使德育工作能够更好地为教育主体服务?根据笔者所在的厦门市松柏中学长期以来的实践与探索,笔者认为: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大德育网络”,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一种好方法。
构建“大课堂” 树德于践行
为实施“教育之城”战略,厦门市政府于1995年创办了一所特区窗口学校——厦门松柏中学。学校共有71个教学班,高中35个班,初中36个班,在校学生3500多人,是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建校17年来,学校规模迅速扩大,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以“起点高、规模大、发展快、特色靓、后劲足” 闻名于省内外。现为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一级达标高中、福建省高中课改样本校、福建省科技教育基地学校、福建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试点学校。
闭门求学,学而无用;开门办学,学到真知,学到大智慧。这是松柏中学构建“大课堂”的主要动因。因此,学校利用校内外资源,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的新途径,构建从社会到学校的“大课堂育人模式”,让学生了解社会,体验人生。
首先是社区课堂。学校不仅利用社区资源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每年还让学生到社区表演,使社会、家庭、学校三者关系获得新发展;而且学校与嘉莲街道“爱心超市”成立了结对子的青少年爱心服务队;还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高一学生轮流到莲岳学校担任辅导员,寒暑假组织他们开展冬、夏令营。
其次是校园课堂。开放学校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学校不仅与市民学校联办“松柏社区家庭网上行”活动,学生以志愿者身份服务市民学校;还与嘉莲街道共同创办“手拉手爱心网校”活动。这些增强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该网校模式已在全市推广,并得到了中央文明办、福建省委宣传部以及厦门市委等部门领导的高度评价。
第三是教室课堂。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抓住各种时机进行德育。如汶川大地震期间,学校出现了许多感人事迹,学生自发捐款达28万多元。
此外,随着社会竞争、学习压力加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变得愈发重要。学校还设立了“心灵卫士”协会和“心灵之约”专栏,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帮助他们更好成长,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国学为载体 德育再创新
国学蕴含着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在教育学生学习国学时,松柏中学也表现出了创新精神。由于松柏中学的课程改革获得了成功,由此台湾的语文教材《中国文化基本教材》顺理成章地被引进到了大陆,且更名为《国学基本教材》,松柏中学也因此成为内地首次引进台湾版中学国学教材的学校。
松柏中学除开足必修和选修课程外,还开设了丰富的校本课程,国学系列课程屡获学生和家长好评。学校在建构家、校、社三位一体大德育网络、提升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同时,充分挖掘国学中所蕴藏的大量的德育资源,编写国学校本教材,进行国学教育,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比如,学校语文组自主开发了《国学》系列校本课程,编写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国学》系列校本教材,即《中国孝文化》《中国士文化》《中国礼文化》等课本,对学生进行伦理道德修养的教育。国学教育,使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大大改变。2008年7月,松柏中学承担的《让传统文化走进学生的心灵》这一课题,被当时的中央教科所评为全国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松柏中学在《国学》上的创新教学得到了主管部门领导的首肯。中央宣传部思政研究所主任郑管瑞到学校调研时指出:“松柏中学已通过校本课程《国学》,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有机结合,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
同时,学校的校本课程最大的着眼点放在给学生“补钙”上,即为学生未来“8小时以外”的生活服务,为学生提供多样的课程内容,多方面为学生提供张扬个性的机会。在松柏中学,除“国学”外,“插花艺术”“无线电测向”等校本课程也已成为品牌课程。
科技创特色 修业先重德
学校秉持“诚明高远”的校训,以“科学、务实、民主、和谐”的教风和“强健、严谨、博雅、独特”的学风,以“让每位学生各有所长,让所有学生都能成才”的办学理念,营造了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形成了“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校风。
松柏中学重视科技教育的人才培育和可持续发展,在科技教育和科技创新方面,创出了特色,打出了闪亮的品牌。2009年8月,学生翁毅辰在德国举行的航海模型仿真项目世界锦标赛中,获F4C青年组第一名,实现了厦门在该项目金牌零的突破。这只是学校在科技教育、创新累累硕果中的一个典型,类似奖项不胜枚举。近几年,松柏中学在各种科技竞赛中获奖达320项次,其中在国际、国家级发明展中获4金、8银、4铜;申请专利20项。学生李铂颖、李瑞亘分获第四、五届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活动二等奖,分别被保送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学生崔仪获第五届中国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学生叶杨娜获首届“未来杯”全国中学生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
学生们的科技创新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异想天开》栏目曾专题报道了学生李铂颖的两项发明创造;福建教育电视台多次专程拍摄学生的专利发明;由松柏中学的学生撰写的社会调查报告刊载于数家媒体,引起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
科技创新历来就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能造成灾难。因此,学校就要从小培养孩子们对发明创造、科技创新的正确认识,让他们以大爱精神塑造高尚的品格,树立社会责任感。这样,他们才能在科技探索中摘下闪耀人性光辉的智慧之果。
重师德建设 营造幸福感
在学校发展中,松柏中学一直坚持这样的治校方针:营造适合师生成长、发展的学校生活,为他们带来当下和终生的幸福。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发展;每位教师都能成为自己职业的设计者、实施者,都有精彩的教育生活。
教师的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的行为示范,对于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即传道授业解惑;还有很重要的是榜样的作用。师德建设是立校之本。松柏中学的全体党员,不仅要在加强师德修养中起模范带头作用,还要带动全体教师和后勤人员增强责任感、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师德修养。
因此,松柏中学把师德建设、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来抓。学校不仅要求每位教师制订个人成长规划,促进教师自我发展意识;而且鼓励教师开设论坛,既促进自我学习,又让大家共同成长;还送教师外出学习考察,返校后作学习汇报,让全体教职工都能共享学习信息。
此外,松柏中学还特别关心教师的业余生活,积极组织了摄影、舞蹈、健身操等十几个协会。丰富有趣的业余活动,既消除了教师们的疲劳,又增强了教师们的职业幸福感,使学校教师熔铸到对教育的追求上,有助于孩子们的幸福成长。
松柏中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并为他们的专业成长积极搭建平台。有近百位青年教师在全国、省、市各级教学大赛中获奖,其中,许多青年教师还被评为“教学能手”。3年来,学校有30多位教师在全国、省、市教学比赛中获得好名次。有8位教师获福建省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两位教师获全国科技教师和园丁奖称号。松柏中学教师撰写的科研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学术会议上交流达85篇。近年来,松柏中学共承担了80多个科研课题,参与教师占专职教师的80%以上。
松柏中学还注重将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各项细节中,德育工作深入有效,德育的实现方式不断创新,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了强大的助推作用。近年来,松柏中学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成绩逐年攀升。高考本科上线人数持续快速增长,2011年本科上线率达89.9%,2012年高考本科上线率达90%。松柏中学的中考成绩也十分显著,2008年、2009年、2011年、2012年均荣获厦门市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优质奖。
教师的生命,是在学生的生命中得以延续的。作为教师,应努力做到敬业和乐业,敬业是基础,乐业是一种境界。社会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尊重,就是对整个人类下一代的尊重。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松柏中学)
构建“大课堂” 树德于践行
为实施“教育之城”战略,厦门市政府于1995年创办了一所特区窗口学校——厦门松柏中学。学校共有71个教学班,高中35个班,初中36个班,在校学生3500多人,是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建校17年来,学校规模迅速扩大,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以“起点高、规模大、发展快、特色靓、后劲足” 闻名于省内外。现为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一级达标高中、福建省高中课改样本校、福建省科技教育基地学校、福建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试点学校。
闭门求学,学而无用;开门办学,学到真知,学到大智慧。这是松柏中学构建“大课堂”的主要动因。因此,学校利用校内外资源,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的新途径,构建从社会到学校的“大课堂育人模式”,让学生了解社会,体验人生。
首先是社区课堂。学校不仅利用社区资源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每年还让学生到社区表演,使社会、家庭、学校三者关系获得新发展;而且学校与嘉莲街道“爱心超市”成立了结对子的青少年爱心服务队;还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高一学生轮流到莲岳学校担任辅导员,寒暑假组织他们开展冬、夏令营。
其次是校园课堂。开放学校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学校不仅与市民学校联办“松柏社区家庭网上行”活动,学生以志愿者身份服务市民学校;还与嘉莲街道共同创办“手拉手爱心网校”活动。这些增强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该网校模式已在全市推广,并得到了中央文明办、福建省委宣传部以及厦门市委等部门领导的高度评价。
第三是教室课堂。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抓住各种时机进行德育。如汶川大地震期间,学校出现了许多感人事迹,学生自发捐款达28万多元。
此外,随着社会竞争、学习压力加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变得愈发重要。学校还设立了“心灵卫士”协会和“心灵之约”专栏,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帮助他们更好成长,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国学为载体 德育再创新
国学蕴含着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在教育学生学习国学时,松柏中学也表现出了创新精神。由于松柏中学的课程改革获得了成功,由此台湾的语文教材《中国文化基本教材》顺理成章地被引进到了大陆,且更名为《国学基本教材》,松柏中学也因此成为内地首次引进台湾版中学国学教材的学校。
松柏中学除开足必修和选修课程外,还开设了丰富的校本课程,国学系列课程屡获学生和家长好评。学校在建构家、校、社三位一体大德育网络、提升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同时,充分挖掘国学中所蕴藏的大量的德育资源,编写国学校本教材,进行国学教育,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比如,学校语文组自主开发了《国学》系列校本课程,编写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国学》系列校本教材,即《中国孝文化》《中国士文化》《中国礼文化》等课本,对学生进行伦理道德修养的教育。国学教育,使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大大改变。2008年7月,松柏中学承担的《让传统文化走进学生的心灵》这一课题,被当时的中央教科所评为全国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松柏中学在《国学》上的创新教学得到了主管部门领导的首肯。中央宣传部思政研究所主任郑管瑞到学校调研时指出:“松柏中学已通过校本课程《国学》,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有机结合,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
同时,学校的校本课程最大的着眼点放在给学生“补钙”上,即为学生未来“8小时以外”的生活服务,为学生提供多样的课程内容,多方面为学生提供张扬个性的机会。在松柏中学,除“国学”外,“插花艺术”“无线电测向”等校本课程也已成为品牌课程。
科技创特色 修业先重德
学校秉持“诚明高远”的校训,以“科学、务实、民主、和谐”的教风和“强健、严谨、博雅、独特”的学风,以“让每位学生各有所长,让所有学生都能成才”的办学理念,营造了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形成了“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校风。
松柏中学重视科技教育的人才培育和可持续发展,在科技教育和科技创新方面,创出了特色,打出了闪亮的品牌。2009年8月,学生翁毅辰在德国举行的航海模型仿真项目世界锦标赛中,获F4C青年组第一名,实现了厦门在该项目金牌零的突破。这只是学校在科技教育、创新累累硕果中的一个典型,类似奖项不胜枚举。近几年,松柏中学在各种科技竞赛中获奖达320项次,其中在国际、国家级发明展中获4金、8银、4铜;申请专利20项。学生李铂颖、李瑞亘分获第四、五届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活动二等奖,分别被保送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学生崔仪获第五届中国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学生叶杨娜获首届“未来杯”全国中学生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
学生们的科技创新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异想天开》栏目曾专题报道了学生李铂颖的两项发明创造;福建教育电视台多次专程拍摄学生的专利发明;由松柏中学的学生撰写的社会调查报告刊载于数家媒体,引起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
科技创新历来就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能造成灾难。因此,学校就要从小培养孩子们对发明创造、科技创新的正确认识,让他们以大爱精神塑造高尚的品格,树立社会责任感。这样,他们才能在科技探索中摘下闪耀人性光辉的智慧之果。
重师德建设 营造幸福感
在学校发展中,松柏中学一直坚持这样的治校方针:营造适合师生成长、发展的学校生活,为他们带来当下和终生的幸福。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发展;每位教师都能成为自己职业的设计者、实施者,都有精彩的教育生活。
教师的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的行为示范,对于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即传道授业解惑;还有很重要的是榜样的作用。师德建设是立校之本。松柏中学的全体党员,不仅要在加强师德修养中起模范带头作用,还要带动全体教师和后勤人员增强责任感、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师德修养。
因此,松柏中学把师德建设、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来抓。学校不仅要求每位教师制订个人成长规划,促进教师自我发展意识;而且鼓励教师开设论坛,既促进自我学习,又让大家共同成长;还送教师外出学习考察,返校后作学习汇报,让全体教职工都能共享学习信息。
此外,松柏中学还特别关心教师的业余生活,积极组织了摄影、舞蹈、健身操等十几个协会。丰富有趣的业余活动,既消除了教师们的疲劳,又增强了教师们的职业幸福感,使学校教师熔铸到对教育的追求上,有助于孩子们的幸福成长。
松柏中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并为他们的专业成长积极搭建平台。有近百位青年教师在全国、省、市各级教学大赛中获奖,其中,许多青年教师还被评为“教学能手”。3年来,学校有30多位教师在全国、省、市教学比赛中获得好名次。有8位教师获福建省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两位教师获全国科技教师和园丁奖称号。松柏中学教师撰写的科研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学术会议上交流达85篇。近年来,松柏中学共承担了80多个科研课题,参与教师占专职教师的80%以上。
松柏中学还注重将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各项细节中,德育工作深入有效,德育的实现方式不断创新,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了强大的助推作用。近年来,松柏中学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成绩逐年攀升。高考本科上线人数持续快速增长,2011年本科上线率达89.9%,2012年高考本科上线率达90%。松柏中学的中考成绩也十分显著,2008年、2009年、2011年、2012年均荣获厦门市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优质奖。
教师的生命,是在学生的生命中得以延续的。作为教师,应努力做到敬业和乐业,敬业是基础,乐业是一种境界。社会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尊重,就是对整个人类下一代的尊重。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松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