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学法指导意义之浅析

来源 :新校园·学习(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ich_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实施以来,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以落实,而其主要的体现——学法指导也就显得尤其重要。
   毋庸置疑,优良的学习方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在以前也被广大教师所关注,但在新课标理念下重视学法指导将更具重要意义。
   一、重视学法指导有助于形成新的教学理念
   1.重视学法指导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学生观
   学习是学生本身的自主活动,是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愿望,一切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才能充分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的精神财富,才能使学生得到成长和发展。教育的职责就是引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并使它向求知欲发展,成为对真理的热爱和追求。加强学法指导,有利于形成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思想。学法指导的重点是把主体转向研究学生,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要求教师确立“心中有学生”的思想,明确“学”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职责在于“引”而不是“灌”,“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要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重视学法指导有助于形成科学的教学观
   加强学法指导是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之一。教师的任务不应只是“教”,更应指导学生“学”。数学家德海纳特曾说过:“所有有活力的思想,都有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应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而向学生预示结果或者解决方法,都会阻碍学生努力研究。”加强学法指导,教师不仅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更要注意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的思想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驰骋。每个教师都应该认识到,“学会”与“会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大多是接受前人的经验,而后者是无法继承的,它只有在积极的思考和实践中形成。因此,在教学中要大胆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主动地去探索。要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从已知到未知的学习过程中学会知识的迁移,学会思考,把知识学活进而形成技能,掌握学习方法。
   3.重视学法指导有助于形成全面的质量观
   如何正确评价教学质量?长期以来,分数是最常见的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方法,升学率也是衡量教学质量唯一的标准。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因此教师不能将精力只放在知识的传授上,而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全面培养学生方面。
   二、重视学法指导有助于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
   学法指导最基本的特点是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尤其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采用多种途径启发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维,动口表达,所以课堂里面除了教师讲学生学以外,还应经常出现学生讲师生听甚至讨论争辩的场面。加强学法指导,实行教学民主,让学生自主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问,勇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在学法指导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融洽,轻松愉快,相互信赖,真诚合作。教师扮演的角色既是组织者,又是积极的参与者,还是学生的好朋友,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重视学法指导有助于形成新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从研究学生如何学的角度,来考虑和设计如何教,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教师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调查研究,要从学法的角度考虑问题,上课时要善于从学生的学习反馈中调节自己的教法,并帮助学生改进学法。如何把学生从被动的、苦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成为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教学改革中急待解决的问题。要从学生的“学”上着力进行改革,使学生从过去的单单学会教师的现成知识(学会)转向通过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我学习(会学)。
   另外,重视学法指导有助于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师在上课时能重视学法指导,那么教师就能摒弃传统的教学观,破除教师中心论,凸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作用,引导学生自觉动脑、动口、动手,大胆探索,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自然有助于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慢慢的就会形成教师自己的教育模式。
   总之,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重视学法指导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将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可以这样说,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角”。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教学教学,有“教”才有“学”,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的主导地位也是不可忽视的。   一、抓关键词,让学生学得“有味”   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就体现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和运用上。在阅读教学
我们纪检监察机关所从事的工作,说到底是为了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反腐倡廉实践中,必须从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抓起,全面履行工作职责,真正做到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