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我不毒,也不是狠,就是真理面前,把个人抛开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fuh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姐我三十岁之前靠腿,三十岁之后靠嘴。”金星带着骄傲评点自己的运势,最重要的是“舞蹈与变性”这两个话题已然在她身上慢慢隐退,她人生最新的话题显然是更适合这个时代的“毒舌女王”。
  

第一个摔春晚话筒的人


  十点的时候,金星还没有到。
  年轻的导播一边和金星的阿姨粉丝们插科打诨活跃着气氛,一边在冰冷的摄影棚里一遍遍地让观众们练习拍手欢呼,“呆会儿金姐来,你们要给她展示最热烈的掌声”。“金姐”是灿星打造的这个脱口秀节目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一是因为脱口秀原本就是用她的名字命名,二是因为她在节目里不断自称“金姐”,这名字让她顿时有了一点上海姆妈般的亲切和接地气。
  事实上,金星在上海已经呆了15年,她现在有一家以她名字命名的现代舞蹈团,三个孩子的妈妈,一个德国男人的老婆,过着再正常不过的上海女人的生活,谁也不知道金星为什么选择上海,但谁都觉得上海最适合她,一个一辈子誓要做出挑女人的女人难道不应该生活在这座出了名善待女性栽满绿色法国梧桐树的荫凉城市么?
  作为中国最出名的Transsexual (译:跨性别者),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金星便以特立独行的姿态出现在中国的各种新闻报道里,持续地、公开地,坦然地把自己从男儿身改造成美娇娘,金星为这件事努力了小半辈子,从6岁起有想做女人的欲望到28岁完成变性手术,这惊世骇俗的奋斗故事早就把金星打造成了一个传奇,1990年代后期的每一本发行量起过百万的杂志无一不都写过这个细节:年纪小小的她常常会在下雨天跑到室外,她最大的幻想是大雷雨天的霹雳能将她在一秒钟之内变成白毛女……当然如果仅仅是因为变性这个话题,金星火不了这么久,她的出名还因为她是一名出色的现代舞舞蹈家,持续地、公开地,坦然地登顶中国现代舞最高峰是金星生命里的另一条线,她9岁参军,在文工团学跳舞,20岁去纽约学跳现代舞,33岁拥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现代舞蹈团,直到现在“一直都是用自己的收入在补贴”,舞蹈团完全倚靠在她个人影响力之上,一个民间团体十几年了依然维持着日常的排练和演出,这在舞蹈界,也算得上是奇迹。
  金星这一辈子,似乎一直在创造奇迹,她出过自传,开过著名的“半梦”酒吧,甚至还被出名的地下导演拍过一部以她为名字的纪录片,她的存在仿佛在穿越某种边界,但这边界又被社会巨大的力量包裹得有点暧昧不清,因为变性和现代舞的小众性质,金星仍然不算主流中的名人,比如她始终没有上过春晚,而上春晚,在文艺界就是某种衡量标准,事隔多年金星仍然会在公开场合愤愤地提起1994年赵安做春晚导演时,她给春晚编过一个舞蹈,“好好一段舞蹈被改得一塌糊涂,录出来全是脸部大特写, 我说你不懂舞蹈,也不要强奸舞蹈。”她当场就摔了话筒,这段往事放在报纸上,标题是:第一个摔春晚话筒的人。

说真话在中国是出位的


  金星很性情,很戏剧,很冲动,按理这样的人一般只能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但她用她独特的智慧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条盘理顺,有人说她身上有一种“近乎冷酷的聪明”,她自己的说法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就是特别自然地活着”,但是绝不错过生活给她的任何机会,“没有机会的时候我不急,我的生活好着呢,但只要你给了我机会,我就会撑开了演。”这种勤奋又务实的作风让她的生命从最微茫的火花变成了一场璀璨盛大的烟花汇演,2011年,她参加了一档上海本地的电视节目,选择它仅仅因为它是一档舞蹈节目,录制地点在上海,时间上不影响她正常的生活,谁料到这档节目大火,她在这档节目里一针见血的点评和与其他资深评委火花四射的对撞又让她一举成为街知巷闻的话题人物。紧接着的另一档全国性跳舞节目则让她更上一层楼,“我觉得你俗。”“你要不动你真挺性感的,你要动起来一点儿都不性感。”……毒辣的评点让收视率节节高升,从此,金星正式由舞蹈名人变身为电视名人,请她当评委或者主持人的电视台开始蜂拥而至:2012年,有了以她为名字的脱口秀“金星撞火星”;2015年,更直白更个人化的“金星秀”正式登陆东方卫视,火速霸占了周三晚上十点档的全国收视冠军。“金姐我三十岁之前靠腿,三十岁之后靠嘴。”金星带点骄傲评点自己的运势,最重要的是“舞蹈与变性”这两个话题已然在她身上慢慢隐退,她人生最新的话题显然是更适合这个时代的“毒舌女王”。
  见“毒舌女王”还是有点害怕的,但金星真人还真不算“毒舌”,她在7℃的天气里穿着一袭薄薄旗袍摇曳着走进摄影棚,冲几个熟络粉丝打打招呼,飞快地进入录制状态,一节又一节,快速而迅捷地完成工作,没有多余的话,并且也不喜欢多余的话,像一台精确运转的机器。她的助理说她凡事不喜欢假手于人,这么多年,无论到哪里,她都要自己开车,因为“金姐喜欢自己掌控的感觉”,她比电视上看着要温和平静得多,并没有那些怒目而视或者指着鼻子骂人的习惯,没录好就伸伸舌头向观众说对不起,只需要一秒钟就进入拍照状态,也只需要一秒钟就能进入聊天的状态,化着浓妆的大眼睛扫过来时,确有几分冷峻。
  “都说你是毒舌,可是听了几个小时下来,发现你一点也不狠,也不出位,相反,挺传统的。”
  “对啊,我没有什么出位的,他们只是觉得我敢说。”
  “敢说什么,敢说真话?”
  她轻轻一笑,“对,说真话在中国是出位的……谁让你说出来呢?就像《皇帝的新衣》里那个小孩。本来是皇帝没穿衣服啊,是他出位了啊。可是谁都不说,只有这个小孩不想装傻啊!”
  “为什么不想装傻?”
  “我这个人是真理大于一切。当我面对真理的时候,我就把个人一切全部抛开。咱们就事论事,以理服人,这就是我性格里最有魅力的地方。”

把孤独变成一个力量


  金星当然是很有魅力的,这不光因为她说真话,更因为她一言一行皆比女人还女人。上节目她穿着自己在长乐路定做的贴身旗袍,下节目她穿烟灰色贴身卡腰上装,细细的斜纹是深蓝色的,再配一条卡其色的长裤,十分名媛,粗高跟鞋,走路如风摆柳,坐下姿态如松,总是挺挺的,绷着一股子劲,细看可以见到修长小腿上的条状肌肉,那是长年练舞给她的线条,无论脚怎么摆,脚弓永远是绷得直直的。   “你的脚永远都这么绷着么?”
  “对,永远。”
  “不累么?”
  “不累,习惯了。挺着,嗯,好看的。”她冲我嫣然一笑,风情万种。
  永远的上海女人潘迪华姐姐曾经说过真正的上海女人是无论多累,旗袍高领子上的扣子一粒也不解开,也许,特别有女人味的女人都是这样用近乎严厉的自我要求约束出了一个完美的自我。“我觉得做女人就得干净利索,别一副懒相,这是我跟我妈学的。”金星出身传统的朝鲜家庭,朝鲜族最讲究儒家礼仪,饭桌上母亲得伺候父亲吃饭,永远的男尊女卑,金星把这一套理论复制到了她的家里,虽然她现在住的锦江饭店总统套房门上悬着的黑匾上大大的两个字是“金府”,但她待她的德国老公汉斯仍然像昔日母亲待父亲一般举案齐眉,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一心经管家庭,教育儿女更是一言九鼎,“男孩要有男孩样,女孩子要有女孩样”,录节目时,她带着她的二女儿,女儿被她教得异常温柔贤淑,静默得如同古代的女孩。所谓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是金星秉持的女儿经,“女孩就得这样,女孩就要有眼力劲儿。”
  “什么叫有眼力界儿呢?”
  “就是不挡别人的道儿。”
  也许正因为有眼力界,这么多年,金星攒下了好人缘,名利场上的是是非非,她看得透透的,蜂拥而至的电视真人秀时代给了金星更广大的舞台,她的至真至情让她在娱乐圈里显得比别人更真实更洒脱,以至于在普通女艺人不可能不沉寂的奔五年纪里她反而愈发火了,“算命先生说了,我的好日子刚刚开始。”她抿着嘴嘻嘻地笑。
  28岁做变性手术时,曾经会被整个世界抛弃,把当单身女人视为至大幸福的金星拥有了一个完整的家庭;曾经一度身无分文要靠变卖家产才能维持生活的金星现在过着优裕而体面的生活,每年花上一百万在上海最繁华的路段最辉煌的酒店租下顶楼当自家公寓,无论是谁,晚上到金府做客,大大的露台上端着一杯香槟,一眼望过去,看着十里洋场的大上海踏在脚下时心中升起的情绪无论如何都要带点敬意。
  “生活对我太好了。”也许正因为此,金星愈来愈成为一个“好女人”的代表,她会在节目里安慰那些被老公劈腿的大婆,要她们“守得云开见月明”,也会在节目里斥责那些不懂事的扑上来抢老公的小狐狸精给“老娘滚得远远的”,也会语重心长地教育那些永远也长不大的男人:“还是原配靠得住!”更会在节目痛心疾首地规劝那些吸毒失恋闹出各种妖蛾子的同行,“别散黄了喽!绷住喽!你自己到底是谁你不清楚吗,该不该你红你不清楚吗?凭什么老你红啊?对吧?这个要弄清楚的。”
  笃定地靠着自己强大的三观,金星“有眼力界”地绷着腿尖兴兴头头地活着,比起二十年前她做变性手术时,她更加稳定,更加有力量,也更加坦然,那是她天生拥有的一种生存智慧,用犹大智者拉什的话说,“坦然地接受你的任何际遇”,而用世俗的中国话也许可以翻译成“到哪个山上唱哪支歌”。这是一种蛮横的生命力量,让一个A型狮子座在这世间遇山开道,遇河搭桥,然而这并不完全构成金星,金星在这种世俗的蛮横的力量之外,仍然还拥有一些更为复杂更为幽深的东西。我问到她的名字,一瞬间,面前的女人百感交集,脸上乱云飞渡,“人到世间走一遭是有道理的……我父母在冥冥当中给我取的这个名字。金星……最亮的一颗星星,逆行的一颗星,最孤独的一颗星……”她抬头望了望无尽虚空处,似乎在慢慢回味着从前的往事,“把孤独变成一个力量……挺好的,像我的人生。”
  看着眼前这个年近五十却依然坚毅的女人,我想起了十几年前那部纪录片里最打动人心的细节,在很年轻的时候,金星在比利时生活过一段时间,有一天夜里,她遇到了一个陌生的、患哮喘的、极度肥胖极度孤独的宅男的士司机,车程快结束的时候,他请求她用手为他自慰,他说他很多年没有过了,他见到她很兴奋,不知道出于何种原因,也许只是出于同为人类的怜悯,金星居然答应了,回到家关上门后金星哭了,那无关其他,只是因为“无论什么样的人,活在什么样的阶层,什么职业,什么性别状态,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
  明白了所有的孤独,甩下所有的包附,然后去拥抱所有的热闹,这也许就是金星人生里最独特的奥秘。
其他文献
我们如何摆脱作为终端的命运  南都周刊:你在过往的很多作品里面一直表达和体现着人作为一个个体的孤独,这次广告的主题也与孤独相关,你觉得孤独这种情感现在对于中国不同人群来讲,算是生命里面一种非常重要的日常体验吗?  贾樟柯:我觉得孤独是所有人都能够体验到的一个共同的精神状态,比如说我们现在是一个消费型、享乐的社会,它背后跟“孤独感”是有很大的联系的。所谓找乐,也是因为孤独才会找乐。这种孤独感我不觉得
《变形金刚4:绝地重生》(以下简称《变4》)上映数日,票房屡破纪录,甚至首日、次日票房均超过2亿人民币,这在过往绝无仅有。而随着影片火热上映,吐槽情绪高涨,这次主要集中在广告的植入和中国元素的强势介入上。  其实没必要执拗于《变4》这种商业电影在植入商品广告这件事上,不遗余力地逐利本来就是它们的本质和目的,但是作为《变形金刚》系列电影的粉丝和期待这部最新一集继续能在场面和新鲜创意上给自己带来震撼的
@珂:难道人打电话争吵时都是喜欢盖过对方的声音吗?越来越大声自己知道的吗?  就算不是在吵架,讲电话时候的音量也有可能越来越大。从技术和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真的不能全怪打电话的人啊。  如果从技术上来讲,大概要从老式固定电话说起。1990年代以前,大多数电话都使用碳粒式麦克风,它能把声波的震动转化为金属薄片之间电压的变化,以此传导声音。然而,如果说话声音太大,失控的震动会导致电话那头反而听不清你在
封闭了两天之后,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在3月29日上午8点重新开放。  其时正值清明前夕,沈阳薄雾冥冥。9时许,十几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朝鲜战争志愿军后代,来到陵园的纪念碑前祭奠。就在前一天,437具在朝鲜战争志愿军无名烈士遗骸正式由韩国移交到中国,暂厝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悲戚弥漫在陵园中。  来自西安的志愿军后人康明,领读着在前一天晚上反复修改过的致辞:“亲人们,我们回家。”  “回家”的呼喊,
皇家加勒比旗下量子系列的第三艘游轮“海洋赞礼号”日前开启华南母港航季,因极富创意的设计和高科技含量的设施,该游轮也被誉为“来自未来的游轮”。在华南母港航季中,游轮提供5条往来香港、日本及台湾等地的航线,为华南消费者带来了超凡的游轮度假体验。
@小恐龙:为什么我不像小时候那样天不怕地不怕了,坐个过山车都害怕得要命?    小南: 一方面因为你感知平衡的器官变得老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你拥有了更多,所以害怕失去。  对特定事物或场景有着非理性的害怕并不罕见,据统计,大约10%的成年人都患有某种程度的恐惧症,比如恐高、恐水、晕血、密集恐惧症、幽闭恐惧症、牙医恐惧症等等。  英国皇家精神科医师学会的发言人布伦基伦(Paul Blenkiron)
南宋《迎銮图》(局部)。《景德四图》之“舆驾观汴涨”图。南宋《望贤迎驾图轴》。  向列位看官提一个问题:一名宋朝的平民,如果遇上君王出巡的日子,在大街上碰见皇帝,需不需要扑通一声跪伏下来迎接圣驾?我们从文艺作品中看到的描述,似乎是必须跪拜迎驾的。事实是不是这样子呢?  可惜以前没有照相技术,要是我们有宋朝皇帝出巡的相片,对宋代平民见到皇帝的情景就一目了然了。不过,以前有图像啊,理论上我们只要找到宋
近年来VR这个话题大热,各行业都想涉足到这个领域中来。  理想是美好,但我们都无法欺骗我们的大脑。  VR技术究竟会否成功?只能交给时间来解答了。  每个人都觉得这些设备是崭新且具有革命性的,但这不是真相。在这两年发生的事情,仅仅是这些设备的价格从8万美元跌到500美元。我们并没有做出太多技术上的创新,价格的下降大多是在性能上做出妥协的结果。  许多人声称,VR设备容易导致眩晕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开封:金明池观水戏  金明池是北宋的皇家林苑,位于东京顺天门外。此处皇家林苑是对外开放的,每年的三月一日至四月八日,都会准时“开池”,任士庶游玩。你若穿越到宋朝,一定要进皇家园林金明池玩玩。  开池之期,宋朝政府会在金明池举办盛大的水戏表演、龙舟争标,吸引无数人慕名而至,一时间,游客如蚁,观者如堵,“虽风雨亦有游人,略无虚日矣”。而精明的宋朝商家,早已抢先在金明池的岸边搭起彩棚,租给游客,“两边皆
什么单品可以屹立时尚界数十年不倒?牛仔裤、白衬衫、黑色高跟鞋?如今,纯白运动鞋要加入这个经典名单了。  故事可以从2月14日,Victoria Beckham在纽约时装周的个人同名品牌2016秋冬成衣大秀谢幕时穿着白色Stan Smith、灰黑色长裤和宽松高领针织衫谢幕说起。这个女人曾一度因为她对高跟鞋的执着而闻名,2008年在接受英国GMTV采访时她曾经说过,“我就是无法在穿平底鞋时集中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