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韶关市九峰镇特色农业产业SWOT分析

来源 :南方农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mp1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实现生产布局合理、总量满足需求、品种更加丰富、季节供应均衡,广东省韶关市重点抓好优质农产品生产,使“菜篮子”产品生产呈现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面对机遇与挑战,韶关市要以科学的态度研究新问题,开拓新局面,实现特色农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对此,基于九峰镇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进行SWOT分析,以期为我国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 特色农业;SWOT分析;广东省韶关市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1.047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从根本上实现现代化的基础进程。因此,应遵循农业发展规律,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实现三产融合发展,打造生产要素齐备的全产业链[1]。
  项目团队组织大学生参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走进韶关市九峰镇的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城乡社区,从居民的生产生活、农特产品的营销现状及当地居民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开展深度调研。面对外在环境的积极推动,九峰镇迫切需要在技术开发、人才培养、工具用具、产品包装设计及品牌建设等方面有所突破,为农业新态势发展提供更加务实有效的交流平台。
  1 优势
  1.1 区域优势明显
  粤港澳大湾区的辐射范围中,韶关市属于近圈层,其以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融入到大湾区建设之中。韶关市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加之本身的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业产品种类丰富,在对接大湾区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区位、生态、产业等多方面优势,打造绿色发展的韶关样板,快速对接大湾区市场。
  1.2 地理位置优越
  韶关市是广东省的北大门,外接湖南、江西,内联珠三角,自古便是中原与岭南地区交流的黄金通道。韶关市地域辽阔,山地资源、耕地资源、水资源和水力资源都十分丰富,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及条件。韶关市人均土地资源和耕地资源均列全省地级市第一位。韶关市九峰山位于韶关市乐昌市九峰镇,景区主要种植有李树、桃树,桃李之间,拥簇相依,山区空气较好,清新且氧含量较多。
  1.3 农业资源丰富
  当前,我国农业已驶入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绿色、高效、可持续成为农业发展转型的大方向和主旋律。韶关市充分发挥交通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综合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产业和生态旅游。九峰镇以农业产业为主,农耕文明历史悠久,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态资源优势,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茶叶之乡,被誉为粤北的“世外桃源”。此外,九峰鎮盛产水果,尤其以奈李最为出名。
  1.4 交通运输优势
  交通运输对工业发展有助推作用,是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镇强村战略的前提,更是加快推进山地生态高效农业产业发展的动力。韶关市大力推进建设出以飞机场、铁路、航道、高速公路多种先进交通方式为一体,以“一小时经济圈”为目标的交通骨架网络,这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劣势
  2.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镇村生活废弃物随意丢弃,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因此,政府部门要重点聚焦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短板,整合资金,全面改善道路、饮水、人居环境,及时清理农村生活、农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物,以免引起环境污染。同时,应快速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防治种植养殖业面源污染,完善城镇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2 生产技术滞后
  种植养殖业面源污染现象普遍,缺乏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此外,农村居民整体受传统习惯和观念影响,还存在以下问题:1)在农业生产中盲目追求作物高产和经济效益,滥施滥用农药、化肥、地膜;2)缺乏科学的施肥技术、绿色防控技术、实验示范农用地膜经验;3)面对技术培训主动参与率低,对于技术改变滞后现状,提升生活水平的认知不足。
  2.3 生产方式制约
  九峰镇的果农仍使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焚烧作物秸秆的做法普遍存在。因此,推行农牧结合和生态养殖的科学化模式至关重要。由于当地地形奇特,山势逶迤,适用于如此复杂地形地貌的便携式采摘机械很少,果农采摘农特产品多以人工为主,采摘难度大、危险性大,仅依靠纯手工采摘,水果容易损坏、不易储存。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严重制约着水果生产技术的进步和推广。
  2.4 人才短缺
  现代农业是一个技术型行业,农业生产对农业技术人才需求日益迫切,要打破传统农业缺乏高素质人才的困境,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极为必要,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团队先后在九峰镇、上廊村、小廊村、坪石村及茶料村5个村落区域走访,发现乐昌市九峰镇从事农特产品种养和销售的大部分人员为初中以下学历[2]。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少之又少。特色农产品种植业是九峰镇的支柱产业,产业振兴,人才先行。因此,相关政府要大力推广新技术、新经验、新知识,将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任务摆在首要位置。
  2.5 品牌效应差
  农业发展,品牌是关键。目前,九峰镇已有柑橘、蜜桃、水晶梨、黄金柰李4个果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其中,柑橘、黄金柰李更是荣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3]。九峰镇水果酸甜可口,若在网络销售必将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但目前仅有小部分农户开设网店,大部分农户依然是通过摆摊的方式进行销售。当地的果农要认识到网络的便捷性,利用已取得的硕果把九峰镇“粤北世外桃源”“瓜果之乡”的品牌打响,从而扩大乐昌九峰镇的农业品牌影响力。
  2.6 集团发展差
  九峰镇的农产品销售多为散户经营,竞争力小,难以形成规模,要将种养户的资源集中整合起来,形成特色产业和拳头产品。果农经营的种养作物要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质量标准及销售模式,形成集团优势,以此弥补小企业的竞争劣势,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如此,各散户联合起来共同发展,才能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   3 机会
  3.1 政策支持
  近年来,韶关市立足生态优势,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提升粤北地区优质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韶关市各地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建立品牌农业,深化与大湾区产业协同共建。此外,根据推进农业产业振兴发展的要求,韶关市未来将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资源禀赋,精准定位区域农业功能,做大做强韶关市种养业。
  3.2 “互联网+”深入发展
  国家数字农业农村创新中心的建设和数字农业应用推广,加快了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智慧农场建设的开展、智慧农机应用示范的建立,为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创造了必要的技术支持与经验基础。此外,各地还要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走出村镇走入城市工程,强化益农信息社服务功能,要发挥电商平台作用,确保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
  3.3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发达、具有活力的城市群之一,随着区内经济融合的不断加速,大湾区城市群的集聚效应日渐显现。未来几年,在粵港澳大湾区辐射带动下,粤北地区的农业产业生产力将会加速提升,同时周边村镇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也将得到改善。因此,韶关市各地要高度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积极抢抓大湾区建设机遇,努力创建丰硕的产业成果[4]。
  3.4 企业间合作引进经验
  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积极搭建企业间合作沟通桥梁。在粤港澳一小时经济圈中,要将服务特区发展和企业自身发展相结合,企业要充分利用良好的商业环境,寻找具有发展前景和战略眼光的合作伙伴,将各个产业优势集中在一起,发挥生态链中各个企业的长处,建立属于韶关市自己的“智慧农业”产业联盟。
  4 威胁
  4.1 周边市场竞争力强
  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准备不充分、农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的存在,导致韶关市九峰镇的农产品生产技术滞后、品牌效应差,在周边市场上力不从心。未来会有大量互联网技术应用在设施种植机械上,韶关市农业产业若未能迈入精准农业时代,其后果极为严重。
  4.2 品牌发展多元化的挤压
  无品牌、低利润销售农特产品已然不能打开更具前景的市场。随着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纯卖货的销售模式难以持续,农产品走向品牌化逐渐成为趋势。对此,韶关市各企业要找准市场定位,强化服务功能和服务能力,加强创意、加强品牌影响力,将销售农产品与当地旅游文化相结合。企业要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创造竞争新优势,如此才能在未来品牌建设发展中立足[5]。
  4.3 营销渠道单一,果农产品滞销
  传统销售方式的销售范围正在不断被蚕食,这种现象在日新月异的网购潮流下更为明显。农产品的线下交易使部分贫困地区出现农产品卖不上价、滞销等问题。在这个电商飞速发展的时代,大部分农民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未从网络销售渠道中受益。对此,韶关市各地要建立起专业化的批发市场中心和完善的商务物流配送系统,双管齐下,打好销售攻防战。
  5 小结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根据广东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工作要点,要努力将韶关市打造为粤港澳绿色农产品生产的供应基地,提升大湾区“果盘子”质量安全水平。对此,韶关市要紧抓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的机遇,在融入和服务大湾区建设过程中,加快韶关市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建立品牌农业,深化与大湾区产业协同共建。
  参考文献:
  [1] 张洁凡,张天弛,王俊岭.国内互联网巨头加快布局智慧农业为何受青睐[J].决策探索,2019,4(4):36-37.
  [2] 孟凡双.便携式水果采摘装置的市场调研及设计思路[J].山西农经,2020,4(24):159-160.
  [3] 乐昌九峰:“互联网+农业”带动农民增收[J].农业工程技术,2017,37(27):44-45.
  [4] 佚名.2019年中国智慧农业行业市场分析[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19,4(5):43-45.
  [5] 宋雪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广东韶关市特色农业发展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7):207-208.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其他文献
摘 要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火灾是危害森林安全的主要因素,会给森林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我国地形复杂,存在火情发现不及时、火源管理难度大等问题,给我国森林防火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基于此,分析森林防火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森林防火;森林资源;对策  中图分类号:S762.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
摘 要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地理信息处理技术等不断发展,为传统园林规划提供新的理念与技术。建立移动互联网、GIS空间、云计算等技术为一体的智慧园林,智能化管控园林,有利于提升园林规划质量,助力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在智慧园林建设中,园林大数据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将对智慧园林建设过程中园林大数据发展的价值进行分析。基于此,分析智慧园林规划与建设中园林大数据发展  的价值。  关
摘 要 林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是林业管理工作的关键。当前,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限制了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发展。基于此,介绍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林业调查;林业规划;林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S757.4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1.045  林业
摘 要 马尾松在我国分布广泛,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特有的树种。马尾松抗逆性强、耐干旱瘠薄、生长迅速,是安徽省的鄉土树种,也是主要的人工林造林树种之一。其板材可广泛应用于家具、建筑和造纸等行业,树脂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较高。基于此,从苗木培育、栽植、抚育、病虫害等方面分析马尾松丰产林的培育技术,推动马尾松相关产业发展。  关键词 马尾松;丰产林;培育技术;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S791.
摘 要 植物配置作为园林绿化工程的核心,在园林整体造景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由于植物的独特属性,植物配置需要设计和施工的高度契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基于此,从设计、地形和土壤处理、苗木采购、施工样板段建设及后期养护等角度阐述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过程,总结植物配置的施工经验。  关键词 植物配置;设计;施工;养护  中图分类号:S688.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性。基于此,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结合林业生态功能,提出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林业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1.035  林业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
摘 要 探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的内涵与意义。以云南省昆明市为例,阐述仅靠确权和资产量化的基础性产权制度改革不足以激发集体内生动力,而昆明市自下而上集体经济自发壮大的典型案例则充分说明,能人带动、抢抓城乡融合发展市场机遇、发展多种经营更具活力,并提出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乡村振兴;云南省昆明市  中图分类号:F32
摘 要 林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推动林业建设和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为林业造林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促进林业健康发展。基于此,主要阐述了我国现阶段林业发展的现状、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 现代林业;造林方法;营林生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326.2;S725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
摘 要 林业是我国重要的产业,营林管理对林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但是,营林管理又是一个系统且十分复杂的工程,造成了营林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介绍营林管理的主要内容及重要性,对当前营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全面分析,并对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营林管理措施进行相应的研究,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林业;可持续发展;营林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6.2
摘 要 互联网的崛起和快速普及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将农业经济与互联网有机结合,能够进一步优化生产模式和营销模式,满足市场供需要求,拓宽营销渠道,促使社会资源的进一步优化与整合,实现农业经济的更好发展。因此,分析“互联网+”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推动性作用,以期为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互联网+”;农业经济;发展;推动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C DOI: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