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探索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ko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训练的同时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爱国主义;渗透;语文教学;情感;析词品句;潜移默化
  列寧曾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如何使小学生从小树立“我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这个坚定的信念,是小学德育的首要任务。语文教学要完成这个任务,不能靠教师的主观说教和灌输,而要通过语言训练的同时有机渗透,不断强化,不断调控,才能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度。
  经过精心挑选的小学语文课文,具有丰富的思想、优美的语言、动人的形象,对学生有很大的感染力,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教材。特别有不少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英雄、先进人物的文章,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等,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我们应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思想素质和语文素质两方面都得到提高。
  1 从情感入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情感入手,使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激起情感的波澜,进入酿情、入情、动情的内心体验是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根据中年级小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逐渐趋于平衡的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入境入情,受到情感的熏陶。如教《瀑布》一课,我根据诗歌语言凝练、含意深刻、跳跃性大的特点,教学时运用幻灯、录像,把诗中描写的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的颜色和像“珍珠的屏”的形态上感受瀑布的美,想像瀑布声、形、色的具体形象,感知瀑布磅礴的气势,加深对诗的语言的理解,由此产生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感情。
  儿童的情感是在认识中产生,并随着认识的深化而升华。因此,在培养情感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就必须“情思结合,激情明理”,重视从“动情”到“晓理”的过渡。我在教《视死如归》一课时,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是写王若飞的,为什么还要写大青山?”为了帮助认识王若飞崇高的精神境界,我抓住文中“巨人似的”比喻词,想象苍茫暮色中大青山的雄姿,映衬王若飞同志在敌人面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想像王若飞背对敌人枪口远眺大青山时的所思所想,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大青山的坚不可催,王若飞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从课文中描写的“景”感受人物的“情”,进而去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确立“共产党人为了祖国不惜牺牲自己一切”的观念。使学生的思想经历从“动情”到“晓理”、从“明理”到“立德”的飞跃。
  2 在析词品句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教学离不开对重点词句的剖析和品味。对重点词句的剖析品味过程,又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的有效时机。因此,我们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通过感染、渗透,使爱国主义思想进入到学生的内化体验和外化行为,进而升华到爱国的道德感的更高层次。例如,教《桥》一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个句子中的“飞”字,我就引导学生从下面3个方面去联想,从中浸透爱国主义教育:(1)如果你站在大桥下,仰望南京长江大桥的桥身,会有什么感觉?(2)如果你站在大桥面上的一端看大桥,又会有什么感觉?(3)再从建桥的速度来理解,你又觉得怎样呢?这样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很容易使学生了解到南京长江大桥跨越宽阔的长江南北,气势磅礴,且建桥速度之快,确实像“飞”一样。这样做即使理解词句的方法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又使祖国建设的成就深深地记在学生心中。
  3 结合语文课外活动,强化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意识是从认识开始,沿着情感中、意志、行为的内在程序而形成。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学生高谈阔论爱祖国,代替教育学生爱祖国,这是不可思议的事。”因此,语文课要通过语言训练,结合开展适合儿童特点、易于学生接受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才能使学生加深对祖国的认识,既懂得“为什么要爱”,又懂得“怎样去爱”。几年来我组织的活动有:“我爱中华考察团”、“祖国各处留下我的足迹”等少先队活动;“我爱祖国山河美”图片展览;“爱我中华,爱我家乡”微型报设计;“我爱家乡的特产”作文比赛;“爱祖国,知国情”知识竞赛;“给港澳小朋友介绍我的家乡”书信大赛以及“小记者手记”、“夏令营专辑”等。通过各种有效的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使爱国主义情感在学生心灵中深深扎下根。使思想教育真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收效甚好。不少的学生还在全国“金星杯”爱祖国、爱家乡作文大赛中获大奖。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阅读课上,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全神贯注,手中笔不停“蹄”,生怕漏掉教师讲的每一个要点。教师从时代背景、作者介绍、生字生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一路讲来,知识点、考点可谓面面俱到,应有尽有,讲解透彻,思路畅通。而文章的情感、思想内涵、现实意义等方面却只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  作文指导课,教师传授写作的秘诀,“如何拟题”、“如何开头”、“如何结尾”等,美其名曰“凤头、豹尾、猪肚”,理论一大
期刊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和应用,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创造和构成的。数学与科学技术、人文科学、经济发展等都有着广泛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大千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而数学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1 对数学的认识 
期刊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我们想到的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他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大有好处。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他们顺利进行学习活动的保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古人云:“授
期刊
有这样一个故事:九岁的小男孩在冬天来到了爷爷的农场里。一天,他在玩耍时发现屋前的无花果树中有一棵已经死了:它的树皮已经剥落,枝干已经完全枯黄。于是,小男孩对爷爷说:“爷爷,那棵树早就死了,把它砍了吧!”爷爷说:“它现在看起来是不行了,但是明年春天可能还会萌芽抽枝的。说不定它正在养精蓄锐呢!记住,孩子,冬天不要砍树!”  果不出爷爷所料,第二年春天,这棵无花果树真的长出了新芽。到了夏天,整棵树看上去
期刊
【摘 要】新课改理念下,信息技术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它可以通过与前沿科学的触碰,激励学生为国家的科技复兴而奋斗;通过作品中鲜活的人物素材的展现,触动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爱国情怀;中国梦  孩子是国家的栋梁。所以,当前对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受到什么样的教育,将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这件事,直接影响着我国的未来。爱国主
期刊
人民艺术家冼星海告诉我们:“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命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的确,音乐能陶冶情操,拓展思维,启迪智慧,培养审美情趣,给人以无穷的美的享受。学生们往往喜欢音乐,而不喜欢上音乐课,课本上的一些音乐与学生现在喜欢的流行音乐相差甚远,只有转变教学观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喜欢民族音乐,爱听经典音乐,懂得鉴赏音乐,让音乐与他们相伴,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生机和活
期刊
國家的教育方针早已转向以素质教育,但现在全国各地看来,真正达到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学校并不多,而且还有少数人误解素质教育。认为减轻学生负担就是素质教育的前提,把时间多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活动就是素质教育了。这些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素质。  前不久,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某小学为了贯彻素质教育方针,在放假前考虑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尽量压缩寒假作业量,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谁知开学时学生竟然还是以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从低年级的学生入手,认真、严格的训练,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
期刊
【摘 要】学校体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科学、系统的体育对于培养人的现代意识有着多方面的影响,且体育运动使人身心健康、适应社会,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使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由此可见,小学体育素质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尤为必要。  【关键词】小学体育;素质教学  1 通过游戏教学,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小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方和家庭,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干部子弟、有农民
期刊
【摘 要】心理健康主要指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统一,人格的稳定和心理环境的协调。心理健康教育是指运用心理学、教育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使学生成为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学校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亦是心理教育的主阵地,各门学科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心理教育的有效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