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与班主任角色互动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 :家长·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hyzhy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调查显示,在现如今的中小学教育教学职务安排中,和其他学科教师相比,语文教师担任班主任的比例最高,占比约在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间。对于这样“一身两任”的特殊角色,许多教师往往会“泾渭分明”,采取两条平行线的工作路线,认为“丁是丁,卯是卯”,这是身兼两职的苦差事,认为自己工作量太大,又要教语文,还要育人,苦不堪言。其实,在这两种角色的担当中都做得很好,并且在彼此的互动和渗透方面有所建树与成就的良师或名师不少。“行动即研究”,他们还据此进行了颇有价值与意义的研究,其中最典型、杰出的当推著名的魏书生、李镇西。
  一、“语文教师与班主任角色互动及功能渗透”研究的基本内涵
  (一)角色互动
  这里的“角色”指同时担任“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双重角色,即“作为语文教师的班主任”和“作为班主任的语文教师”;而“互动”指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使彼此发生作用或变化的过程。“角色互动”则指教师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 的双重角色在教育教学中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使彼此发生作用或变化的过程。
  (二)功能渗透
  “功能”指事物或方法发挥的有利的作用或效能。“渗透”指不同的物体交融在一起,比喻某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这里的“功能渗透”指“语文教师”和“班主任”这双重角色各自发挥的有利的作用或效能间相互交融、渗透,以期能达到一种和谐共生、相互促进的状态。
  (三) 语文教师与班主任角色互动及功能渗透的实践研究
  这里指教师在学生的初中阶段同时承担两个角色,即语文教师和班主任,在具体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充分发挥各自的效能,并使其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达到和谐共生、促进自我教育教学实践更加高效的一项实践研究。
  二、“语文教师与班主任角色互动及功能渗透”的实施策略
  (一)班级文化的建设
  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对学生道德成长的影响,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超过学校为了学生的道德发展刻意安排的各种“轰轰烈烈”的活动,甚至远远超过思想品德课、班会课成套的道理和空洞的说教。从深度上讲,学校日常生活中这些司空见惯的教育现象和行为对学生道德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通过日积月累,不知不觉渗入到学生的灵魂深处,使其终身受益。而做班主任的语文教师有着其他学科没有的巨大优势,教室就是德育的巨大资源宝库。比如在教《散步》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就带领孩子们参观当地文化特色教育基地“忠孝园”,拜孔子像,看二十四孝群像图。回来以后,全班动手,小组分工合作,归纳整理图片资料,展示在教室的橱窗、黑板报、张贴栏上,围绕“感恩”的主题进行一系列朗诵、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逐步形成“忠孝行,感恩在”的班级文化氛围,“今天,你感恩了吗”这一班级标语蔚然成风。此后,整个班级处处呈现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的风貌。
  (二)传统文化的熏染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号角”早已吹响,立足当下,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才是打开传统文化教育的正确之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非常有益。比如“愚公移山”是一个神话,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其体现和弘扬的精神,而不是片面地说它的方法。做班主任的语文教师就更应该起到正面引导作用,甚至可以将语文课拓展延伸到班会课上,就这个问题开展一次辩论赛:新时期,到底要不要发扬“愚公精神”?及时运用语文课和班会课传播正能量,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传统节日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厚的优秀文化,蕴藏着宝贵的教育资源,是传承我国文明的重要载体。语文书中有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节日,比如:神话色彩浓厚的春节《本命年的回想》;文化底蕴和民俗民风结合的元宵节;怀乡祭祖的《清明》;纪念屈原、弘扬爱国的《端午日》;宣扬家庭团结和睦的《十五日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等,甚至细到二十四节气申遗。
  (三)语文教材的拓展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主要心理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进程、意志过程、个性品质的全面发展。比如,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的单元教学目标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感受那些爱国人士伟大的人格魅力。在学习“古诗四首”时,我做了大胆尝试,放开手,让学生自由发挥,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我,课堂变成他们的舞台。下面是我上这堂课的构思过程,三大教学目标如下:
  一是情感目标:注重学生的爱国思想的教育;二是能力目标: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三是知识目标:诗歌欣赏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有4首诗,恰好一个小组负责一首),组长(学生推荐产生)负责具体分工:第一,搜集作者详细资料;第二,研究小组成员的综合能力,具体落实听、说、读、写的分工(指定人员)。然后,正式进入小组竞赛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坐在一起,便于小组合作讨论。在“写“的环节中。各小组派出代表(书写工整的学生)将诗写在黑板上,并把认为重要的字词注上拼音,在全班展示,小组互评出最佳书写,得1分;在“读”“ 聽”环节,各小组自由朗读后,小组讨论出诗歌的节奏,达成统一意见后,派小组成员上黑板划分节奏。接着,开始朗读,先是个人朗读, 再是小组整齐读,学生互相评价,指出各自的不足或值得注意的地方,选出最佳朗读小组;在展示收集资料成果的环节,学生把搜集的作者资料展示在黑板上,与其他同学资源共享,这一环节能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讨论合作的能力,形成资源共享,提高效率的意识。紧接着是最重要的一环——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及名句赏析,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这一环节中,我只是一个引导者稍加点拨、提示,最后明确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整堂课在深情的《我的中国心》的旋律中结束,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不仅教会了他们如何分析一首诗歌,还锻炼了他们听、说、读、写等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这堂语文课又何尝不是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主题班会课呢?
  总之,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如能恰当地运用好这些资源,提高学生的文学能力和素养的同时进行德育。将“语文教师”与“班主任”互相嫁接、互相融合,这是教师专业成长实践的一种新的探讨。作为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教育工作者,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将这两者的角色处理好,是一个值得继续深入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责编 唐琳娜)
其他文献
人腺病毒(humanadenovirus,HAdv)是迄今发现的最大最复杂的无包膜的双链DNA病毒之一。自50多年前首先被HillemanandRowe[1,2]分离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人腺病毒是引起急性呼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创建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良好的情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学习目标,继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有教师导入方法太过单一,课堂导入过于注重形式,偏离了教学实际,课堂氛围沉重,缺乏师生互动等,致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了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对此,研究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中存在的问题和提出有效的
期刊
对于班主任来说,家校沟通是其重要的一项工作,这也是一直以来班主任工作的难点。义务阶段的班主任工作,不仅要承担相应学科的教学任务,还要管理一个班级大大小小的事情,这既是一份工作,也是一种艺术,如何提高家校沟通的效率呢?针对这一问题,我结合自己效果的工作经验和理论学习,谈几点自己的想法,希望对班主任的工作有所启迪。  一个班级有几十名学生,在学生背后也就有几十名的家长,家校沟通过程中涉及一系列瑣碎的事
期刊
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不同恢复阶段运用中医辨证分析与现代康复理论相结合指导针灸分阶段治疗的临床疗效是否优于传统针灸法,同时在各个阶段观察P-Jak2、P-Stat3蛋
马克思曾经说过:“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和谐是处理一切事物的关键,也是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的关键。当然,教书育人更需要和谐。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直接关系到班级的和谐,影响到学生的成绩与表现,但是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以琢磨的问题,要想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小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对学生以后的兴趣、性格、表现等多方面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生活中,班
期刊
班主任是整个班级的灵魂,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更是学生成才的导师。而德育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良好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有很多小学班主任缺乏科学、高效的德育工作方法,导致整个德育工作效率低、质量差,影响了学生思想品德的提升和身心健康发展。所以,班主任必须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创新德育方法的迫切性。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深入分析小学班主任德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