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促进者”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l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语文老师要做到“博”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因而语文老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具有多种特长,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要“博”,而且必须做到。“博”不仅表明老师学识丰富,而且帮助老师树立威信。现代社会正处于各类知识全方位飞速发展时期,学生了解和涉猎的事物也随之愈来愈繁多,他们既有着各种各样的爱好,又会或积极或消极地去读许多书,更何况语文学科中还有哪方面知识不可能涉及的呢?如果语文老师对课本外的事物或问题一问三不知,丢面子是小事,威望扫地也是小事,关键是关乎到我们能不能做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中学语文老师面对着一群处于求知欲,好奇心浓烈的孩子,自己对琴、棋、书、画、歌唱、体育、计算机技巧、现代科技、经济、军事等都能说出点道道,这不仅便于育人,而且会使学生乐于跟着学。
  二、教学要灵活
  中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忌“死”。语文学科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像对于作品内容的理解,有些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中学生处于一个不断发问、不同想法的时期,我们必须具有既严谨又灵活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辩证理解,而不能强行搞所谓的“标准答案”。
  一道数学题,可以有好几种解法;语文中,对意义的理解,语言的表达,分析作品切入的角度,又何止几种呢?这关键就在于一个“死”和“活”的问题。就像读朱自清的散文《绿》,难道我们感受到的仅仅是作者对于祖国山水的爱?除此之外,有没有作者一时间对娱悦美好的眼前生活的爱呢?有没有一种涌动着的对亮丽可目的人性人体的爱呢?所以,鉴于语文的特殊性,我们平常要养成“活”的习惯,允许并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用不同的思想来思维。只有老师“活”了,学生才能“活”,也才能在具体问题中“灵活”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我们才能称得上“教者”。
  三、适时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
  中学语文老师要会适时采用合作学习形式。合作学习,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实效显著,所以很快就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现在的学生普遍不爱学文言文,认为枯燥乏味,针对他们对文言语言的畏难情绪,我采取小组学习这种方式。课上,我让学生按最近的座位将6张桌子对在一起,相对而坐,每组指派一位负责人(负责组织讨论和提醒纪律)。首先,我要求学生将文章中包含文言文的常用虚词“之、其、如、为、以”的所有句子找出来,分类整理在笔记本上。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畅所欲言,共同讨论这几个文言虚词在不同句子的具体含义,共同讨论这篇文章的内容。在这期间,我在各个小组之间巡回、发现、答疑、解惑。最后,我明确地有针对性地解答大家共同提出的疑难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过去那种枯燥沉闷的课堂气氛,改变了过去老师讲、学生记、几个学生跟着老师走、大部分学生无动于衷的文言文授课方式,真正让学生坐在一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动脑,都发言,都有收获,都有所得。
  四、注重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写作是一种需要,是社会和职业需要的一种有力的技能。写作水平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集中的、综合的表现。我吸取于漪老师的经验,“既要引导学生读无字书——身入生活,心入生活,眼看、耳听、心想;又要启发、带领学生读有字书——精读、博览、筛选、吸收,认识世界,品尝人生。”为此,一方面我教导学生做个有心人,多留意自己身边的事、物,鼓励他们养成记日记的习惯,这样自己写作的时候就有了素材,不会再为没什么可写而犯愁。另一方面,为了给学生提供鲜活的写作材料,我带领学生融入大自然。此外,我还在班里设置一个图书角,让学生平时多看看好书。除了这些,汲取身边同学写作的优点也是十分重要的,我在学生的每次作文中挑选出优秀文章,打印出来,并进行必要的分析、讲评。平常,我们介绍的一些优秀作品,好是很好,但大都是名作家的,因而学生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而读身边同学的文章,首先就有了一种亲近感、通俗感,也会增强大家写作的信心。并且,文章的长处和短处学生也容易发现,这就使学生便于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于被挑选上的学生来说,更是一种激励。
  五、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中学语文老师要在课堂里播放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视频,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课外对作品作进一步地了解。
  六、成为学生的朋友
  中学语文老师要努力成为学生的朋友。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遇到难处都向我倾诉,我也尽可能地去帮助他们。我们一起聊天,一起玩耍,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他们在课堂上更加活跃、主动,课堂气氛也轻松愉快,效率也随之提高。
  作为中学语文老师,我们要尽心尽责地教导学生,用我们的知识与爱浇灌祖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王晓辉等.新课程:语文教育怎样改革.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2]仇美玲.中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7,(4).
  [3]胡景峰.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科学大众,2007,(6).
其他文献
摘 要: 为了提高高校本科教学水平,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具有创新能力的纺织工程专业人才,根据教学心得和自身学习经历,本文作者结合国内外纺织教育的现状和我校的教学情况,阐述了本科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对本科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使本科教学更加符合新时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关键词: 纺织工程专业教学 教学方法 建议    教学工作中的许多问题和教育超常规发展有关系。对本科生教学,我们目前的很多
摘 要: 在体育课中教师多措并举,运用一些艺术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实施初中体育教学艺术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出发,探讨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艺术的一些途径。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艺术 必要性 重要性 提高途径    初中体育教学是学校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融科学与艺术于一体,既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又要运用艺术性的表达方式、富有创造性的表达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 要: 当前,QQ聊天、网络发帖等在学生中普遍流行。班主任在进行班级常规管理的同时,也利用QQ增加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拉近师生距离,通过班级主页辅助进行班级管理,使班级管理更民主,这些无疑对加强学生教育管理都是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 网络 班主任工作 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深深地融入了我们生活,作为跨入信息时代的老师,应该积极学习掌握信息技术,让它为教育服务。在班主任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5月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中指出,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突出表现为科技、教育和人才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根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精辟论述反映了党和国家对教育和人才的高度重视,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
摘 要: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浙江万里学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新时代交互英语视听说》网络自主学习系统。本文作者针对该系统的使用情况,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该系统对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新时代交互英语视听说》 网络自主学习系统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1
摘 要: 本文作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学习情况与教师教学情况进行了解,以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反思教学问题,改进教学。  关键词: 教师教学情况调查 反思 改进措施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的教学需要学生的反馈,学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面“镜子”,只有我们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与改进,不断完善教学工作、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法,才能促进教师的成长。因此,我设计了
摘 要: 2011年8月26日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初审了刑诉法修正案(草案)。这次修正案草案修改的条文较多。其中尤以在遏制刑讯逼供、排除非法证据等与保护诉讼参与人合法权利等内容上的修改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本文选取修正案(草案)中这两个热点问题就其發展渊源和对法律实践的影响加以简要论述。  关键词: 非法证据排除 刑事诉讼 刑讯逼供 法律实践    我国现行的刑诉法是在1979年制
古人云:“人不自信谁信之,自信是最好的智者、勇者、仁者。”国家因自信而强盛;民族因自信而发展;人因自信而改变自己的命运。心理学家认为,自信是人的一种心理素质,也是创造性人才的关键特征。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人才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在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中,关键是创新人才的培养,而创新人才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品质,具有不断进取、追求成功的勇气,这是创造发明的基础。成功教育,强
摘 要: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小说《红王妃》是一部跨文化阅读、风格独特的小说。小说是作者对不同于本国本时代的文本的解读和体验的结果,体现了文化间的借用和交融。红王妃是德拉布尔阅读《王妃回忆录》之后对洪氏形象的再次塑造,而霍利威尔教授这个人物则是德拉布尔设计的王妃在现代的替身,两个形象交相辉映,谱写了一部跨文化的悲喜剧。  关键词: 《红王妃》 文本解读 文化借用 文化交融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
摘 要: 生活与语文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生活积累是理解之源、生活情景是感悟之源、生活经历是写作之源。同时,语文教学也要最终回归生活。可以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排解学生的多种心理问题,这样才是充满生活气息的语文教学。  关键词: 生活 语文教学 学生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是语文的本源与归宿,它们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语文源于生活,任何作品都是当时现实生活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