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质监局制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十二五”规划

来源 :中国质量万里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58166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技术标准对全球经济贸易和产业发展的影响日益直接,已经成为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美国、欧盟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先后制定了国家标准战略,在占领产业制高点的同时,不断地推广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已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推动技术进步,传播现代文明成果,发展对外贸易,规范市场秩序与保护正当竞争的重要手段,也成为提升一个国家和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
  历时一年编制《东莞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十二五”规划》
  由于东莞市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提升优势行业、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争夺行业话语权,是东莞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促进外经贸稳定健康发展、规范市场行为和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迫切需要。
  所以2010年4月颁布的《东莞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实施方案》(东府办〔2010〕57号)明确将《东莞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十二五”规划》纳入东莞市“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东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非常重视编制《东莞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十二五”规划》的工作。从确定编制到完成审议稿,历经了近一年的时间。在“东莞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十二五’规划”编制中,东莞市质监局坚持“高度、深度、精度”的工作原则和要求,明确了由主管标准化工作的副局长牵头,标准化科负责,办公室协助开展“东莞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工作。
  为做好规划的编制工作,较为全面地掌握五年来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东莞市质监局标准化科采取了召開座谈会、下发调查问卷的方式,在全市十五个产业集群,市龙头企业、港资企业、高新科技企业中开展了广泛的调研,在各镇街也分片召开了座谈会。这些活动的开展,起到了集思广益、开启思路、形成共识的作用,为顺利完成“东莞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经过扎实细致调研,东莞市质监局于2011年4月形成了《东莞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征求了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镇街、松山湖管委会、虎门港管委会的意见,并认真吸收和接纳了各有关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召集了东莞市标准化工作专家,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审查,并获得通过。
  “东莞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十二五’规划”出台
  《东莞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十二五”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市委、市政府“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的战略部署,坚持“企业主体、服务发展、自主创新、国际接轨”原则,鼓励企业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完善技术标准法规政策,健全标准化运行机制,构建先进标准体系,完善技术标准的支撑平台,抢占标准制定话语权,为积极有效应对和防控技术性贸易措施,充分发挥了标准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引领作用。
  “十二五”实施技术标准战略规划重点内容主要围绕健全标准化政策体系,增强全社会标准化意识;建成先进标准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参与各级标准化活动能力,抢占标准话语权;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促进外贸平稳健康发展四大方面展开。
其他文献
明确随机反演中井震作用机制及不同井网密度对反演结果的影响。以喇嘛甸油田北北二区块、SⅢ组为研究对象,选择700m,450m,260m,175m,150m和125m不同井距井网,运用随机反演方法进行
简要介绍综合布线系统接地的结构及设计要求,并提出在接地设计中应注意的几点事项。
采用基于势能驻值原理的能量法中的Ritz法进行公式推导,得出几种常见的桥墩截面形式下的稳定临界荷载的计算公式,绘制出墩梁刚度比与临界荷载之间的关系曲线,明晰了双薄壁桥
为径向基神经网络确定更为优化的初始中心,增强径向基网络的性能。通过采用改进的模拟退火蚁群算法作为径向基神经网络径向基层的训练法,将改进的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于地
汶川Ms8.0级地震发生后,对于龙门山发震构造带长期地震危险性评估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了关注,以定量的、概率性的评估强活动断裂段的地震危险性也成为了近年来国际上研究长期地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及微电子器件在工程技术中应用十分广泛,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智能仪器仪表无论是在测量的准确度、可靠性、自动化程度、运用功能方面还是在解决测量技术与
大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处在这个转折关头的大学新生,不仅面临着人生的诸多问题,同时也会因为各方面的不适应而带来诸多的困扰和矛盾。如何尽早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一直是高
职业噪声不再仅属于职业卫生问题,而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主要的环境公害之一。有效控制职业噪声不仅能够保护劳动者的听力不受损害,使其身心安全与健康得到保障,同时也是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