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安排的实施机制与制度安排的绩效

来源 :经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37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度安排的效率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和关键是与制度安排相配套的实施机制的完善。现实生活的许多合理的制度安排并未发挥应有的绩效 ,主要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实施机制。因此 ,研究影响制度安排的有效实施的因素和寻求改进实施机制的对策 ,就应成为今后研究制度变迁理论的一个重点。
其他文献
<正>前言 卢沟桥发难后一年,笔者去英美求学,三十五年始返。此时间内,国内地理界之进步自夥,故归後轧加浏览,以匡不逮。吾师屋极伟(A.G.Ogilvie)先生荣任英国苏格尔地理学会
对于地区间长期经济增长绩效的差异,传统经济理论主要从要素、技术和制度等层次去解释,本文则尝试从更深层次的文化因素中寻找国富国穷和地区兴衰的根源。文化并非生产中的直
通过对目前列车定位技术的优缺点分析对比,提出将RFID技术运用于列车定位,同时用C语言开发了RFID(Radio frequency technology)列车定位控制系统,并在模拟实验台上对其进行了
<正>现代生物技术,为更加科学地开展中华鲟物种保护工作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即使在未来极端情况下,DNA科技也能为中华鲟找到延续物种的出路。鱼大也愁嫁四月的长江,因为一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平原最近陆地消失达100km~2/a以上,且逐年增加。其原因主要是各种人类活动所造成的:(1)密西西比河上中游节节筑坝,并进行水土保持,使该河年悬移质输沙量从1953—19
通过测定三系杂交稻"汕优63"、两系杂交稻"两优2186"和常规稻"IR64"不同器官N、P和K含量动态,探讨了3种水稻各生育期的养分积累与分配特征。结果表明:3种水稻稻株N含量均随生
钱学森同志1987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第二次学部委员大会上,作了题为“关于地学的发展问题”的报告,提出了“地理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汇合”的概念,并强调地理科学对
<正>地球上植被的大型分布,明显地呈现地带性变化。平地上表现为水平地带性,包括纬度地带性和干燥度地带性;山地上表现为垂直(地)带性,就是所谓“三维空间”分布现象。我国地
环境治理有两种不同的思路:"末端治理"和"源头控制"。本文将人力资本积累因素引入Stokey-Aghion-孙模型,考察了两种不同治理思路下的长期经济增长路径,探讨了地方政府在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