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常见的一种病理改变。宫颈外口处的宫颈阴道部外观呈细颗粒状的红色区,称宫颈糜烂。应注意宫颈糜烂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或早期宫颈癌从外观上难以鉴别。故在患有宫颈糜烂的患者中,须常规作宫颈刮片,宫颈管吸片甚至活体检查以明确诊断。现在比较常用的检查是新柏式薄层细胞学检测系统(TCT)。如果做TCT检查,除外其他宫颈疾病,诊断为宫颈糜烂的患者,应积极治疗,以降低CIN和宫颈癌的发生。
关键词:聚甲酚磺醛液 宫颈糜烂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042-0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09年2月~2011年12月本院妇科门诊临床表现为宫颈糜烂,病理诊断为宫颈炎的女性,年龄岁20~35,经TCT检查诊断为宫颈炎,除外其他生殖道疾病,无禁忌证的患者120例。
1.2 宫颈糜烂的诊断方法及标准。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是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呈乳白色粘液状,有时呈淡黄色浓性,可有血性白带或性交后出血。经妇科检查诊断为宫颈糜烂再经TCT检查诊断为慢性宫颈炎。根据糜烂面积大小可将宫颈糜烂分为3度,轻度糜烂面小于整个宫颈面积的1/3;中度指糜烂面占整个面积的1/3~2/3;重度指糜烂面积占整个宫颈面积的2/3以上。其中轻度糜烂35例,中度糜烂65例重度糜烂30例。
1.3 治疗方法。月经干净3天来院,常规消毒外阴及阴道,去除阴道分泌物,用长棉签蘸取溶液贴敷于病灶及宫颈管1-2分钟;如果糜烂面积较大,可用等大或稍大于糜烂面积的棉球贴敷3-4分钟后取出。每周2次,6次为1疗程。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及盆浴,月经期停止用药。1~2个疗程后观察外观治愈或明显好转。治疗6~8个月后复查宫颈TCT。效果不明显或无效者改用其他方法治疗。
1.4 宫颈糜烂治疗效果判定标准。痊愈为宫颈糜烂消失,宫颈光滑;显效为重度糜烂转为中度糜烂,中度糜烂转为轻度糜烂,TCT检查重度炎症转变为中度炎症,中度炎症变为轻度炎症。有效,糜烂面积缩小,TCT检查为中度炎症;无效,治疗前后糜烂面无变化TCT检查为重度炎症;总有效数为治愈加显效加有效。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0.1%,随疗程增加,疗效提高。
2.2 TCT病理学诊断。治疗后6~8个月后经TCT病理学检查结果总有效率为90.1%。
3 讨论
宫颈糜烂与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及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有关系,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又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聚甲酚磺醛液通过高酸和蛋白凝固作用破坏细菌,选择性地引起坏死或病变组织及柱壮上皮蛋白变形,对坏死或病变组织具有选择性的凝固排除作用,能够促进组织再生和上皮的重新覆盖。健康的鳞状上皮则不受影响,而柱状上皮的胞浆和细胞核可能在接触此药后发生肿胀,随后几秒钟皱缩。临床上正是利用这一药物机理治疗宫颈糜烂,将宫颈糜烂面的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破坏,使其胞浆和细胞核接触此药后发生肿胀、皱缩、脱落最终为新生的复层鳞状上皮覆盖,达到修复宫颈的目的。而由医生冲洗消毒阴道、宫颈后,直接将药液浸润的棉球放在宫颈糜烂处,作用直接、安全,提高了药效和疗效,避免了因用药引起的生殖道感染的危险,且无物理治疗可能引起术后出血、宫颈狭窄、不孕、感染的可能。本文研究表明,聚甲酚磺醛液对轻、中度宫颈糜烂治疗起效快,效果好,且治疗方法简便,尤其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女性患者使用。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 韩淑梅,冯丽华,朱继红.利普液基细胞学制片用于宫颈细胞学诊断1560例分析.中国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7)529-529
关键词:聚甲酚磺醛液 宫颈糜烂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042-0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09年2月~2011年12月本院妇科门诊临床表现为宫颈糜烂,病理诊断为宫颈炎的女性,年龄岁20~35,经TCT检查诊断为宫颈炎,除外其他生殖道疾病,无禁忌证的患者120例。
1.2 宫颈糜烂的诊断方法及标准。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是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呈乳白色粘液状,有时呈淡黄色浓性,可有血性白带或性交后出血。经妇科检查诊断为宫颈糜烂再经TCT检查诊断为慢性宫颈炎。根据糜烂面积大小可将宫颈糜烂分为3度,轻度糜烂面小于整个宫颈面积的1/3;中度指糜烂面占整个面积的1/3~2/3;重度指糜烂面积占整个宫颈面积的2/3以上。其中轻度糜烂35例,中度糜烂65例重度糜烂30例。
1.3 治疗方法。月经干净3天来院,常规消毒外阴及阴道,去除阴道分泌物,用长棉签蘸取溶液贴敷于病灶及宫颈管1-2分钟;如果糜烂面积较大,可用等大或稍大于糜烂面积的棉球贴敷3-4分钟后取出。每周2次,6次为1疗程。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及盆浴,月经期停止用药。1~2个疗程后观察外观治愈或明显好转。治疗6~8个月后复查宫颈TCT。效果不明显或无效者改用其他方法治疗。
1.4 宫颈糜烂治疗效果判定标准。痊愈为宫颈糜烂消失,宫颈光滑;显效为重度糜烂转为中度糜烂,中度糜烂转为轻度糜烂,TCT检查重度炎症转变为中度炎症,中度炎症变为轻度炎症。有效,糜烂面积缩小,TCT检查为中度炎症;无效,治疗前后糜烂面无变化TCT检查为重度炎症;总有效数为治愈加显效加有效。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0.1%,随疗程增加,疗效提高。
2.2 TCT病理学诊断。治疗后6~8个月后经TCT病理学检查结果总有效率为90.1%。
3 讨论
宫颈糜烂与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及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有关系,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又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聚甲酚磺醛液通过高酸和蛋白凝固作用破坏细菌,选择性地引起坏死或病变组织及柱壮上皮蛋白变形,对坏死或病变组织具有选择性的凝固排除作用,能够促进组织再生和上皮的重新覆盖。健康的鳞状上皮则不受影响,而柱状上皮的胞浆和细胞核可能在接触此药后发生肿胀,随后几秒钟皱缩。临床上正是利用这一药物机理治疗宫颈糜烂,将宫颈糜烂面的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破坏,使其胞浆和细胞核接触此药后发生肿胀、皱缩、脱落最终为新生的复层鳞状上皮覆盖,达到修复宫颈的目的。而由医生冲洗消毒阴道、宫颈后,直接将药液浸润的棉球放在宫颈糜烂处,作用直接、安全,提高了药效和疗效,避免了因用药引起的生殖道感染的危险,且无物理治疗可能引起术后出血、宫颈狭窄、不孕、感染的可能。本文研究表明,聚甲酚磺醛液对轻、中度宫颈糜烂治疗起效快,效果好,且治疗方法简便,尤其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女性患者使用。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 韩淑梅,冯丽华,朱继红.利普液基细胞学制片用于宫颈细胞学诊断1560例分析.中国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7)529-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