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评价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mm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泮托拉唑+生长抑素的治疗效果。方法:抽选2014年1月-2019年10月在我院医治的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00例开展研究,随机数表法分成甲组与乙组,各100例。给予乙组生长抑素治疗,给予甲组泮托拉唑+生长抑素治疗,总结临床相关指、不良反应、疗效。结果:乙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甲组,差异显著,P<0.05。乙组的血红蛋白低于甲组,差异显著,P<0.05。乙组的输血量高于甲组,差异显著,P<0.05。乙组的止血时间长于甲组,差异显著,P<0.05。乙组的住院天数长于甲组,差异显著,P<0.05。乙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甲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泮托拉唑+生长抑素治疗,能得到较高的治疗有效率,安全性高,且可尽快使患者止血,减少输血量,明显提高血红蛋白水平,促进患者康复出院。
  [关键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泮托拉唑;生长抑素
  [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9-0110-02
  对于肝硬化来说,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是在一种或者多种病因的反复作用或者长期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弥漫性肝损害。我国肝硬化患者大都是肝炎后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以及血吸虫性肝硬化。肝硬化主要的引发病因是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大量饮酒、营养障碍、药物、工业中毒以及血吸虫等。临床中,肝硬化患者常常因出现并发症死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上消化道出血。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會存在黑便或者呕血等表现,常因血容量减少导致急性周围循环衰竭。致使患者死亡。为探讨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泮托拉唑+生长抑素的治疗效果,抽选2014年1月-2019年10月在我院医治的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00例)开展研究,具体内容是:
  1资料同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2014年1月-2019年10月在我院医治的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00例开展研究,随机数表法分成甲组与乙组,各100例。甲组男59例,女41例;年龄35-77岁,平均(55.19±3.92)岁;58例患者是肝炎后肝硬化、1例患者是自身免疫性肝硬化、40例患者是酒精性肝硬化、1例患者是血吸虫性肝硬化。乙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37-76岁,平均(55.11±3.72)岁;56例患者是肝炎后肝硬化、1例患者是自身免疫性肝硬化、42例患者是酒精性肝硬化、l例患者是血吸虫性肝硬化。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所有患者均开展基础治疗:补液、禁食、吸氧、输血、抗感染、止血、护胃、补充血容量、保肝以及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等平衡。给予乙组生长抑素治疗:先缓慢冲击静注0.25mg的生长抑素,之后持续静脉给药,速度是0.25mg/h,持续2h。给予甲组泮托拉唑+生长抑素治疗:生长抑素给药方法、剂量同乙组一致;静滴4.0mg的泮托拉唑+250ml的生理盐水,输液泵速度是每分钟35滴,确保在4h内完成静滴。每12h静滴1次。两组均持续治疗三十天。
  1.3观察指标乙组和甲组治疗后,观察血红蛋白、输血量、止血时间、住院天数等临床相关指标以及腹泻、头晕、便秘、恶心等不良反应。
  1.4评价标准临床疗效,显效:患者用药1-2天后没有活动性出血,呕血、黑便等消失;好转:患者用药2-3天后没有活动性出血,呕血、黑便等明显减轻;无效:患者用药3天后存在活动性出血,呕血、黑便等没有缓解甚至是加重。
  1.5统计学分析数据经SPSS22.0软件做分析,临床相关指标经(xts)表示,t检验,不良反应、疗效经(%)表示,x2检验,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P<0.05表示。
  2 结果
  2.1总结不良反应乙组100例中,腹泻1例、头晕2例、便秘3例、恶心5例、总不良反应人数11例,比例分别为1.1%、2.0%、3.0%、5.0%、11.0%;甲组100例中,腹泻0例、头晕0例、便秘0例、恶心2例、总不良反应人数2例,比例分别为0%、0%、O%、2.0%、2.0%;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乙组高于甲组,差异显著(x2=6.664,P=0.010)。
  2.2总结临床相关指标乙组的血红蛋白低于甲组,差异显著(t=10.153,P=0.000)。乙组的输血量高于甲组,差异显著(t=41.624,P=0.000)。乙组的止血时间长于甲组,差异显著(t=14.249,P=0.000)。乙组的住院天数长于甲组,差异显著(t=35.754,P=0.000)。详见表2。
  2.3总结临床疗效乙组100例中,显效55例、好转30例、无效15例、治疗总有效85例,比例分别为55.0%、30.0%、15.0%、85.0%;甲组100例中,显效66例、好转28例、无效6例、治疗总有效94例,比例分别为66.0%、28.0%、6.0%、94.0%;乙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甲组,差异显著(x2=4.310,P=0.038)。
  3 讨论
  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常选择药物疗法进行治疗。生长抑素是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常用的一种人工合成药物,对机体直接产生作用,收缩内脏上血管,促进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流速度,减少肝脏血流量,并增强凝血功能。尽管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生长抑素存在一定疗效,但治疗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同时会对患者胃肠道的吸收功能产生严重的影响,弱化了患者摄入营养能力,易致使血流动力学出现变化。所以,目前不推荐单用生长抑素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泮托拉唑属于一种第三代质子泵抑制药,存在不可逆性,可抑制壁细胞H+-K+-ATP酶活性,阻断壁细胞中氢离子进入胃部,改善胃酸,提高胃内pH值。而且对H+-K+-ATP酶活性存在高度选择性;患者对其耐受性很好;肝肾功能障碍者、老年患者都能使用,不需控制药物剂量,安全性高;对肝药酶产生的影响很弱,联合其他药时,可保障安全性、有效性。泮托拉唑同生长抑素联合使用时,会提高患者的凝血效果,强化止血效果。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发现: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可快速止血,安全性高,且可明显提高血红蛋白、减少输血量、缩短住院时间。
  总之,给予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泮托拉唑+生长抑素治疗,能得到较高的治疗有效率,安全性高,且可尽快使患者止血,减少输血量,明显提高血红蛋白水平,促进患者康复出院。
其他文献
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变化,使得大学生认识和思考问题更加理性、务实,同时少数学生理想信念有所淡化。当前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对
概述了紫外压印的原理及其优点,并通过对紫外压印模版特殊性的分析,提出了两种紫外压印模版的制作.用反应离子刻蚀法制作了玻璃模版,用浇灌法制作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模版
内隐学习是人类学习活动中一种无意识的获得知识的形式。汉语环境中成人英语学习者应重视内隐学习,充分发挥主体的内隐认知潜能,使内隐学习成为外显学习的必要补充。
背景与目的:将瑞-姬(Wright-Giemsa)氏混染法用于Cr(Ⅵ)诱导的HepG2细胞微核试验,探讨瑞-姬氏混染配比浓度和不同染色时间对染色效果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以瑞-姬氏混染对HepG2细胞
背景与目的:研究NS-398对HepG2细胞组蛋白H3和非组蛋白P53的乙酰化和细胞增殖的作用,并探讨NS-398的抗肿瘤机制。材料与方法:应用不同浓度(0.100,200,300,400μmol/L)的NS-398作用HepG2
背景与目的:探讨淋巴细胞通过诱导能否成为肿瘤细胞。材料与方法:应用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培养液离心的上清液,再经过滤所获滤液,稀释成不同浓度,用于淋巴细胞体外培养诱导,通过体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1月-2017年11接收断指再植术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结合预见性护理,对照组则采用术后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血管发生情况以及其他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血管危象例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在护理